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不久,劉伯承奉命前往南京,籌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他的家人也隨即從重慶搬到南京,一家8口人擠在在城東北北極閣一幢二層的小樓里。
剛來到南京,劉伯承就對夫人汪榮華說:“戰爭年代,我們和人民群眾同甘共苦,一打仗,就把孩子們寄養在老百姓的家里。我們許多老干部的孩子,都是吃老鄉們的紅薯干和小米粥長大的。現在解放了,但是國家還很窮,人民的生活也不富裕。我們的生活,特別是子女的生活,絕不能特殊,要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大體相當才是。”
劉伯承、汪榮華
軍事學院的營房部見劉伯承一家居住的房子確實太逼仄了,多次提出要幫他家多蓋幾所房子。劉伯承毫不猶豫地拒絕了:“能住就行了。我們國家現在很困難,抗美援朝打仗要花錢的,我們辦軍事學院,錢都是從陳老總那里拿過來的,不能隨便開銷!”
一天,營房部沒有經過劉伯承同意,悄悄在他家后面蓋了兩間房子。劉伯承很生氣,罕見地發了脾氣說:“你們總說我住房緊張,我一家人住著一幢小樓,老百姓有這種條件嗎?你們不能讓我太特殊啊!”
他認為自己的生活條件比一般老百姓已經很好了,堅決不肯去住,將兩間房子分給了其它需要房子的同志。
古人說“衣食住行”,衣服是擺在第一位的。劉伯承從來不講究穿衣服,到了南京后還穿著那套半舊的軍服。當時,組織有規定,為了保護領導的安全,領導上街時應當身穿便裝。警衛員張福旺知道后,可高興了,心想總算找到機會讓首長換一套新衣服了,便打算用毛料給劉伯承做一套便裝。
劉伯承
劉伯承不同意,要他用藍卡其布就可以了,既結實又便宜。張福旺想不通: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的院長,穿一件毛料衣服并不出格。劉伯承耐心地告訴他:“越是我們這種上面的干部就越該帶好頭,艱苦奮斗是我們致勝的法寶,什么時候都不能丟呀!”
在家里,劉伯承經常穿著一件舊毛衣,連袖肘都磨破了還一直穿在身上。夫人汪榮華見此,給他買了一件新的毛衣。劉伯承接過新毛衣說:“我這個舊毛衣,補補還可以穿嘛,何必花錢買新的呢?”最終,他都沒有舍得脫下那件舊毛衣。
那時候,按照劉伯承的級別,車管部門應該給他分配一臺新式吉姆轎車。劉伯承覺得,現在百廢待興,國家需要用錢的地方還有很多,這筆錢是可以節省的,堅持不要新車,繼續坐自己的舊轎車出行。外出開會、辦事時,只要路程不遠,時間來得及,劉伯承總是安步當車。
新中國成立伊始,干部職工都實行供給制,劉伯承一家也不例外。他經常檢查家里的伙食賬本,看看有沒有超過國家規定的供給標準。有一次,他特意關照炊事員:“黃瓜、西紅柿這類蔬菜,剛上市的時候太貴,不要買來吃。”
在生活上,劉伯承絕不搞“特殊化”。他被任命為南京市市長兼南京軍管委員會主任期間,曾經帶著家人去中山陵游覽。
中山陵
當他們到達中山陵門外才發現當天不對外開放。中山陵管理人員已經認出了劉伯承,高興地邀請劉伯承進去參觀。
劉伯承沒有答應,說自己不能帶頭破壞規則,堅持改日再來。看到孩子們有些悶悶不樂,劉伯承告訴他們:“我是為人民服務的,不能搞特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