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爾向伊朗求援,哈梅內伊知道后,做出了這樣的一個決定。
考驗“友情”的時候到了。
敘利亞和伊朗的關系,到底有多“鐵”,從這一次哈梅內伊的態度中,就可以看出來。
但是這次的情況還有些不一樣,畢竟現在的伊朗,也有自己的顧慮和難處。
多年前,敘利亞發生了同樣的事,那時的伊朗,決定讓真主黨去幫助巴沙爾平息內亂。
然而,時過境遷。
現在的它,在與以色列的戰斗中,實力有所減弱,因此在近期選擇了和談。可以說,這是為了保存實力才做出的決定。那么,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它就很難再像之前一樣直接去支援巴沙爾。
另一邊,伊朗自己的難題也不少。現在它與以色列的關系,可以說到了一個新的地步。就拿今年來說吧,這二者就已經互相報復了兩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過分。前一次以色列只是動用了遠程裝備,后一次直接動用戰機,這樣的挑釁不可謂不過分。
另外,由于美方新上任的特某普,對伊朗的態度,可能會一如既往的強硬。因此,面對美、以的雙重挑釁,它應對起來本就已經比較乏力。
那么,如果說此時此刻伊朗要親自出手去支援巴沙爾的話,它有沒有這個勇氣,還值得商榷。
此外,伊朗的內部也可能會有不同意見。面對這些“外面”的事情,德黑蘭很難達成一致意見。有的人會拿本身的發展來作為理由,給哈梅內伊壓力,不讓他支援。另一派的人則與之相反,會主張積極去支援,贏得更為主動的外環境,為建設提供一個良好的契機。
這兩股力量自然是會反復的“較量”,才能得出一個結果。當然,“拍板”的人還是哈梅內伊,只是他也需要考慮到這兩派的意見。
那么,哈梅內伊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經過4天的深思熟慮,他還是堅持自己原來的選擇,那就是要先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外部環境,才能更好的為內部的建設提供支撐。
所以,他大手一揮,做出一個決定:派了自己手下的一位重要人物,親自前往大馬士革。
這個人叫“阿巴斯阿拉格齊”,是伊朗的對外事務負責人。
當地時間12月1日,阿拉格齊率團降落在大馬士革,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親自接見了他。
他在會議中指出,“德黑蘭將堅持自己的原則,堅定地支持敘利亞平息內亂”。
他還說:“如今的情況都是美方和以色列導致的,我們將同敘利亞一起,處理以色列和反對派的各種行動。”
此外,他還轉達了哈梅內伊和佩澤希齊揚對巴沙爾的問候。
在離開大馬士革的時候,他還一再的說:“這都是以色列在背后支持的。”
阿拉格齊親自前往,并且表達支持,這個級別還是比較高的。
可以想到的是,伊朗的話,會落到實處,不僅是“嘴上的”支持,后續的裝備、人員訓練,乃至直接出動伊軍協助,都是有可能的。
當然了,如果哈梅內伊經過衡量之后,認為巴沙爾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加上自己支援的裝備,可以取得勝利的話,那么就不需要親自出場。
這得視后續敘軍在前線的表現情況而定。
那么,有伊朗的鼎力支持,巴沙爾能夠取得勝利嗎?
大家心中的答案,是什么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