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s:
今年一年,世相來信的收件箱都彌漫著“失敗”的氣息。
好像所有人,處于不同處境的人,都覺得自己挺失敗的。
考不上公的人,覺得自己很失敗。“我的人生已經因為考試停滯了好久”,25歲的@小一說。
上了岸的人也覺得自己很失敗。“胡亂選了一個工作方向,毫無熱情,生活的意義在哪里呢?”@好彩妹說。
最近兩年,大家想在討論上岸。但“岸”成了一座圍城,在兩邊,都困住了我們。
不管怎么選,都不對。甚至有人感慨,現在的年輕人是吃盡了“時代黑利”的一代。
我們想跳出當下的局限性,去理解“時代黑利”這個詞。因此我們邀請了一位歷史學者來解答這個問題。
趙冬梅是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研究宋史的專家。我讀過她寫的一些書,比如《寬容與執拗》、《法度與人心》,她對每個歷史人物都展現出了深刻共情和理解。
這讓我相信,她愿意理解年輕人的處境,也能跳出當下的視角,在更長的歷史尺度下,給年輕人一些答案。
本期的世相來信由三封信組成——兩封讀者來信,一封是學者回信。
我們不認為誰的建議能給生活一個具體解法,但希望通過交流,來擴展邊界,松動認知,讓每個人更有勇氣地去選擇,更有力量地去行動。
如果你也想給我們寫信,再次分享我們的信箱地址:xsxdzlx@thefair.net.cn
世相君:
你好。
今年省考,考完時,我真的信心滿滿,覺得一定能考上,可結果還是差點。每次都是差點。我的人生好像一直在差點。
身邊的人考公上岸,考研上岸,都步入了人生下一個階段。好像只有我,25歲了,兜兜轉轉還在原地,陷入莫比烏斯環里,走不出來。
每到考試季,我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大把大把地掉頭發,體重噌噌噌地往上漲,我故作堅強的安慰自己:反正能考到30歲,總會考上呢吧??墒俏易约憾疾淮_定,我能不能堅持到考上呢?
這幾年,我一度認為自己太差勁了。什么都做不好,我不敢放心的玩,我不敢買新衣服,我不敢跟爸媽講,我想去旅游。
我的人生已經因為考試已經停滯了好久。有時候,我會問自己:考不上就沒有資格過想要的生活了嗎?
但對于現在的我,確實是這樣,因為我沒辦法接受自己的失敗。
我每天都在無限地內耗,我討厭一意孤行的自己,可我不知道我的生活該怎么繼續下去。
小一
???????
世相君:
我想聊聊我在工作上的困惑。今年,我剛研究生畢業,以管培生的身份第一次接觸了職場。
也許在別人眼里,我的生活很爽,但我真實地覺得,很無聊。我輪崗的這幾個崗位,都沒有我特別喜歡的方向。
可能有些人可以一輩子呆在一個崗位,就這樣干下去,可是我做不到——胡亂選一個工作方向,毫無熱情,生活的意義在哪里呢?
現在,人們都想要尋求一個安全的答案。可是我們的悲哀也在這里:一定要尋求安全,不敢創新,只敢走多數人走的路。
人總是把自己逼抑郁了,才去想另一種可能的生活。
可是,人真的不能去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嗎?一定要按照學校、學歷來劃分等級嗎?
我不太清楚。因為我自己也用碩士學歷來捆綁自己,總覺得要做體面的工作,才對得起這么多年的辛苦。
我前面的人生都是好好讀書、上學,按部就班來的,沒所謂自己喜不喜歡,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
感覺我的生活陷入了停滯的狀態。我在等待那個打破的瞬間。
好彩妹
新世相的讀者們:
你們好。今天,北京特冷,我一個學生非要陪我從教室走到清華大學的校門口,要和我聊聊。
其實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大主意還是自己拿。她想要的是從一個更年長的人那獲得一些理解或求證。
現在的孩子們確實更焦慮了,一刻不停地焦慮。所以,對于大家的迷茫和困惑,我也很熟悉。
就業形勢不好,社會卷得厲害。年輕人始終都處在一個高度競爭的環境下,這種環境大大地消耗了人的體力、腦力,還有情緒。
人一焦慮,什么都干不了,時間被消耗掉了,做事的時長變少;之后,變得更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我常跟學生說,做事情的人是不焦慮的。做點具體的事,哪怕是做個飯。
雖然它并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但是能讓你的心里好過點。
01.上岸是個偽命題
我理解大家都在尋找一個安全答案的心情,環境的不確定越來越強,大家希望通過找到一個安全、正確的答案,來抵御風險。
但作為一個歷史學者,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我看到最多的是偶然性對個體、對社會的巨大影響,偶然的影響力要遠超所謂的必然。
這種觀點有點反常識,但確實如此。
所有的“正確”都是有限度的。而且所有的選擇都還要跟其他的選擇——無數的看得見、看不見的選擇相碰撞,才會出結果。
無論是歷史中的,還是現實中的人,我們都自以為明白,但其實都是盲目的。
大家都是基于自己有限的信息和見識做判斷,做選擇。但最終能否通向我們想要的結果,是不一定的。
歷史在多種可能性走向唯一結果的過程中,是非常復雜的。在這中間的每一個人都自以為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但最后撞出什么來,真不一定。
我拿歷史上的“王安石變法”舉例。王安石用了一套非常反傳統、革命性的方式來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支持宋神宗的拓地強兵。
他的理財措施在當時、今天看,都是很先進的。但事實上,宋神宗第一個選擇的不是王安石,而是張方平,張方平才是那個時代第一理財能臣。
但張方平的爹死了,張方平就必須去丁憂,要離開27個月,這時候王安石就來了。
張方平和王安石兩個人是屬于誰也看不上誰的。如果是讓張方平改革,那就是另外一套解決方案,歷史可能就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了。
你看這么大的一個事件都有這樣大的偶然性。
宋仁宗沒兒子不也是一種偶然嗎?他的兒子就養不下來。后來的歷史發展就深受他沒兒子的影響。
從這個層面上說,通過理性的規劃、計算,找到一個安全、正確的選擇,過上不出錯的人生,可不可行?
從歷史上看,事與愿違的多了,種瓜得豆的多了,歪打正著的也多了。
所以,在我看來,“上岸”是一個偽命題。
上岸羨慕沒上岸的人,以為別人過著的是自己的理想生活,但在機關里工作的人,他會不會有他自己的愁苦,有他自己的問題?
歷史是復雜的,生活也是復雜的。人生沒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與其要掌控,你還不如只按照你當下的本心和道德準則來做選擇,然后,碰到啥是啥。
你總會有收獲的。也許是教訓,也許是經驗;也許是錢財,也許是名。不管撿到什么,我們高興地拿起來就行了。
02.為什么總覺得自己很失敗?
2008年,我在德國教書,我們系里有個搞漢學的老師,是博士,德國人。
她有一次跟我說,要和他男朋友結婚。她當時說時,我嘴上沒說什么,但心里咯噔了一下。因為她男朋友是個電工。
為什么我們總感到“失敗”?我想這可能與我們身處一個“世俗社會”有關。
就像按照我們中國人的慣性思維,覺得一個電工怎么配得上一大博士呢?
但德國人沒這么多條條框框。他們的電工和女博士也可以一塊過,而且在生活上很互補,女博士可能啥也不會。
在我們的價值判斷里,對于讀書人,讀書獲致的職業總會高看一眼,即便工資低,也要高看一眼。
但我們完全把自己交托出去,依靠世俗的評價標準,讓別人來評判自己時,你時不時就會覺得自己很失敗。
因為在那個評價體系里,永遠都會有人比你強,比你厲害。
當人沒有拿“自己”作為目標,你就常會有“失敗”感。
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我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哪怕你今天種下了一盆花,花開了,你就會開心;看了一本書,你也會就開心。
你看蘇軾,他不倒霉嗎?在世俗的評價體系里,他也是一個“失敗者”。
他處的時代,政治上已經分裂了,沒有多大作為的可能性。如果還堅持獨立思考,不選邊站,就很難立足了。
蘇軾不愿選邊站,只能不斷地被貶,貶到嶺南去,貶到海南島去,但你又能說他的人生不精彩嗎?
不能實現政治抱負,但作為一個“人”,蘇軾從來沒有放棄過他自己。
他彈琴、造墨、寫書法、寫詩詞,在這些他還能做的事情上,他做得都很快樂。
而且在任何時候,他都有朋友,因為他有能力愛別人。
在惠州做謫官時,提到一些地方弊病時,他會強調,這個事情是長期存在的。即便自己再不如意時,他都能為別人想得很深。
他從不心存芥蒂,跟朋友要東西時,也是不客氣的,說哪里有什么藥材,你幫我弄一點。
正是這么一個心懷善意又有趣的蘇軾,才成了一個所有人都能愛他的蘇軾。
但如果當時的蘇軾仍把治國、平天下當作人生的目標,那他注定一輩子苦悶。
我之前常跟學生講,要“持敬”,就是對人要保持尊敬的態度。
你要尊敬的第一個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敬的不是衣冠、地位,而是從內心深處把自己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這樣,你永遠不卑不亢,而且會發自內心地平等、友好地對待別人。
作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很不容易的,生命是很難的。我們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什么叫“自己的精彩?”不是打敗別人,而是要問問自己“我喜歡什么?”“我想要什么?”“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當外界的評價讓你不適時,就回到自己身上來,和蘇軾一樣,把“建設自己”作為一個目標。
03.如何對抗“時代黑利”?
我是做北宋政治史的,我也是從代際的角度去做研究,我們有一個基本的觀念是——在一個王朝的生滅過程中,不同的代際分享著不同的命運。
代際命運是指什么?它規定一個最高的閾值和一個最低的閾值,所有人在這個中間,好也不過如此,壞也不過如此。
所以,網上說的“時代紅利”和“時代黑利”是存在的。雖然沒人用“黑利”這個詞。
我是1971年出生的,按照網上的說法,生于1965年-1975的這一代人,是新中國成立后,最幸運的一代人。
沒挨過餓;開始讀書時,文革結束了,不用去學工、學農;大學畢業后,還分配工作。不分配,也能找到好工作;又趕上第一波的房改,以比較便宜的價格買了房。
你聽那個時代的歌曲《金梭和銀梭》,“年輕人別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整個時代的基調都是:未來是光明的。只要努力,每個人都有光明的未來。
現在的孩子確實沒趕上那個欣欣向榮的時代。
但當我們現在說到“時代紅利”時,往往說的是成功者,但哪個時代都有被甩下去的人。
我在農村上小學時,有些皮孩子上課爬到房梁上,啪唧,摔下來,小學都沒畢業。那個年代,小學、初中畢業的,還很多。
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代際規定里討生活,你可以改變小環境,但無法超越大時代。???????????
每個代際都有它的困難,也都有一些特殊的機會。
比如,現在的女性都能在公共領域工作,但回到宋朝,李清照也不行。
如果你是個女性,你千萬不要想著穿越。
“改革開放”給我們造成的一個思維慣性是——那些不光鮮亮麗的職業,是不在我們的選擇范圍之內的。
但體面、工資高、不累,集齊這三者的工作是很少的。
現在環境不同了,我們更要松動一些觀念上的束縛。
不管做什么工作,你只要能自食其力,已經很好了。就算能把煎餅攤得很好,也是件值得自我欣賞的事。
我們要努力讓自己強大,強大不是指外在,而是內在,你得瞧得起你自己。
我們無法跳出自己的代際存在,但我覺得所有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代際命運里,至少把自己身心安頓好。
我經常在課上問我的學生,教室門口有一株什么樹,未名湖湖邊有棵什么樹。
意義不用刻意尋找,我們的日常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我對我自己孩子的要求也是: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接納自己的人。
不管選了哪條路,你不要羨慕你沒選的那條。中年人生活的敗壞就是從羨慕那條沒走的路開始的。
人最難做到的是對自己的生活滿意,但幸福的秘訣恰在于此。
天氣寒冷,祝你溫暖快樂。
趙冬梅
我們會在每個月的月初或月末,基于來信,做一些分享和策劃。
新計劃是以后會邀請一些能夠理解、解答年輕人困惑的人幫大家回信。
TA可能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學者,也可能是一位歌手、導演,或者是一位和你過著不一樣生活的普通人。???????????
如果想給我們寫信,再次分享我們的信箱地址:xsxdzlx@thefair.net.cn
期待你的來信。
撰稿:甄真???
實習:史奴比
設計:云圖??
晚禱時刻
把自我當目標
建設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