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 | 值得姐
這個殺手不太冷。
要說最近美國國內討論度最高的新聞,莫過于保險公司CEO遭暗殺的這件事了。
當地時間12月4日上午6:45,美國最大醫保公司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的CEO布萊恩湯普森,在紐約被當街槍殺了。
當時,布萊恩正準備去紐約希爾頓中誠酒店開投資人大會,沒想到剛到酒店樓下就被埋伏的殺手襲擊了,殺手連開了三槍,他當場斃命。
按理說刺殺平民的事件中,公眾都會對死者致以哀悼和同情,卻得到了大眾的“一致叫好”。
這里得先聲明,殺人屬于嚴重犯罪行為,也沒有人應該因為自己為公司和自己賺錢而被剝奪性命。
叫好的背后,其實是公眾對美國醫療體系昂貴、醫療保險各種不予賠付長期憤怒的集體宣泄。
要知道,死者布萊恩去年獲得了1020萬美元的薪酬,包括100萬美元的基本工資,外加現金和股票獎勵。很難不讓人聯想:他賺來的錢,是踩在被拒保的美國人尸體之上的。
社交媒體上對這位丈夫和兩個孩子的父親的死亡明顯缺乏同情。
“向他的家人致以哀思和免賠額,”CNN在網上發布的一段槍擊視頻下,一條評論寫道。“不幸的是,我的哀悼不在賠付范圍之內。”
而隨著殺手的信息越來越多,社交媒體上關于這位高材生、富三代、高顏值的26歲帥小伙出現了大量討論。
一張紐約警局發出的嫌犯通緝照,居然就迷倒了全世界各地的網友
直到最近,他的殺人動機浮出水面,再度讓人對唏噓不已。
當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如果你想第一時間了解美國移民的動態,
殺手出生于“羅馬”
根據美國警方披露,兇手名為Luigi Mangione,是意大利裔美國人,高中讀的是接近4萬刀一年的私立知名男校,校友包括亞利桑那州的前州長。
Luigi還因為表現優異,曾作為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發表講話,如今這個視頻已經在外網傳瘋了。
他的本、碩都在常青藤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畢業后,Luigi曾在汽車購物公司TrueCar做數據工程師。
而Luigi的家族Mangione也是馬里蘭州的一個顯赫家族。
他的祖父Nick Mangione是房地產開發商,曾在1978年購買了奢華度假區Turf Valley Resort,家族資產上億。
而且,Luigi有個表親還是馬里蘭州共和黨議員Nino Mangione(??他的X賬號)。
據說,Luigi在行兇之前,他家人和朋友已經有6個多月聯系不上他,甚至有朋友在他的社交媒體上留言,告訴他家人在找他。
本就出生在“羅馬”、含著金湯匙的孩子,為什么會走向殺人的不歸路?
《華盛頓郵報》最新的一期報道中,寫出了可能的原因。
據報道,Luigi從小就有脊柱缺陷,即使身邊人都很關心他,卻因為無法感同身受他的痛苦而讓他感到孤獨。
特別是Luigi還是一個運動型的年輕人,這就讓他更難受了。有一次他跟朋友去沖浪,卻因為背痛草草收尾。
警方在逮捕Luigi后,在他身上搜出了一封三頁的手寫信,上面都是對美國健康保險業的蔑視。
4月時,他在Reddit上也表對醫療保健行業的懷疑,他還教人如何說服醫生進行脊柱手術。
“告訴他們你‘無法工作’/做你的工作,”他寫道。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我發現,醫療行業對這些關鍵詞的反應,遠比你描述無法忍受的疼痛,以及它如何影響你的生活質量,要緊迫得多。”
Luigi早些時候在脊椎上打過鋼釘
即使家族再富有,也忍不了美國醫療啊。
美國醫生的“無能”和其認為背后有資本操控因素,促成了Luigi對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的偏見。
上高中的時候(2013年和2017年),Luigi還在養老機構里邊做過志愿者。期間他的祖父祖母相繼去世,長輩們臥病在床的時候,Luigi就目睹醫護人員粗暴對待老人的場景。
有媒體因此分析,這些經歷也加深了讓Luigi對整個美國的健康醫療行業的厭惡。
美國醫療體系的“腐朽”
一個有趣的細節:Luigi在行兇時使用的3D打印手槍,從打出的子彈上正好刻有3個D開頭的單詞——“Delay(推遲)、Deny(拒絕)、Defend(辯護)”。
這三個詞其實是一本書的標題,它副標題是“保險公司為何不理賠,而你能做什么”。
該書2010年出版,是由美國的一位法學院教授費曼(Jay M. Feinman)寫的。
它揭露了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策略,逼得不少索賠人通過打官司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而兇手選擇槍殺這位素未謀面的CEO,也正是因為他領導的聯合健康保險公司就是如今美國最招人恨的醫保公司。
聯合健康保險公司是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之一,還在全球最大公司保單里排第19位,市值超過了5600億美元。
然而,他家拒賠率高達32%,全行業第一。
要知道,這一行的平均拒賠率是16%,這家公司憑一己之力超出了行業平均的一倍。
說到美國商業醫保,就不得不科普一下美國的醫保體系。
美國商業醫保覆蓋率是高于公共醫保的,前者高達65.6%,而后者只有36.1%,而美國看病沒有醫保就會被charge高額醫療費用,因此幾乎每家人都會配備商業醫保。如果有工作,公司也會為員工上商業醫保。
不過,許多美國人在與保險公司打交道時,除了常規的就診之外,幾乎任何事情都要遭到“拖延”和“拒絕”。
在Luigi的報道下方的評論中,有大量美國人抱怨自己的醫保無法報銷。一位女性表示,她曾為殘疾的兒子申請一張專用床,卻難以獲得聯合健康保險公司的理賠。另一位用戶也描述自己生完孩子后在賬單和理賠方面遇到的困難。
而其根源,卻是在醫療保險的這場博弈中的三個核心參與者——保險公司、制藥公司、醫院,他們互相指責,使得整個問題不能得到解決。
醫院指責制藥公司收費過高,保險公司限制福利;
制藥公司則指責保險公司讓患者承擔高昂的自付成本,同時指責醫院利用政策漏洞增加利潤;
保險公司則將矛頭指向醫院和制藥公司,認為他們收取過高的服務和產品費用。
患者則對整個體系感到憤怒和困惑,因為他們面臨的是高昂的費用和復雜的系統。
然而不得不說,Luigi這次以正義之名的刺殺,可能選錯了人。雖然這個CEO是在這樣一個公司效力,年收過千萬,但根據《紐約時報》對公司內部員工的采訪得知,湯姆森可能是少數幾個想對現狀采取行動的高管之一。
該員工說,在對員工的演講中,湯普森曾談到改變國家醫療保險覆蓋狀況和公司文化的必要性,其他高管回避了這些話題。
更殘酷事實:有綠卡和無綠卡,差異很大
我們的大米姐前幾天剛在美國做完體檢。
她抱怨整個檢查沒什么服務,卻要了她1500美元。
“就因為我沒綠卡,買的醫保沒覆蓋,而且保費還更高”。
還有一位等待綠卡、持有H-1b的中國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自己美國的就醫經歷。他說,“我為了看病,決定放棄美國綠卡”。
他對美國兩年多的看病過程中深感困擾。
醫生僅關注開藥,不做深入診斷,甚至對病因漠不關心。盡管持有醫保,但因為他的外國人身份,醫保覆蓋范圍面更窄,因此醫生未進行必要的檢查,藥物也沒有效果。
最終在中國醫生的指導下,這位朋友才得以做了其中的小部分檢查。
后來才知道,之所以那些檢查他們還愿意給開,是因為這些是廉價的小檢查,樣本都得患者自己去采集/郵寄,要寄到別的州,在當地的醫院根本沒有檢測資源,醫院也沒有什么檢測設備。
對他來說,長期無解的病情讓他決定放棄綠卡。
但其實如果他拿到綠卡,或許事情會好解決一些。
我們之前分享過一個通過EB-1a申請到綠卡后,登陸美國定居的客戶L先生的故事。
他跟我們反饋最多的,就是覺得美國的醫療體系沒想象中的那么糟。
過去一年,L先生體驗了美國幾乎所有的醫療服務,包括門診、急診、兒科和牙醫。美國看病其實并不貴,也不慢。
L先生和家人買的保險配置了一個固定的家庭醫生團隊,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隨時能提供診斷和建議。病歷則由團隊管理,醫生會主動提醒他們復查和接種疫苗。相比國內醫院的繁瑣,美國看病的效率高很多。
小病可以直接去CVS買非處方藥,效果很好。例如,L先生在國內無法控制的高血壓,吃了美國的藥后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急診服務也很便捷,緊急情況無需預約就能看病。
L先生之前的咽喉炎,其實是胃酸反流導致的,醫生經過全面檢查后針對性治療,很快見效。孩子的語言發展問題,中國的醫生誤診為智力問題,而美國醫生認為完全正常,給了L先生極大安慰。
可以說,不同的人會因為看的病不同、買的醫療保險不同,對這個體系的體驗產生差異。
回看Luigi的困境,可能在于醫患矛盾:他與生俱來的脊椎病痛醫生治不好,這讓他的人生質量大大受損;而高學歷、高認知的他,把這一切歸結于資本。(不過他的具體殺人動機,還得等官方給出確切解答)
anyway,這不妨礙Luigi成為許多網友心中的“神”。
總體來說,美國的醫療系統確實千瘡百孔,急需改變。所以才會有華人前輩說,“在美國,別生什么小病,會破產。”
不過生大病可能還得去美國,雖然貴了點,卻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