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3日,遠超17萬平方米的人民大會堂終于竣工,同年的9月9日,門前聚集著一群工作人員,他們早已迫不及待地等著毛主席來視察。在萬里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來到了竣工完畢的大會堂。毛主席看著每一處,臉上洋溢著笑容。
毛主席來視察時,有一些工人們正在安裝電動幕布,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喊到“毛主席來啦”。于是,工作人員們便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激動地圍在毛澤東身旁,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隨后,毛主席親切看著工人們,并笑容地朝工作人員們招手。
看到毛主席滿意的樣子,不少工作人員們也開心著笑著,萬里看過之后,心里也是非常激動。毛主席徑直走過宴會廳,走進大會堂后,可以看到整個主席臺都被燈光照亮。隨后,穿過大禮堂后便登上了主席臺。
毛主席突然問道:“可以抽煙嗎?”工作人員笑著回答主席:“當然可以抽煙,目前已經全面竣工了,主席您是在檢查消防吧。”隨后,毛主席點點頭,準備把煙點起來的時候,他便將目光聚集到了了天花板上。毛主席會心一笑,而后又語重心長地問道:“這是誰的想法呢?”
大會堂設計小組提供了8個設計方案
其實,關于建設大會堂的這一想法,毛主席早在延安時期就已經萌生了。1945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主席慢慢環視著這座只能容納幾百人的禮堂后和大家說道:“革命勝利后,我們一定要建一座能夠容納一萬人開會的大禮堂”。
1958年3月,毛主席在中央工作會議中,談到關于北京城改建的相關問題時,明確提出在北京建設萬人大禮堂的設想。同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作出指示:為新中國成立10周年獻禮,中央決定,在北京建一批包括萬人大禮堂在內的國慶重大建筑工程。
很快,1958年9月8日,萬里在中央電影院向在京的設計、施工單位的專家做動員報告。動員報告中提到,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做出了1959年要大規模地慶祝建國十周年、展現中國各方面成就的決定。十周年的國慶期間,即將邀請外賓和華僑來參加。
同時,萬里還提到,需要建設萬人大會堂和5000人的大宴會廳,以及居住的賓館等重點工程,既然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那就必須要在1959年10月1日完工。當時擔任北京市委書記、副市長的萬里,在市政府召開了關于建筑萬人大會堂的會議。
會后,不少人認為,要想將這個萬人大會堂建好,非常有必要向其他專業人士征求設計意見。另外,參會人員還認為,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到其他有建筑經驗的國家中進行一段時間的考察。對此,北京市政府采納了與會人員的意見。
很快,規劃局便派人前往鄰國蘇聯進行實地考察。同時,我們還向全國各地的建筑設計專家發去了邀請函。為了將這一工程盡快完成,相關部門還特地成立了一個國慶工程設計領導小組,以及大會堂設計組。
不論是出國前去考察的工作人員,還是設計組的工作人員,都在短時間內有了一些想法。隨后,經過一番交流后做出了報告。很快,大會堂設計小組在各方的配合下,在極短的時間里,選出了8個設計方案。
但其實,在這8份設計方案的背后,是多達上百份的方案,84個平面方案和189個立面方案。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能夠滿足一萬人同時開會,同時,還要確保每個角度均可看到主席臺。這種大跨度的建筑,在很多領域都突破了當時世界上的記錄。對此,人民大會堂結構工程組設計師李國勝感到格外驕傲。
為了能夠從上百份的方案之中,挑選出最合適的方案,設計小組之間發生了很多的爭論。據相關工作人員回憶,小組成員就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否要正對著大會堂正門中心的問題一直討論了好久。
除此之外,小組成員還糾結過大會堂的高度等一系列問題。最終在周恩來總理等領導的過問下,都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解決。最終吸取了8個設計方案的優點后做出了一套綜合方案,清華大學、北京建筑設計院和北京市規劃局,也各自做了綜合方案。
有相關資料記載,在這3套方案中,清華大學、北京市建筑設計院提交的方案規模相對較小,北京市規劃局專家組的設計方案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大,面積達到了足足17萬平方米,同時還擁有中央大廳。不得不說,大會堂就需要這種氣勢磅礴的感覺。
周恩來總理在審查這3套設計方案的時候,便更多地關注了北京市規劃局專家組設計的方案。一直到1958年10月23日,中央最終做出決定,選擇了北京市規劃局做出的綜合設計方案。僅僅在兩天后,施工指揮部便進行了動員大會。
據相關工作人員會議,負責這一工程的工人們個個都是精神抖擻、干勁十足的,每天動工的時候,天才蒙蒙亮,大會堂的工人們便開始工作。
此刻的北京還沉浸在凌晨的寂靜中,而在這里,已經是一片沸騰,機械挖土聲、人工挖坑聲,還有工人們之間的加油聲,好似一首激昂的歌曲,一時間工人們的斗志更加昂揚。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會堂工程的建設步入了正軌。有相關部門進行數據統計得知,從1958年10月26日打基礎,到1959年8月,僅僅用了280天左右的時間,就將整個建筑的主體工程完成。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施工高峰期現場的工人超過1.5萬人。
根據最終確定的設計方案來看,整個大會堂的面積比故宮的面積要大很多,其中,大禮堂的面積就已經非常大了。據相關數據得知,大禮堂的長達到60米、寬為76米、頂高為45米、凈高足足33米。
宴會廳除了可以容納5000多人的本廳之外,還有交誼廳、小宴會廳,兩層挑臺,分別外挑29米和22米。不論是從結構還是數據來看,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比較龐大而又復雜的工程。就當時來說,在我們國家并不是經常能夠見到這種建筑。
甚至說,屆時就世界而言這種情況也是少之又少。關于建設大會堂的事宜,有相關部門還著重強調,大會堂不僅要好、要美,更要有自己的風格。當然在保證速度的同時,更要注重安全和質量,大會堂的壽命起碼要不少于350年。
由此完全可以看得出,當時中國建造這座萬人大會堂的難度有多大。就當時的中國來看,不論是在建筑技術上,還是高精尖技術來說,我們都是比較匱乏的,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仍然迎難而上。甚至在寒風凜冽的冬夜中,工人們仍然是積極工作,馬不停蹄地施工。
關于這一工程,周總理非常關心,常常親自考察,總理更加擔心安全隱患的相關問題。據介紹,當時施工隊被要求建造大會堂所用的所有材料,都不允許出現一點問題,甚至是施工問題也不容出錯。
毛主席為大會堂命名——人民大會堂
終于,經過大家的一番努力,1959年9月9日,這座萬人大會堂完成建造,僅僅歷時10個月。不得不說,大會堂的竣工對我們國家來說,簡直是一個非常大的奇跡,當然,也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
毛主席得知大會堂已經建好后,激動萬分,臉上更是抑制不住的興奮。于是,毛主席立即決定要去大會堂工地看看。1959年9月9日的凌晨,毛主席在萬里、齊燕銘等人的陪同下,一同來到了大會堂工地進行視察。
在這期間,萬里向毛主席匯報了工程的概況和施工的相關情況。萬里和毛主席說道,大會堂的總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多兩萬多平方米,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會堂。而且,修建故宮足足耗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但我們只用了10個月的時間。
這種對比,完全可以看得出我們的建設速度有多么驚人。毛主席聽了之后,便幽默地和萬里說道,“你名叫萬里,日行萬里,真好嘛!”聽到之后,大家都笑了,隨后,萬里回答主席:“這是2萬多名工人每天廢寢忘食、日夜奮戰的結果,當然,還少不了全國各地的大力支援”。
過了一會兒,萬里突然想到這個大會堂還沒有名字,便問毛主席:“這個大會堂怎么命名?”毛主席問道:“那你們現在是怎么稱呼這座建筑的?”萬里回答主席:“萬人大會堂或者人大會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堂。還有一些叫這個會堂‘人民宮’。”
毛主席聽了之后,想了想說道:“如果叫‘人民宮’,好像有點舊,如果叫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堂’又有點太長了,那不如就叫‘人民大會堂’吧!”隨后,主席還說道,之所以將其稱為“人民大會堂”,是因為它屬于人民!
從那時候起,這個“龐然大物”便有了新的名字,“人民大會堂”。毛主席對于人民一直有著特殊的情感,在多次重要的會議中,毛主席都有提到,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正是毛主席對人民有著特殊的情感,才會把大會堂命名為“人民大會堂”。
毛主席抬頭看著大禮堂的天花板,笑著問:“這是誰的想法?”
當毛主席穿過宴會廳,走進大禮堂,禮堂平面呈扇面形,瞬間就可以感到一種恢弘的氣勢。萬人大禮堂的南北寬76米,東西進深60米,高33米。大禮堂的結構是穹窿頂、大跨度、無立柱的結構。
三層座椅,層層梯升,總計可容納10000人。因此,不論坐在任何一個位置上,都能夠看到因為空間較大,因此,在設計的時候,二、三層的每個座位中則裝有喇叭,所以完全不用擔心聽不到主席講話。不得不說,這一系列的設計考慮得非常全面。
毛主席站在主席臺上停了下來,突然問道:“可以抽煙嗎?”工作人員明白主席是要檢查消防,便說可以抽煙。正當毛主席準備點煙的時候,一下就注意到了大會堂的天花板。毛主席笑著問道:“這個設計是誰的想法呢?”
眾人跟隨毛主席的目光也抬頭看向天花板,大會堂的頂棚呈穹窿形與墻壁圓曲相接,上面鑲嵌著的葵花向陽燈,打開燈的時候,就像星辰般耀眼。萬里看著這如同星辰的設計,連忙回過神來回答主席,
據介紹,在設計天花板的方案時,很多設計師和建筑師都有點迷茫。要知道,大會堂的凈高足足有33米。對于大家正常認知中的高度確實高很多,加上長度和寬度都很大,所以,人站在里面肯定會有種空曠感。
周總理知道現在的困惑后,和大家舉了一個例子:“站在天底下覺得天高,站在海邊的時候卻不覺得水遠。”聽完周總理的話之后,大家紛紛點頭。隨后,周恩來總理提到,那我們是不是可以在大會堂的燈上做些變化?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完全可以不做傳統的燈,為了讓整個大會堂更加協調,完全可以做調整,如果將這里設計成“水天一色”的風格,就可渾然一體。于是,在周恩來總理的指示下,設計組的成員們便有了新的想法。
大禮堂天花板的中央位置是一個巨大的五角星燈,散發著70道光芒,周圍還有40片葵花瓣、500個滿天星,以及三層水波形燈槽。一環大于一環,與頂棚500盞滿天星燈交相輝映。毛主席知道是周總理的想法后,便點點頭會意地笑了。
他和周恩來總理兩個人是革命友情,一同工作很多年,當然非常理解周總理的他與周總理共事了這么多年,自然也了解周總理的用意。五角星燈象征著黨,那些燈象征著團結在一起的各族人民。還有那些水波代表著革命事業的浪潮,在黨的領導下,國家和人民走向勝利和幸福。
人民大會堂是建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從建筑面積來看,確實一座非常雄偉壯觀的建筑,僅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將這一建筑完工,就世界而言,屬實奇跡。其實,更加值得一提的是,不論是從設計還是裝潢來說,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故宮外的另一座藝術品寶庫。
從人民大會堂的迎賓廳、宴會廳、國家接待廳、金色大廳,以及各省代表廳等場所來看,都有大幅繪畫作品來對其進行裝飾。有相關資料顯示,人民大會堂共計收藏了1000多件作品。
人民大會堂對外開放
1959年10月1日,人民大會堂前彩旗飄揚,還有文藝大隊在天安門廣場上表演孔雀舞。從此,人民大會堂成為我國政治、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著中國無數個重大的歷史時刻和新中國無比輝煌的歷史進程。
對于這個雄偉又壯觀的殿堂,不少老百姓當然也非常想進去參觀,一飽眼福。有不少人提出問題,“人民大會堂還是人民的嗎?”終于,這一現象在1979年1月27日發生了變化,當天晚上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春節聯歡晚會。
隨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鄧穎超代表黨中央宣布:“人民大會堂將向各界群眾開放。”1979年的9月24日對人民大會堂進行開放,排隊參觀的游客,人山人海。據介紹,排隊參觀的隊伍,能從大會堂的東南門一直排到天安門廣場中間,足足有上千人。
據比較年長的北京人回憶,當時的門票是兩毛錢。相信他們會一輩子記住這個價格,當時的燒餅是五分錢一個。大會堂對外開放,讓不少老百姓更了解人民大會堂,老百姓們也大飽眼福。當然,每張兩毛的門票價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大會堂的經費壓力。
據介紹,建筑面積達到17.18萬平方米的大會堂,每個月的維護、修繕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有一名管理局辦公室的退休干部說道,“確實有時候會感覺行政經費比較緊。”不久后,人民大會堂中還開設了小賣部。
很快,門票和小賣部初見成效后,人民大會堂便加快了商業化的步伐。據介紹,大會堂相關管理局還向主管部門中共中央辦公廳遞交過一份“五年改革設想”,內容旨在希望試行部分企業化管理,爭取能夠在五年內達到行政經費的自給自足。
正是因為小賣部有非常顯著的成效,人民大會堂又陸續開放了國宴廳,進行相關的場地租賃服務等。從此以后,人民大會堂已經成了一些公共活動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場所,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里已經成了人民自己的 “豪華客廳”,真正地在為人民服務。這座總建筑面積比故宮還大的人民會堂,從設計到建成,只用了一年的時間,這對我們國家來說,就是一種新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