1952年,一位備受景仰的志愿軍軍長在朝鮮離奇去世,隨即此事引發了人們的疑慮與懷疑,沒想到查明死因后彭老總卻下令:所有人必須隱瞞此事。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志愿軍67軍軍長李湘,從15歲參加紅軍,到37歲犧牲,此人為何僅僅在戰場上發了一場高燒就不治身亡呢?
對于這位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的軍事指揮員,為何彭老總不允許任何人公開死訊呢?在朝鮮戰場的泥濘和硝煙中,為何李湘的葬禮被拖到了5個月后才進行呢?
01
李湘出生于江西省永新縣龍源口鎮泮中村一個貧苦的家庭,他的成長與奮斗都與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緊密相連。
青年時期正值國家動蕩,李湘深知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于是他選擇了投身革命勇敢抵抗侵略和壓迫。
十幾歲參加紅軍后,李湘就離開了家鄉,經歷了從青澀的小紅軍到成熟將領的轉變。
期間他過完兩萬五千里長征,打完抗日戰爭,打完解放戰爭,表現出了過人的勇氣和決心,展現了革命戰士特有的堅韌不拔和忠誠,哪知道最后犧牲在朝鮮戰場。
(圖:李湘(右)與67軍副軍長李水清(左)、政委曠伏兆)
在抗美援朝戰爭的烽火中,盡管戰爭環境異常艱難困苦,但李湘作為67軍的指揮官,他的革命斗志沒有一點削弱,不僅展示了出色的軍事才能,而且他的名字在戰士們的口中一直傳頌。
02
1952年7月,美軍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攻勢,坐鎮67軍的是軍長李湘卻感到有些不同尋常。
這次的美軍并沒有駕駛坦克、飛機,攜帶大炮等尖兵利器,而是派出了幾架偵察機從駐地上空飛過,他們也沒有向第六十七軍陣地發動攻擊,而是扔了一些空彈殼下來。
面對敵人的偷襲,始終堅守在抗戰的第一線的他沒有懼怕,而是親自去查看了這些落在67軍駐地外的空彈殼。原本以為里面藏著炸彈之類的易燃易爆填充物,沒想到里面什么都沒有。
但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卻直接導致了李湘的犧牲,原來在接觸了美軍拋射的空殼彈后,李湘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經醫生診斷表示他出現了不明的疾病。
以當時我國尚且薄弱的醫療技術,在病情日益惡化的情況下徹底根治非常困難,可李湘根本沒有把這次的病癥當回事,仍堅持在前線指揮作戰。
殊不知那些空炮彈上就是攜帶大量帶有病菌的生化武器,而這也最終導致了他因細菌感染而英勇獻身。
03
想當初,李湘接到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任務后,就立志堅持到最后一刻,所以他一直以極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甚至主動提出削減指揮員的口糧。
作為67軍的指揮官,原本他就需要耗費別人更多的心血,卻偏偏帶頭采用最低伙食標準,戰士們看在眼里都覺得非常感動。
再加上他平時一直忙于整理軍隊和部署作戰計劃,常常晝夜顛倒,身體情況也每況愈下,所以最初大家沒有意識到他是中了生化武器的攻擊。
在侵朝美軍實施大規模滅絕人性的細菌戰后,李湘就一直思考對策,沒想到在那次接觸敵人的空彈殼之后,他的身體像被什么不可見的敵人侵蝕,伸手一摸頭上竟然長了一個癤子。
戰場上的其他戰士們心中隱隱感到了不安,李湘則伸手一擠直接把癤子擠掉,轉頭又投入到了幾次沖鋒陷陣中。
7月2日,李湘的情況沒有任何好轉不說,情況也變得更加糟糕,不僅有些意識不清,頭痛情況也越來越嚴重。
04
送去戰地醫院后,醫生觀察發現被擠掉的癤子從中間擴散,所以睡了一覺之后他的面部全部腫了。
由于當時沒有良好的醫療環境和精密的醫療設備,所以醫生們推斷他是患上了敗血癥和腦膜炎,不過他的癥狀又不是完全符合這種病癥,因此戰區的軍醫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緊接著李湘催促醫生給他開了一些消炎藥,因為部隊里還有一些工作需要他回去發號施令。隨后李湘帶著藥重回指揮部,依舊堅持在前線主持攻打工作,抽空吃完藥后情況就有所好轉了。
本來以為他的身體會在吃完消炎藥后逐漸恢復,沒想到到了7月8日這天,在第六十七軍正召開軍黨委會議時,強打著精神的李湘終于扛不住了。
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昏迷在地,志愿軍政委見狀立刻將其送到戰地醫院,無奈已經回天乏術。
直到李湘因公殉職,也沒有一個人知道李湘軍長到底生了什么???從病變到去世只經過了7天時間,這樣的“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疾病,就連醫生也檢查不出個所以然來。
05
隨后,李湘的離世引發了當時領導人的關注和懷疑,中共中央政府認為李湘軍長作為我黨的優秀黨員,絕不能在朝鮮戰爭中不明不白的死去。
經過一番徹查,最終還是在化驗單上找到了一絲線索,原來李湘是感染了致命的細菌武器,所以會突然患上敗血癥和腦膜炎,緊接著彭德懷元帥下令清除了細菌源。
1952年7月8日是李湘病逝朝鮮的日子,但周恩來總理和彭德懷將軍一致決定暫時不對外不公開李湘將軍的死訊。
因為李湘是抗美援朝中犧牲級別最高的長官,將士們得知他的犧牲后,肯定全軍上下人人自危。
于是彭德懷將軍強忍著心中巨大的悲痛,希望所有醫護人員和知情人士全部保密,等戰爭結束了,他們再集體為他準備一場正式的葬禮進行送行。
06
由于戰場上條件有限,所以李湘的遺體最初只是被埋葬在朝鮮,直到第二年12月才送回石家莊安葬。
好在作戰結局是大快人心的,那場波瀾壯闊的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67軍失去軍長后依舊在戰場上大殺四方,英勇的志愿軍們捍衛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成功將朝鮮戰爭的局勢逆轉。
1952年12月10日,革命戰士和國際主義戰士李湘的靈柩由朝鮮運回祖國,他的英勇事跡和堅定信念被廣泛傳揚,其安葬儀式最終也在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隆重舉行。
當時路邊站滿了前來送行的群眾,聶榮臻元帥親自到場致哀,將他視作革命精神的典范,隨后又揮筆寫下
“我深以喪失了二十年的老戰友、青年優秀將領——李湘同志而哀悼!”
其實不止中國人對這位李湘進行了深切的哀悼,在1987年我國派出代表團訪問朝鮮時,李湘軍長的遺孀安淑靜也是代表團的其中一員,朝鮮方面也表達了對英烈家屬的敬意,并將李湘軍長的遺孀親切地稱之為“朝鮮兒女的阿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