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元帥不僅是我軍公認的“軍神”,也是我軍公認的教育“大家”。建國初期,劉伯承擔任軍事學院院長后,為盡快打造一支過硬的教員隊伍,劉伯承廣納各方賢才,征召了不少起義、投誠和解放過來的原國民黨軍隊的軍官擔任教員。這些人被稱為“舊軍官教員”,最高占學院教員總數的70%。對這部分特殊教員隊伍,劉伯承院長傾力打造,在我軍教育事業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著眼抗美援朝和新形勢下的干部急需,劉伯承不拘一格打造教員隊伍,大膽啟用舊軍官人員擔任教員。
建國伊始,百廢待興。特別是軍事領域,一方面我們要加速新形勢下的軍隊建設,這需要大量的受過一定教育的干部;另一方面,抗美援朝戰場也需要大量的懂現代戰爭的大量干部。這就需要必須打破常規加快干部培養。而當時解放軍的干部,總體上文化水平較低,一時很難選到足夠數量的教員人才。因此,劉伯承決定先將一批政治上表現好、文化功底好的原國民黨軍官啟用起來,以解燃眉之需。
最終,經中央軍委批準,調到軍事學院任教的舊軍官教員達600人,約占當時教員總數的70%。其中有原國民黨陸軍大學的教官,有原國民黨軍隊師以上的高級指揮官,還有原國民黨政府國防部的廳長、陸軍副總長,等等。這些人大都有較高的軍事學歷和文化水平。在指揮作戰中有失敗和成功的實戰經驗教訓。
劉伯承的這一做法帶有很大的創舉。這些“舊軍官教員”為能在德高望重的一代“軍神”領導下工作,都感到十分高興。軍事學院的教學工作很快便有聲有色地開展了起來。
著眼“打敗仗的教打勝仗”的矛盾現實,劉伯承從思想政治生活上關心入手,大力激發舊軍官教員任教的積極性。
盡管這些“舊軍官教員”為能在軍事學院任教而感到高興和自豪,但在思想上他們還是存有這樣那樣的顧慮:主要就是怕提起過去,怕不被大家信任,怕做不好教學工作。劉伯承從思想政治上,甚至是生活上關心入手,努力打消他們的顧慮。每當他們來軍事學院報到時,“不管是一二十個,還是一兩個人,他都專門去看望他們,和他們親切交談,有時還請他們吃飯”,并且風趣地對他們說:“你們來,我們非常歡迎。不管是請上梁山的,逼上梁山的,還是捆上梁山的,過去走錯了路不要緊,改過來就行了嘛”。“在課堂上你們可以講講國民黨軍隊打敗仗的教訓,也可以講講人民解放軍受挫的例子。通過你們對比來講,一定更加生動深刻”。
針對一些學員對“打敗仗的教打勝仗”的不服現象,劉伯承現身說法,對這些學員進行了嚴肅的耐心的批評教育,他說:“我們學院,有不少人看不起出身舊軍官的教員同志,這是不對的。坦率地講,我也是舊軍官出身,也當過四川軍閥,我和朱老總都是半生軍閥半生革命。毛主席說過,革命不分早晚,不計先后,站到革命隊伍中的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
劉伯承的話對學員們的震動很大,對“舊軍官教員”也是一個很大的激勵和鼓舞。大家無不為劉伯承的寬厚待人、磊落坦蕩、赤誠相見的名將風范所感染。
這些“舊軍官教員”上任后,不負劉伯承期望,積極努力工作,他們承擔了技術兵種和文化教學中90%以上的授課任務,參與組織實施了多次規模較大的實兵演習與現地作業,編寫和翻譯了大量教材,為軍事學院的教學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