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再等等,再等等,快了!”
1981年原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離世,中央原本是打算舉行完追悼會后將人安葬在八寶山。
可結果就是杜聿明的夫人曹秀清不同意,一直要求再等等,就這樣杜聿明的遺體被停放了半個月。
眼看著天氣漸漸暖和了,曹秀清無奈只能點頭答應安葬,期間還有杜聿明的好友鄭洞國一直在大罵蔣介石無情無義。
那么曹秀清到底為何最初不同意下葬?而鄭洞國又何出此言呢?
早年的革命生涯
杜聿明字光亭,是陜西人,出生于當地的一個地主家庭,所以從小不僅衣食無憂,還能接受到比別的孩子更好的教育。
杜聿明的父親杜良奎,雖是一位清末舉人,但同時也是一位熱血的革命志士,曾參加過同盟會,并反對過袁世凱的稱帝行為。
因此杜良奎的思想和行動對杜聿明的成長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榆林中學讀書期間,杜聿明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決定投筆從戎。
但杜聿明的母親卻反對兒子參軍,當時社會動蕩且通訊不便,許多人從軍后,一走便杳無音訊。
杜聿明的母親也不是要阻止兒子的事業,但她認為杜聿明作為家里的長子。
還是要先成家再立業,最起碼給家里留個后,萬一杜聿明在戰場有個意外,百年之后,也有人給他掃墓上香。
在母親的強烈要求和父親的默許下,杜聿明與同鄉的曹秀清舉行了婚禮。
杜聿明與曹秀清的婚姻雖然倉促且沿襲了古時的舊習,但杜曹兩家一直有往來。
杜聿明與曹秀清兩人從小就認識,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婚后兩人的生活也算琴瑟和鳴。
之后在黃埔軍校期間杜聿明曾因參與一次軍事政變未遂而被捕,后來在蔣介石的干預下被釋放。
這件事情雖然對他當時的仕途有點影響,但這種特殊的經歷也使得他和蔣介石的關系拉近了許多。
之后蔣介石勢力迅速擴張,作為蔣介石嫡系的杜聿明也順勢一飛而起。
抗日戰爭期間,杜聿明在戰場上表現也十分出色,尤其是在1942年的滇緬戰場上。
他率領中國遠征軍與日軍激戰,遲滯了敵人的進攻,為后來的反攻創造了條件。
解放戰爭時期,杜聿明被蔣介石視為重要的將領,多次被派往前線指揮作戰。
在淮海戰役中,杜聿明擔任了國民黨軍隊的前敵總指揮,負責指揮國民黨軍隊與解放軍作戰,最終于1949年1月被我軍俘虜。
杜聿明家人隨蔣介石退往臺灣
蔣介石敗退臺灣,走的時候盡可能地帶走了各種他認為對國民黨政權重建和發展有用的力量。
包括作戰部隊,國民黨政權的高級官員及其家屬,還有學者、教授、作家、藝術家等知識分子和宗教領袖、道教天師等各類人才。
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及其子女也都在此列。
蔣介石抵達臺灣后,面臨著中共軍隊可能的渡海進攻,為了確保臺灣的政治安全,蔣介石采取了隔離措施。
限制島內外信息的自由流通,以防止任何可能對國民黨政權穩定構成威脅的信息滲透。
彼時曹秀清以為杜聿明已經戰死,他們當時走得匆忙,沒有帶太多財物。
期間她曾找臺灣當局問詢關于杜聿明撫恤金的事情,但那些人對杜聿明生死模棱兩可。
并以各種理由推脫,為了補貼家用,曹秀清只得放下面子外出打工。
這樣的身份之轉變,讓曹秀清感到非常不適應,但看看膝下的孩子,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不久后杜聿明的長子杜致仁考上了哈佛,為了完成學業,他通過向臺灣銀行貸款前往美國留學,然而在在馬上要畢業的前夕,他的貸款突然中斷。
原來,杜聿明被俘和黃百韜自殺對比,讓蔣介石對其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開始懷疑起杜聿明的忠誠,所以對杜聿明的家人也開始采取冷淡的態度。
臺灣銀行相關人員從別人口中得知了蔣介石對杜聿明的家人的態度,怕自己之前給杜致仁審批的留學貸款,會惹得蔣介石不高興,便直接將貸款停止了。
杜致仁出生時,杜聿明已經在國民黨軍中站穩腳跟,所以他一出生便衣食無憂,可以醉心學問。
之后父親離開,全家搬到臺灣,家里的生活一時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杜致仁一時不能接受。
但曹秀清將他照顧得很好,再加上考上哈佛,讓杜致仁重新振作了起來。
在美國期間,杜致仁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學習中,所以臺灣銀行突然中斷了他的貸款。
讓他無法繼續學業,甚至無法在美國生活下去,打擊很大。
1956年杜致仁收到母親的來信,得知家里經濟困難,無法給他提供學費后,直接吞藥自殺。
杜聿明的女婿楊振寧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我黨和蔣介石都在爭取楊振寧。
組織希望杜聿明能和其大女兒取得聯系,進而勸說楊振寧回國發展。
杜聿明因兒子的自殺,已經對蔣介石十分失望,所以即使知道自己已經多年未和女兒聯系,能起的作用有限,還是給她寫了一封信。
杜致禮收到信后,才知道父親杜聿明還活著,但杜致禮當時為了照顧孩子,已經成為全職太太。
楊振寧的父親都沒把他勸回,更別說自己,所以即使收到了父親的來信,也只能表示自己相信楊振寧的選擇。
而蔣介石和我們的打算一樣,希望曹秀清能出面說動杜致禮,進而勸說楊振寧到臺灣發展。
之后曹秀清在蔣介石的安排下前往美國,意外得知丈夫還活著的消息時,喜極而泣。
之后,曹秀清通過女兒和國內聯系,表達了想要回國的想法,我國欣然同意。
1959年,我國根據國內政治形勢和統戰工作的需要,對一批國民黨戰犯進行了特赦,杜聿明就在名單上。
1963年,曹秀清幾經周折終于回國與他重逢,之后兩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并擔任了一些政治職務。
如1960年,中國宴請英國陸軍元帥時,杜聿明被邀請作陪,參與勸說和安撫其他回國探親的國民黨戰犯家屬等等。
此外,他們還積極呼吁在臺灣的戰友和同學和平統一祖國。
1981年杜聿明因病去世,曹秀清向蔣經國提出申請,希望在臺灣的兒女可以回國送父母一程。
但當年曹秀清去美國一去不回,讓蔣介石顏面掃地,雖然蔣介石已經去世,但蔣經國依舊對當年的事情耿耿于懷,所以他對曹秀清的請求做冷淡處理。
因此杜聿明停靈半個月,他在臺灣的子女依舊未獲得回大陸探親的許可。
反而是在美國的楊振寧和杜致禮一起回國,送了杜聿明最后一程。
當時杜聿明的舊友鄭洞國對蔣經國的做法感到憤怒,并大罵蔣介石當年帶著那么多人去臺灣,讓大家讓大家背井離鄉。
現在蔣經國又如此無情無義,蔣家父子這種分裂祖國的做法,真的讓人不能接受。
最終,由于北京天氣炎熱,杜聿明的遺體按照革命烈士的規格安葬在八寶山公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