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訊:11月28日在溫州召開的“全國兒童發展與游戲精神第六次論壇”針對“游戲課程化”的研討不斷被深入。
本次論壇以兒童發展與游戲精神為宗旨,以“求索·適宜·多元·共進”為主題,以游戲課程化理論創新與踐行經驗為內容,由游戲課程化聯盟、溫州大學教育學院、溫州大學學前教育研究中心主辦,WPC世界園長大會承辦,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溫州大學教育發展研究院、溫州市第四幼兒園、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溫州市龍灣區第一幼兒園、溫州市龍灣區濱江幼兒園、溫州市鹿城區一問國際幼兒園、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上智云圖教育云平臺協辦。論壇活動吸引了來自全國學前教育領域的專家、園長及企業家代表600余人參與,共同探討兒童發展的未來趨勢與游戲精神的教育價值。
本次活動精彩紛呈,與會者聆聽了9場高質量的學術報告,參與了2場圓桌論壇討論,并實地參觀了4所特色幼兒園,分享了12所幼兒園的成功經驗?;顒觾热葚S富,形式多樣,為參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學習與交流平臺,共同推動游戲理論的發展與實踐創新,為兒童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
游戲課程化聯盟理事會理事長、華東師范大學王振宇教授以《游戲課程化的開放性》為題,作了精彩的專題報告。王振宇教授從多年教學與研究的角度出發,深刻剖析了“開放性”在游戲課程化中的重要意義。他指出,開放性就是打開思路,跳出習慣勢力的窠臼,拋棄傳統的羈縛,揭穿偽概念的反邏輯性。他強調,開放性是游戲課程化的靈魂,這不僅體現在游戲和課程的關系是開放的,也意味著游戲課程化的師幼互動、活動評價等方面都是開放的。
浙江師范大學王春燕教授以《從游戲到課程:基于課程變革的視角看游戲與課程的整合》為題,從歷史回溯到實踐反思,系統分析了幼兒園游戲與課程的關系及其發展路徑。她比較了“課程游戲化”與“游戲課程化”兩種理念的異同,指出二者雖路徑不同,卻在目標與價值追求上殊途同歸,共同致力于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福建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主任丁海東教授以《幼兒教育中的游戲精神》為題,深入分析了游戲精神的內涵、缺失現象及其回歸路徑。他通過案例展示了游戲精神對幼兒教育的意義,強調支持兒童游戲精神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的全面融匯,是實現游戲精神回歸的關鍵。
溫州市學前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陳苗以《一個村就是一所園——“未來鄉村園”新樣態創構的溫州探索》為主題,提出未來鄉村園發展的創新模式。她通過“重構空間場域”等多維度策略,描繪了鄉村幼兒園的全面升級路徑,并總結了推動鄉村學前教育改革的三條新路子:質量蝶變、教育共富及協同和美。
溫州大學學前教育研究中主任李娟教授以《游戲課程化中教師的角色與支持》為題,分析了教師支持兒童游戲的理論依據及實踐策略。她強調教師需明確自身角色,基于課程框架以兒童為主體,通過環境創設和資源利用,有效支持兒童的發展。
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趙蘭會以《游戲課程化的利津路徑:1+X——以<滑索上的踢球射門賽>為例》為主題,闡述了“1+X”理念的由來與實踐價值?!?”代表高結構材料或平臺,“X”則代表低結構材料和無限可能性。通過案例展示,他強調游戲課程化的靈活應用及“一地多用、一物多玩”的實踐優勢。
浙江師范大學步社民教授以《悠玩優學——游戲課程化踐行中的幾個焦點問題思考》為題,系統分析了游戲課程化的必要性及實施路徑。他強調教師需通過觀察和傾聽捕捉幼兒興趣點,在最近發展區內適時支持,推動游戲與課程的深度融合。
在分論壇上溫州市第四幼兒園
溫州市第四幼兒園園長金曉群以《P to P的生成策略》為主題,帶領大家開展了一場互動式工作坊研討。在研討中,金園長通過一段蹺蹺板游戲視頻引入話題,并向參會者提出問題:“在游戲中可以找尋到哪些生發點?”參會者們按同色手環分組,圍繞游戲的生發路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長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林哲瑩以《游戲教育中的核心元素與歷程反思》為主題,深入分析了當前幼兒教育中游戲實施的核心元素,并結合園所優秀案例為實踐者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福建省廈門市翔安教育集團副總校長黃小立作了《從園本課程到游戲融合:實踐中的挑戰與思考》的主題演講。黃校長深入探討了園本課程與游戲精神相結合的實踐路徑,分享了該園在平衡園本特色與普適課程方面的經驗,為幼兒園課程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分論壇上: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
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總園長陳嫻帶來主題為《“數智賦能”游戲課程化的積極推進》的精彩報告。她分享了溫大附幼八年來在游戲課程化領域的實踐與探索,強調理論引領、實踐創新的重要性。陳嫻園長指出,幼兒園應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開展多種類型的游戲活動,創設兒童自主游戲區域,并將教育寓于游戲之中。她提到,數智技術的融合將更好地支持兒童的游戲,讓孩子們成為獨立、主動的學習者,激發他們的創造力。陳嫻園長還從兒童數字素養、教師數字能力和園所數智管理三個方面,探討了“數智賦能”下的實踐路徑。最后,陳嫻園長總結了推進游戲課程化的策略,強調科技賦能、教育理念更新和未來教育模式的引領,給與會者帶來了深刻啟發。
張曦副園長帶領溫大附幼教研組的楊楊、謝凌風、徐佳豪、董銳洪、梅建敏和徐夢圓老師,共同進行“數字技術與游戲課程化”的現場教研。
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副園長朱水蓮帶來了題為《兒童文化視域下游戲與課程的思辨》的精彩報告。她指出,兒童文化是兒童通過互動與活動形成的獨特存在方式,兒童天生充滿詩性和哲理,教育應以兒童為本、敬畏兒童天性。朱水蓮副園長還分享了班本課程建設的四個步驟,提出通過游戲推動兒童自我學習,幫助他們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并表達理解。
“育兒解憂書房”公眾號創辦人徐璋莉老師做了《穿越百年,相擁兒童的未來——從瑞吉歐視角看游戲課程化》報告,徐璋莉老師分享了她與瑞吉歐教育及游戲課程化理念相遇的心路歷程,并探討了瑞吉歐教育與游戲課程化的共性。徐璋莉老師強調,在游戲課程化的實踐中,教師需要不斷反思,捕捉游戲中的生長點和挑戰性問題,通過制定明確的行動目標來推動兒童的深度學習,以更好地引導兒童,幫助他們在游戲中成長。
在分論壇上:溫州市龍灣區第一幼兒園
溫州市龍灣區第一幼兒園教育集團園長張潔靜做了《悠玩優學,戲在一幼——以大班自主游戲“穿越西游”為例》的演講,在她的闡述中,我們了解到該園的游戲教育秉持著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通過周密的計劃、深入的研究以及細致的回想,不斷經歷著“反復-優化-再反復”的迭代過程,以此推動游戲內容與形式的持續升級與進化。這一過程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游戲體驗,更促進了他們自主學習與探索能力的發展。
漳州市幼兒園園長賴秀娟分享了題為《讓游戲點亮節日——節日背景下的游戲課程化實踐研究》的精彩講座。賴秀娟園長圍繞“相遇”傳統節日背景下的游戲課程化,探討如何通過游戲形式讓幼兒主動感受節日文化。針對傳統節日教育低效化、形式化等問題,賴秀娟園長提出聚焦時代感和生命力的節日挖掘、提升師幼互動質量及教師專業素養的解決方案,最終構建出有時代感的節日游戲課程化體系,在校內推校外推廣應用也展現出顯著的效果,為傳統節日教育創新提供新思路。
湖南省寧鄉市幼兒園二園園長胡蓉作了《鄉村幼兒園游戲課程化實施與研究——以“石頭奇遇記”游戲為例》講座,胡蓉園長深入淺出地從三個維度——游戲的起源追溯、游戲的層次剖析以及游戲的價值探索,全面而細致地展開了介紹。她通過生動的游戲案例,向聽眾展示了在游戲課程化進程中的策略運用與深刻思考,讓人深切地感受到了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獨特魅力與深遠意義。
在分論壇上:溫州市龍灣區濱江幼兒園
龍灣區濱江幼教集團園長鄭潔燕帶來主題為《基于兒童立場的園本課程——幼兒園游戲課程化解析》的報告。她分享了溫州市龍灣區濱江幼兒園游戲課程化實踐的園本探索,借繽玩致知園本課程強調游戲的力量,以多元的保障確保來支持游戲的開展。從“未來校車”游戲案例中感受游戲課程化的策略與思考。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教師進修學校幼教教研室主任馮彩云作了《游戲課程化在農村幼兒園的落地與實踐》講座。馮彩云主任致力于農村幼兒園游戲課程化的實踐,從分享的游戲案例中讓我們感受到P to P 中to的教師力量與價值。
衢州市機關幼兒園集團園長馬躍紅作了《幼兒游戲的有質量溝通》講座。馬躍紅園長強調師幼有質量的互動可以給游戲帶來無窮的生長力量,激發自由、寬松、愉快、平等的溝通氛圍,可以不斷促進游戲的生長。
在主會場上
溫州大學學前教育系李曉燕教授圍繞《游戲課程化和課程項目化關系的辨析》主題展開講解,從概念辨析、差異分析、關聯分析和項目化分析四個方面入手。她通過“漂流型”和“射箭型”的比喻,揭示了游戲課程化目標明確性上的靈活性與生成性,并指出課程項目化更注重計劃性和目標性,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華南師范大學彭茜教授通過《幼兒園游戲課程化的概念框架與實踐邏輯》的報告,提出了游戲課程化的三大前提:歷史選擇、當代擔當和未來需求。她進一步強調在實踐中觀察、捕捉幼兒的興趣點,通過生成主題和融入關鍵經驗,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并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明確課程化實施路徑。
除主旨報告外,本次論壇還圍繞“園、企、專家對話兒童玩具與游戲水平”“深度推進游戲課程化建構符合國情的幼教課程模式”舉辦了兩場圓桌論壇。在以“園、企、專家共話兒童玩具與游戲水平”為主題的圓桌論壇中,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曹中平、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主任吳海東,以及飛友集團副總經理張永啟,分別從權威專家、一線幼兒園管理者及企業代表的獨特視角,深刻剖析并分享了各自對“兒童玩具與游戲水平”的獨到見解與前沿思考。
而在另一場聚焦“深度探索游戲課程化,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幼兒教育課程模式”的圓桌討論會上,漳州市教師進修學院幼教部主任李麗玲、溫州市第四幼兒園園長金曉群、溫州大學附屬實驗幼兒園園長陳嫻,以及山東壽光文正教育集團的副校長張國慶,輪流登臺,慷慨分享了各自所在幼兒園在游戲課程化實踐中的寶貴經驗與創新成果,為構建更加貼合中國實際的幼教課程體系貢獻智慧與力量。
此次論壇的開啟,無論其規模還是生動性上都創造了歷史最好,特別是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聯盟為今后工作起到了示范和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