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釣友吵著要封竿,因為魚越來越難釣了,除非運氣好或者天氣不錯,要不然釣一盤吃的都很難。事實上除了水面被冰封住了,哪怕是下雪都還是可以手竿釣鯽魚的——鯽魚抗寒性極強。也就是說:除了會冰封的地方,你整個冬天都可以釣魚,當然魚獲可能時多時少,但你找準方法真的可以保證每次都能釣到魚!
蓑笠哥自己基本上全年都會釣魚,每個禮拜至少保證釣一次,除了過年期間需要走親戚除外,暑假基本上每天都會出釣。冬季野釣極少走空,不管如何至少有一頓吃的,運氣好周六的天氣不錯,那么小爆護也不罕見。今天來分享一下冬季野釣四要素,一點兒都不麻煩,你掌握后也能一樣。
冬季釣鯽魚
找魚
這一點很多冬季釣魚的釣友都知道,冬季野釣就是人找魚,因為冬季魚兒相對集中且不怎么大范圍游動,在某一個地方呆得舒服很長時間都不會走。這也是為何蓑笠哥通常建議有條件的釣友在冬季打隔夜窩,只要它發現吃的,雖然它吃不了太多但是它就會在這附近不會走。
找魚的思路這段時間分享過不少,可以看最近蓑笠哥所分享的內容,基本上原則就是:如果你是一條魚,你在這個季節這片水域會待在哪里?其實說白了無非就是:有吃的地方、溫暖切穩定的地方,連續晴天三天以上找1.5-2米的淺灘,降溫就找草洞、普草根、草區、最深或者水底有地形的地方。
當然找魚這一點是一個經驗積累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的經驗你才能有很好的“嗅覺”,老釣魚人一到釣點基本上就能精準定位。如果你沒有經驗,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觀察哪里出魚多,第二天你就起個早過去占著,這個方法能保證你釣得到魚但是肯定釣不了前一天釣友那么多。因為一個窩點魚兒釣完之后要好幾天才會過來更多的魚——冬天的魚兒活躍度較低而一片區域里面食物是相對固定的。
找魚很重要
多窩
就是打多個窩子,理由前面已經說了:以前區域魚兒數量是有限的,且冬季的魚兒不會大范圍覓食,最重要的是低溫讓餌料氣味散發速度變慢、范圍變窄。所以我們需要打多個窩子,這樣就彌補了單個窩子誘魚效果不太好、魚兒進窩過少的問題。
一般多個窩子相隔不要太遠,50米范圍內可以打5個窩子,尤其是釣草洞你可以相隔不遠的草洞都各打一個。當然如果是沒有水草的水庫大面積淺灘你還是需要相隔稍微遠一些。多窩釣魚一般沒啥口的時候你不需要每個窩子都嘗試一次,但是如果有口的話基本上其它窩點都會有,每隔窩點釣三五條或者釣到五分鐘沒口就換下一個。
多個窩子提升魚獲
少打
冬季野釣窩量不要太大,雞蛋大小的一團就足夠了!除非是隔夜窩,可以一次性打一兩斤之外其他的窩點都不需要打太多。這一點我就上過當,乃至到現在還經常忘記:一個禮拜沒有釣魚,一去就打了個大的,結果就是:打窩子里面的口沒有小窩子口好,要不是順便打了多窩那魚獲肯定慘不忍睹!
窩料不用太多
用蟲餌
這一點現在很多臺釣釣友沒辦法習慣,開餌抽窩已經成為習慣,用蟲餌總覺得不可靠,蓑笠哥自己前幾年也這樣。但后面看到傳統釣老哥的魚獲就改了:冬季抽窩或者拉餌效果不是很好,或者需要很高的技術才行。因為冬季魚兒吃東西嘴巴開合不大,很有可能一次吸不進去,它吸了第一口有東西到嘴巴里面就去吃了不吸第二口或者要等好一會兒。你說等吧,餌料慢慢霧化它吸下一口也有可能還是這樣,你說打吧它沒有吸進去肯定打不到魚——這樣就導致有很輕微的口但是打不到魚。
用蟲餌就不同,它即使是吸一次沒有吸進去,它感覺還有所以還會再吸,多吸幾次遲早會吸到嘴里。而且它吸一點進去跟不到不了喉嚨吞咽不進去,嘗試吞咽肯定會帶動鉤子入嘴,這樣就增加了死口的概率。
再者:有肉誰會吃豆腐?蟲餌柔軟好消化,營養比素餌不知道強多少,有得選的情況下肯定會優先選擇吃蟲餌對不對?況且現在紅蟲和蚯蚓都很好獲取,沒有人用紅蟲的地方就用蚯蚓,如果你旁邊有人用紅蟲你也要用紅蟲,如果沒有那么就離他遠一些就成!
大鯽魚喜歡吃蚯蚓
我是蓑笠哥,希望你野釣爆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