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如何用餌,這是釣魚人的基本功。在釣魚圈有半輩子找餌料的手法,可見找到合適的餌料對于野釣來說至關重要。在黑坑釣養殖魚也是如此,千方百計的想要找到原塘顆粒。其中的原理非常簡單,不管食物本身的價格高低,只要魚吃慣了的就是絕佳的餌料。野釣中如何用餌,其實大致有這樣三個規律。
一、人吃的東西魚都吃
人能吃的東西魚全都吃,不管是谷物、肉類、蔬菜、瓜果,一般都能找到適合釣的魚。比如說各種谷物,雜食性魚類全都吃。一些肉類,比如說雞肝,鯰魚、黃顙魚等魚比較喜歡吃。小魚、小蝦,鱖魚、黑魚喜歡吃。蔬菜、瓜果幾乎都用來釣草魚,不過很多雜食性魚類也喜歡吃。但是一定要注意,理論上任何食物都可以釣到魚,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否則也不會有半輩子找餌料的這種說法了。魚的進食會因為水面不同,周圍的作物不同,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因為野生的魚進食都極為膽小,不是什么食物都敢嘗試。
二、水面越小魚越偏口
不少水面的魚會有偏口的現象,所謂偏口就是這種食物吃,其他的食物根本就不吃。這個還是非常有規律的,大致有水面越小魚越是偏口的現象。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水面越小水質往往越差,藻類、水草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非常多,這就導致餌料極為豐富,所以里面的魚大多有偏口的現象,尤其是一些比較小而且野的水面,里面的鯽魚可能只是蚯蚓,任何商品餌都很難釣得到魚。但是水面越大偏口的現象往往就不是那么明顯,甚至是完全沒有。這是因為大水面水質更好一些,導致食物較為匱乏,食物不足導致里面的魚根本就不會偏口。
有的大水面會跟一些支汊相連,每年到了春秋兩季魚類覓食最旺盛的季節時,大水面跟支汊相連的地方經常能有不錯的漁獲,這其實還是因為支汊食物豐富的緣故,魚兒會從大水面進入支汊覓食。關于偏口,其實可以理解為野生魚類的膽子都非常小,對于沒吃過、沒見過的食物不敢下口。一些水面周圍往往會有一些農作物,這些農作物可以作為用餌的一些參考。比如周圍種了玉米,那玉米在這個水面效果一般不會差。比如周圍種了黃豆,毛豆釣魚可能什么魚都會進食。還是老規律,對于經常吃到的食物魚類是最沒有抗拒性的,這也是為何釣黑坑時千方百計找到原糖顆粒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注意味型
在自然水域中沒有味道過于濃郁的食物,所以在用餌的味型上要注意清淡一些。食物或者能吃的東西在水底會發酵,產生酒味、酸味甚至是臭味,一般來說在食物還沒有過度發酵時,就已經被魚吃掉了,所以想要魚兒有更好的進食,餌料的味道一般不建議過于濃郁,因為自然界中不存在。所以雖然商品餌品種多使用起來也方便,依然還是很多釣友喜歡自制一些餌料釣大魚,原因就在于簡單發酵的食物可以降低大魚進食的警戒性。如果使用商品餌,更要注重味型的統一。野釣的特點是魚的種類多,但是密度都很小,想要餌料適合更多的魚進食,從而把餌料味道搭配成什么魚都可能吃,結果就是什么魚都不吃。
對于野釣來說,餌料的味道盡量接近自然就可以了,簡單發酵的微酸、酒香大多有通殺的效果,再注意下雜魚鬧鉤,一般效果都不會差。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