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彭德懷將軍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新中國的崛起和建設事業,憑借自己真刀實槍的實力一點一點從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兵變成了威震四方的大將軍,這一路走來彭德懷身邊也有著不少人助力,其中便有他的四位愛將,四人在他身邊都有著很出色的表現。
這四名愛將在后續的時光里也有著很不錯的發展,都接連擔任了彭德懷將軍曾經擔任地的職務,甚至有一名還擔任了軍委副主席。
這四名愛將都出身于紅三軍團,跟著彭德懷一路征戰積攢了很多經驗。1928年彭德懷將軍發動平江起義組建了紅五軍,此后這支隊伍便一直跟著彭德懷將軍打了無數場勝仗,也出了很多名將。他們都有著什么樣的成長經歷,又有著怎樣的成就?
大將黃克誠
紅三軍團不僅有彭德懷這樣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還出了一位大將黃克誠。黃克誠在軍中也有著很顯著的地位,在十大名將中更是有著第三的排名。建國后黃克誠也頗受組織重視,被選派為軍委副主席兼任總參謀長,憑借出色的表現后來成為了正式的總參謀長,是我黨舉足輕重的人物。
黃克誠出生于湖南的一個農民家庭,雖然家境貧寒,但是父母很重視子女的教育,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們去上學。黃家的親戚關系都很好,在親戚的接濟下,黃克誠順利從私塾畢業來到了師范學院,有了更廣闊的舞臺。
在這里黃克誠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熱情開朗的同學身上有著與蓬勃的朝氣與生命力,深深感染到了黃克誠。在同學的帶動與鼓舞下,黃克誠也開始接觸愛國學生運動,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斗,1925年23歲的黃克誠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黃克誠加入黨的時間很早,一路陪伴了黨的成長,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土地革命后,黃克誠來到了彭德懷將軍麾下任政治委員,成為彭德懷將軍的左膀右臂。
黃克誠將軍為人膽大心細,多次帶著部隊殺出重圍,在關鍵時刻總能做出最精準的判斷,取得戰爭的勝利。
1959年,因為受到彭德懷將軍的影響,黃克誠也受到了處理,直到晚年才重獲清白復出工作。黃克誠為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力推動了彭德懷冤案翻盤,還了老部長公道。
開國上將楊勇
開國上將楊勇將軍也曾經是彭德懷麾下的一員,有著頗為傳奇的經歷,他的一生征戰沙場,就如同的他的名字那般“勇”者無畏,將“勇”的精神體現的淋漓盡致。
楊勇將軍不僅仗打的好,在中華武術傳承上也有著很高的建樹。楊勇將軍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形意拳大師,楊家更是大名鼎鼎的武術世家,楊勇自小跟隨父親學習武術,自小就熱愛除惡揚善,以保護百姓為己任,意氣風發,很是瀟灑。
不過大家都說,楊勇看到彭德懷將軍,就像老鼠看見了貓。楊勇自參軍起就在彭德懷麾下任職,一步步從一名小小的士兵升級為正團級將領。
在楊勇剛剛參軍時,彭德懷將軍就聽過他的故事,認為他是一個好面子,因此格外關注他,把他提拔到身邊培養。
彭德懷將軍認為楊勇是可塑之才,因此在面對他時要求很是嚴格,希望楊勇能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戰士。彭德懷對楊勇非常愛護,但也從不吝惜批評,在楊勇的成長道路上,他挨過彭德懷很多次罵。
楊勇并沒有因此記恨彭德懷將軍,他知道這都是將軍的一片良苦用心,因此加倍嚴格的要求自己。
他沒有辜負彭德懷的培養,在1955年擔任了志愿軍司令員一職。巧合的是,彭德懷將軍是首任志愿軍司令員,而楊勇是最后一任志愿軍司令員。中國人民志愿軍從彭德懷開始,到楊勇結束,也算是一種形式上的圓滿。
彭德懷將軍把楊勇當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彭德懷將軍向來公私分明,反對吃喝之風,不管是別人請他吃飯還是他主動邀請別人吃飯都是一件難得的事情。
可是在楊勇出國前,彭德懷將軍專門在家里留他一起吃飯,一方面是為了給即將出征的楊勇壯行,希望他能夠為國爭光。
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他對楊勇這個紅三軍團的老將的有著深厚的感情,畢竟紅三軍團就是彭德懷將軍一手拉起來的。
1958年為抗美援朝戰役畫上圓滿句號的楊勇在回國后,又擔任過北京軍區司令員、副總參謀長,晚年也依舊在崗位上發揮著熱量,擔任中央書記處書記,官至副國級,有著很高的成就。
將軍詩人張愛萍
開國上將張愛萍,是出了名的軍政兼優,也出身于紅三軍團,與楊勇不同,彭德懷因材施教,很少會對張愛萍進行批評責罵。二人有著很濃厚的情誼。
張愛萍被稱為“將軍詩人”,而彭德懷將軍卻以大方爽朗著名,出身行伍。大家本以為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人應該沒有什么很深的交集,卻不想二人的關系很是親密。
張愛萍將軍的兒子張勝曾說:“在所有的將軍中,父親最敬佩的就是彭德懷將軍。”彭德懷將軍就像張愛萍將軍的人生導師,給張愛萍將軍很多啟發。
在一開始,張愛萍將軍也沒想到自己能與彭德懷將軍未來一起創造這么多故事。俗話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張愛萍害怕五大三粗的彭德懷將軍不明白他的文人脾氣,嫌棄他悲春傷秋。
卻不想與彭德懷將軍一見如故,二人親密無間,無比默契,有著共同的志向和統一的目標,在處理問題中角度一致,不需要太多的語言交流就能了解彼此的意圖,在戰場上并肩作戰取得了很多勝利。
建國后,張愛萍被任命為副總參謀長,彭德懷得知后特意叫張愛萍搬過去和他一起辦公,二人多年后重逢關系還是一如當年。1982年,張愛萍擔任了國防部長,這個職務彭德懷也曾擔任過,兩人都稱為緣分,很是高興。
每向他人提起彭德懷將軍,張愛萍的評價都很高,他說:“彭德懷將軍是大寫的人,做人做事堂堂正正,不搞小動作,一心一意為黨付出。”
張愛萍以他為榜樣,在他的影響下張愛萍也成長為一名正直的人,與彭德懷性格很是相似,就連鄧小平同志都說過“張愛萍是軍內得罪不起的人物。”
軍委副主席張震
1930年,張震成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成為了紅三軍團中的一名宣傳員。張震的成長也是一場蛻變,起初的他是軍隊里不起眼的小透明,只有在來到鄉下進行宣傳時大家才會想起他。
張震對此也有些氣餒,比起一名宣傳兵,他更想成為一名上陣殺敵的真正勇士。張震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的條件還沒有達到一名士兵的標準,自己初入軍營,與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們相比顯得格外青澀。
張震知道自己與大家的差距,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除了每日固定的訓練,張震還會額外給自己布置任務,提升自己各項技能水平,努力讓自己變得優秀,成為一名真正的戰士。
張震的努力沒有白費,大家都看到了他的刻苦,在下一次的戰爭中張震自告奮勇想要上陣殺敵獲得了上級的批準。雖然是第一次上戰場,但是張震表現的毫不遜色,臨危不亂與敵人展開較量,頗有老將風度。
彭德懷注意到了這位新人,一向不樂于夸人的他在張震下場后親自夸贊了他的表現。張震本就以彭德懷將軍為榜樣,受到了激勵,在接下來的作戰中表現出了不俗的實力,他這顆明珠也不再蒙塵,一步步走到了將軍的位置。這一路上離不開彭德懷將軍對他的培養,張震對老將軍充滿了敬意。
建國后,張震被組織派去軍委任職,擔任了作戰部長。沒過幾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張震不愿在國內干著急,更不愿意一直坐在辦公室里脫離群眾與士兵,便向彭德懷申請去朝鮮考察,彭德懷知道張震閑不住,也信任他的能力,爽快批準了張震的請求。
就這樣張震來到了朝鮮戰場。過了鴨綠江后張震明顯發現戰場形勢比他想象的還要嚴峻,他想為祖國盡一份力,向彭德懷提出了在朝鮮帶兵實戰的請求,彭德懷對此早有預料,同意了張震的申請,讓張震接替皮定均直接當軍長。
張震感謝彭德懷的信任,也感謝彭德懷將軍給了他施展才能的舞臺。張震不敢辜負將軍的一片好意,每一步戰略都經過了他的精心策劃,步步為營取得了戰爭勝利。
1992年已經78歲的張震再一次提出退休,但當組織上對他安排了新任務時,張震還是毫不猶豫地擔當責任,在同年張震擔任了軍委副主席一職,做到了彭德懷曾經的位置上。
張震一直都很感激彭德懷將軍的培養,在外界對彭德懷將軍有所非議的時候更是跳出來維護彭德懷將軍的形象。在張震心里,彭德懷將軍永遠是那個做事細心周到,對下屬親切隨和的好大哥,一心為黨,根本做不出有違信仰的事情。
其實從彭德懷部下的發展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彭德懷將軍的品性。這些他帶出來的部下都為國家的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黨保持著絕對忠誠。
如果彭德懷將軍有問題,那他就帶不出這么好的兵。這四位部下就是彭德懷將軍清白的最好證明。他們也沒有讓彭德懷失望,沒有讓紅三軍團消失在時間的長河里,而是讓大家記住了這個人才輩出的軍團,是彭德懷的驕傲,更是黨的驕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