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一年級數(shù)學學到20以內(nèi)進位加法的解決問題部分,用一張小卷讓孩子練習鞏固,結果發(fā)現(xiàn)3道應用題全錯,應該用加法,全部用成了減法。
當然不能說孩子沒有思考,看他列的算式,被減數(shù)就是要解決的問題得數(shù),是先進行了加和,然后列了減法算式。三個數(shù)正確,但列題思路完全相反,也就是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搞反了。
比如這一題:
正確答案是5+9=14。
但孩子開始列的算式是14-9=5。
問他為什么用減法,他說:看到“還剩”兩個字,就以為是用減法。
翻開課本,發(fā)現(xiàn)這部分知識講的非常清楚,孩子做的也都對,還進行了圈畫,感覺好像認真聽了,但真刀實槍地應用,卻完全脫節(jié)。
我問他:為什么要圈出“原來”“一共”這些字呢?
孩子說:老師讓圈的關鍵字。
繼續(xù)問:那你知道都是什么意思嗎?
孩子搖頭表示不懂。原來上課只是機械按要求走,但是知識點沒有過腦,沒有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工具。
沒辦法,普娃理解力就是慢半拍,還要手把手教,在不同練習中去體會和應用。
理解“原來、一共、還剩”的含義
“原來”是指最初始的數(shù)量。
比如,拿走了7個足球,還剩下6個足球,原來有幾個足球?
要解決最開始有幾個足球的問題,要把兩部分足球加起來。
“一共”是指將多個數(shù)量合并在一起的總數(shù)。
比如,紅紅和麗麗都有3朵花,她們一共有多少花?
要解決合并在一起的花朵數(shù)量問題,也要用加法。
“原來”和“一共”都是指總數(shù),不過有不同之處。
原來,是說一部分存在,另一部分被拿走了。如上面例題,7個球還在,6個球不在現(xiàn)場。
一共,是說兩部分都存在。如上例題,3朵花是紅紅和麗麗實際擁有的數(shù)量。
“還?!笔侵甘褂?、拿走、領走、吃掉等操作后,剩余的部分。
比如,樹上有7只小鳥,飛走了5只,還剩下幾只?
要解決的是剩余問題,要用減法從總數(shù)中扣除飛走的小鳥數(shù)量。
用畫圖思維解決問題
“原來、一共、還?!钡暮x不難理解,但是孩子為什么會出錯呢?主要是搞不清楚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是求總數(shù)還是求部分?
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有限,如果只是看文字,很容易把關注點放在自己認為對的文字上面,被牽著鼻子走,思維走錯了方向。
保證不錯的方法就是畫圖,把抽象轉變?yōu)榫唧w,讓孩子用更有優(yōu)勢的具象思維解決問題。
在前面的課程中,孩子已經(jīng)掌握了看圖列算式的方法,在這里剛好派上用場。所以,知識的連貫性尤為重要,一定要在最初學習的時候夯實基礎。
在文章《小學數(shù)學大括號看圖列算式,何時用加法、減法?只需記住一句話!》已經(jīng)對這部分重點內(nèi)容進行了解讀,不明白的話再回顧看看。
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3種畫圖方式。
1、像課本上一樣,用符號畫出具體數(shù)量,橫向排列。
2、用符號畫出具體數(shù)量,縱向排列。
3、直接寫出數(shù)字,為更大數(shù)字做準備。這樣的看圖列算式,在前面也已經(jīng)涉及到不少練習內(nèi)容,孩子也能輕松掌握。
畫好圖之后,使用以前的知識點,“問號在大括號處就是求總和,用加法”,就不會被“還?!薄笆O隆钡茸盅壅`導,偏離到減法上去了。
舉一反三,靈活運用,不能死板套用
理解了基本概念,會用畫圖法解決問題,但還要進一步提升思維,做到仔細理解題意,靈活運用,不要死板套用。目前遇到兩種需要稍微轉彎的情況。
第一,注意題目中的隱含信息,不一定只是用出現(xiàn)的數(shù)字列算式。
比如,下面這題,左右兩邊小貓數(shù)量相等,都是6只,孩子能算清楚,但是常常忘了把“我”加上去,提示孩子畫圖時,要畫3部分,把3個數(shù)相加,才是正確答案。
如果問題變了,解決思路也要跟著變。
比如,要解決的問題是左右兩邊一共有多少只小貓,那就不需要加“我”了。
如果這個“我”不是小貓,是人或者其他動物,解決的問題依然是一共有多少只小貓,也不需要加“我”。
第二,注意需要解決的問題,遇到“原來”不一定都要用加法。
比如,下面這題,求弟弟原來有多少塊巧克力,就不能用加法。因為弟弟從哥哥那里得到3塊巧克力,才和哥哥剩下的巧克力相等,弟弟的巧克力一定小于13。
正確解法可以畫兩個圖,一步一步解決,思路就會非常清晰。
原來、一共、還剩問題,雖然不是多么復雜的問題,但對普娃來說,可能學的時候能理解,但用的時候不會用,分不清解決什么問題,常常錯用加法或減法。
現(xiàn)在的題目也非常靈活,不一定學什么考什么,會在知識點基礎上進行延伸,增加思維難度,需要孩子認真審題,認真畫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而不是背誦口訣,解題思路很重要。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jīng)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