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他曾任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副司令,毛主席高度評價,因何未授銜?

0
分享至

李運昌在我黨我軍歷史絕對可以稱為傳奇的人物,他和李大釗是同鄉,17歲經李大釗推薦考入林彪、劉志丹、伍中豪、段德昌、郭天民、唐天際、胡璉等名將如云的黃埔四期。

毛主席曾經高度評價說:“全國解放沒有冀東不行,冀東沒有李運昌不行。”



抗日戰爭勝利后,曾克林第一個率軍挺進東北,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李運昌第二個率軍進入東北的高級將領,竟然逐漸淡出軍隊,在四野中沒有一席之地,以至于建國后沒有授銜,這是為何?且看我軍入關第一戰山海關戰役、和第二戰承德保衛戰決策個中曲直。

1945年8月11日,冀熱遼區黨委書記兼冀熱遼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李運昌在8月11日日軍正式投降前,就收到朱德總司令發出第二號命令:

“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

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收繳日偽武器裝備,接管東北,發動群眾建立人民政權。接著,李運昌又收到聶榮臻司令員的指示,也要求他率領冀熱遼軍區部隊主力向遼寧前進,相機發動進攻,盡可能占領最廣大地區,準備與蘇聯紅軍會師。



左一為李運昌

于是他隨即命令最靠近東北的冀熱遼十六軍分區司令曾克林率領4000人主力部隊于9月6日攻占山海關,由于山海關戰略地位重要,10月25日在國民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指揮下,國民黨軍開始進攻山海關。

這次,國民黨軍隊出動了約3個團的兵力,分兩路向46團防守的首山、角山、二郎廟陣地和64團防守的西羅城陣地撲來。敵人首先以飛機、重炮猛烈轟擊一個多小時,然后發動集團沖鋒。防守山海關的19旅官兵,在李運昌的指揮下,英勇抗擊,打退了國民黨軍隊對山海關的第一次進攻。

接著,又于10月26日、10月30日、11月1日,連續打退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三、四次進攻。11月3日,山東7師師長楊國夫率3個團6000多人趕到山海關,組成了以楊國夫為總指揮、張鶴鳴(冀熱遼軍區第19旅旅長)為副總指揮的作戰指揮部,重新劃分了防區,共同進行了激烈悲壯的山海關保衛戰。

為了統一整合指揮入關部隊,10月31日,中央致電東北局,決定任命林彪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總司令,呂正操為第一副司令,李運昌為第二副司令,周保中為第三副司令,肖勁光為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伍修權為第二參謀長;彭真為第一政委,羅榮桓為第二政委,程子華為副政委。

但是,國民黨軍隊并不甘心失敗,于11月5日,又集中4個整師的兵力,向山海關陣地發動全線進攻,又一次被打退。從10月25日至11月9日,李運昌指揮防守山海關陣地作戰,共殲敵千余人,為保證進軍東北,奪取東北贏得了時間。



這時,國民黨軍還在不斷增兵,竭力爭奪山海關防守陣地。形勢越來越嚴峻。李運昌考慮,我軍以裝備較差的萬余人抵抗裝備精良的數萬頑軍的進攻,敵我力量相差太懸殊了,現在雖然守住了,但要堅守相當長的時間就難了。而中央多次要求:

“如能堅持一個月至兩個月,于大局極為有利”,“時間至少三個星期,多則兩個月。”

為完成上述任務,必須由中央和東北局向山海關增調援軍。于是,李運昌和沙克于11月9日聯名向中央匯報了山海關頑軍進攻的情況,同時又聯名向林彪、彭真發出了關于動用主力,爭取先機,在冀東地區消滅敵人的作戰意見。



就在李運昌發出上述電報的同一天,林彪竟下達了如下命令:

“楊國夫為第二前線司令員,指揮山東之第七師、冀熱遼之第十九旅,山東劉其人部及臨榆、綏中境內所有部隊,消滅向山海關、綏中進犯之敵”;“李運昌為第三前線司令員,指揮文年生、沙克所部及興城、錦州以西以北遼寧境內所有冀熱遼部隊,堅守葫蘆島,殲滅向葫蘆島、錦州進犯之敵。”

林彪這個命令的要點就是剝奪李運昌對保衛山海關作戰的指揮權,與先前中央的命令相違背。早在10月下旬,林彪奉中央命令,從山東趕到山海關時,國民黨已有兩個軍從秦皇島登陸,山海關非常吃緊,駐守山海關的冀熱遼部隊19旅旅長張鶴鳴向林彪報告了敵情,林彪聽后什么也不說,反而暗中把中央批準的增加山海關防衛的山東第七師先頭部隊放走了,最后他也扔下山海關到東北去了。



盡管如此,李運昌為了保衛山海關和東北的大局,仍于11月10日致電林彪、彭真,提出:

“一、楊國夫已去沈陽報告山海關情況。二、玩到秦皇島三個軍,并有飛機活動。估計山海關到界嶺口間為敵向東北進犯主要方向我軍量小,裝備不齊,防守困難,必須爭先機之利,集中力量向頑夾擊,先收回石門寨、海陽等地,陷頑于狹小區域內,夜襲消滅之。此刻梁興初、黃(克誠)師均到玉田,可速調來山海關方面配合楊師消滅頑軍。如能在山海關以西將敵消滅全部或大部,則東北戰局可以穩定,在冀東作戰能爭取更多時間進行東北工作。為完成此任務,最好請林親來指揮,并運來大批武器彈藥補充部隊,如無存的,可由萬部及軍直抽調,至急盼切。”

李運昌這封電報沒有得到正式答復,但卻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楊國夫去沈陽跟林彪直接匯報時,沒經李運昌的同意,林彪就武斷地把冀熱遼第19旅劃歸山東第7師建制。楊國夫回山海關后直接向19旅旅長張鶴鳴傳達了這個命令,并且把19旅的電臺、電話收歸7師使用,還告訴張鶴鳴以后不得與李運昌聯系;

第二件事是,李運昌發出電報不久,林彪從沈陽來到錦西前線,在江家屯設立指揮部。并于11月11日發電報命令已到玉田、三河之線的黃克誠部直赴山海關,配合楊國夫殲滅進攻之敵13日又命令黃克誠統一指揮新四軍第三師與山東梁興初師集結于撫寧地區,待機殲滅正向山海關西北之石門寨及撫寧延伸并構筑地堡工事的國民黨軍。



接林彪電報后,黃克誠有些為難,于11月14日打電報給中央軍委和東北局,說明新四軍第三師與山東梁興初師全部集結于撫寧,尚需6天時間,且部隊極度疲勞,軍委前已電令我部迅速向錦州集中,現東北局又電令我部集結撫寧作戰,究竟如何行動,請盡快指示。

這樣,毛澤東又改變了內線夾擊蔣軍的想法,指示東北局:“我梁黃兩部四萬二千,遠道新到,官兵疲勞,地形不熟,目前開至義院口,駐曹營,必無好仗可打;即使殲敵一部,不過戰術勝利,而兵力暴露,不得休整,勢將處于被動。”并命令黃梁兩部速分路平行,限24日到達錦州地區。這樣,失去了一次內外線夾擊蔣軍的極好機會,山海關失守也就是預料之中的事了。

在這期間,國民黨軍進攻山海關的兵力不斷加強11月11日晨,杜聿明調動13軍、52軍共7個師7萬多兵力,在西起義院口、東到老龍頭的80多公里戰線上發動全線進攻,并派部隊偷越城子峪口,抄我軍之后路。在敵眾我寡、難以扭轉危局的形勢下,經林彪命令,楊國夫、張鶴鳴率部撤出山海關,到11月16日,八路軍全部撤離,山海關保衛戰就此結束。



楊國夫中將

決定從山海關撤退的事,林彪事先沒同李運昌商量,事后也沒通知他。這時,李運昌還在錦州指揮部里命令下屬準備兩個旅、預備了一部分武器、彈藥和棉衣,準備送往山海關前線。卻突然接到張鶴鳴打來的電話,他帶著哭聲對李運昌說:“李司令員,山海關丟了!林彪和楊師長命令我們撤退,您要有個準備,國民黨出關了!”

這個消息使李運昌非常驚愕!雖然他知道山海關遲早是會放棄的,但沒想到失守得這樣快。山海關失守了錦州怎么辦?東北怎么辦?李運昌當夜把山海關失守的消息電告中央軍委。同時,他考慮到,山海關失守,錦州防守也難,這里無險可守,遼西部隊又分散在外地,無兵可守。唯一的辦法就是節節抗擊,遲緩敵軍前進,李運昌當即命令他手下的黃永勝、文年生二人率領新整編的3個旅開赴錦西、興城前線節節抗擊敵人。之后,又派冀熱遼部隊22旅旅長周佳美率66、65團2營在綏中的白廟子、龍王嘴、王家注子一帶設防,阻擊敵人。



黃永勝上將

這時,黨中央和毛主席也電令林彪組織主力“節節抗擊,消耗疲憊敵人”,并作了周密部署。而林彪卻向中央和東北局發電說:“我有一個根本意見,即:目前我軍應避免被敵各個擊破,應避免倉皇作戰,應準備放棄錦州以北二三公里,讓敵拉長分散后,再選弱點突擊。"

他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使高橋大規模殲滅戰沒容得進行,敵人的先頭部隊已進抵錦州 50里的高橋地區,林彪見此形勢,只好命令李運昌指揮的新合編的部隊在前邊節節阻擊,而他帶著主力部隊6萬多人撤退到阜新、義縣、黑山、北鎮一帶。

在敵眾我寡、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我軍頂不住敵人機械化部隊猛烈進攻,接連敗退幾百里,使遼西的綏中、興城、葫蘆島、錦西、錦州等大部分地區亦喪失敵手。錦州失守后,林彪撤退到阜新,李運昌退到義縣。國民黨軍隊也停止在凌河一線,沒有向沈陽前進。

1945年12月下旬,林彪在阜新召開由林彪、黃克誠和李運昌參加的阜新會議。原定會議還有李富春、呂正操參加,因為交通不便李、呂二人沒到,結果只有他們3人開會。

會議由林彪主持,中心內容是貫徹落實前不久中共中央發出的關于《放棄東北原定方針,實行新部署》和《關于加強西滿工作的指示》電報指示精神。會上,全是林彪一個人講話,他確定的方針是,不打大仗,分兵建設根據地。按中央提出的“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指示,不打沿北寧路前進之敵,由林彪率新四軍第三師和山東部隊3個師赴西滿,遼西地區仍劃歸冀熱遼領導,李運昌率熱遼縱隊和炮旅返熱河工作,冀熱遼其余部隊共 10萬多人另行整編。



林彪整編冀熱遼部隊是別有用心的,他在這之前的12月14日給東北局的一封電報中曾說:

“在東北新成立之10多個旅,成分皆極壞,皆缺乏政治認識,流氓、土匪憲兵、警察、偽軍占數甚多,真正的工農成分,為數甚少且已被帶壞。而所見之李運昌部(3個旅),則全無戰斗力,對群眾紀律極壞,不但不能發動群眾,反而造成群眾對我之不滿;不但不能消滅敵人,反而助長敵人之氣焰;不但不能打土匪,且受土匪勾引。對于此種部隊如單獨成為縱隊及旅,則須極長時間經安定環境訓練,否則不能成為有力的戰斗部隊,但無此客觀條件,這些部隊即有逐漸垮下去的可能。”

他對冀熱遼部隊極盡造謠誹謗,卻把這些部隊絕大部分都接收了過去。在阜新會議上,林彪只顧擴大自己的部隊和勢力,對中央提出的配合熱河作戰問題,卻只字沒有討論。



李運昌出于大局考慮,服從了會議的決定,除了帶走熱遼縱隊(新組建起來的,黃永勝任司令員,朱滌新任政委)3個旅和一個炮兵旅,去朝陽、北票一帶建設根據地之外,把自己率領多年和新組建起來的10萬多部隊全部交給了林彪和東北局。

阜新會議即將散會的前一天,中央軍委突然又發來關于確切保衛承德的電報指示。李運昌接到電報后,立即找到林彪,要求重新開會,具體布置配合熱河作戰問題。可是,林彪卻陰沉著臉對李運昌說:分散建設根據地的方針,是經中央批準的,我們不能再變了。李運昌說:配合熱河作戰也是中央的指示,現在主要是形勢變了,原來估計錦州的國民黨部隊先進沈陽,奪取東北。現在它不進沈陽,回頭奪取熱河,我們不作有力牽制,熱河就很危險。形勢變了,我們的方針也應隨之改變!



起:高自立、黃火青、程子華、趙毅敏、李運昌、歐陽欽

就這樣,李運昌和林彪爭論了好一陣子,最后兩人都臉紅脖子粗地吵了起來。林彪冷冰冰地說:“我的方針已定,不再改變,要配合熱河作戰,你李運昌去配合吧!李運昌一看林彪不執行中央命令,更生氣了,就大聲對林彪說:“這是中央的命令,而眼下保衛熱河十萬火急,不用主力去保衛,熱河丟了怎么辦?!”

可林彪聽了這話一言不發,甩袖離開會場,即帶著主力開赴西滿,并把冀熱遼的第19旅編入了山東第7師帶走,這給后來的熱河作戰造成了非常困難的局面。李運昌一看林彪把大部分主力部隊都帶走了,把配合熱河作戰的任務全部推給了自己,盡管心里很氣憤,但為了貫徹中央軍委的命令,他還是率3個步兵旅、1個野炮旅開往熱河前線。



肖克上將

此后,李運昌和肖克一起指揮了承德保衛戰,共歷時50天,殲敵6800余人,終止了國民黨軍隊對承德的進攻,使冀熱遼戰場形勢發生了變化,我軍由過去的被動變成主動。此戰國民黨投入了5個軍、8個師共10萬多人,我軍也組織了5個縱隊、15個旅,也近10萬人,破除了美械裝備不可戰勝的神話,揭穿了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1946年1月4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周保中、肖勁光任副總司令,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肖勁光兼任第一參謀長,伍修權任第二參謀長。

這里邊除了李運昌,其它的都原職不變,個中區直,真是耐人尋味,不言自明。

1946年1月13日承德保衛戰停戰以后,李運昌從前線回到承德,正式擔任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一職。此后李運昌和程子華、黃火青等一起致力于獨立東北解放區的冀察熱遼根據地建設工作,遼沈戰役中主要擔任冀察熱遼軍區后勤司令部司令員和政委,主要任務是大量擴軍,保障前線物資供應等。再未獨立統兵作戰。



從進入東北先鋒,到東北人民自治軍第二副司令,指揮山海關保衛戰和承德保衛戰,再到脫離東北民主聯軍擔任熱河省人民政府主席,到遼沈戰役冀察熱遼軍區后勤司令部司令員和政委全力支前,直至1955年全軍大授銜時,這個毛主席高度評價,領導普寧暴動打響反抗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槍,與黃埔二期吳振民一起創建我黨第一支農民武裝“惠潮梅農工救黨軍”,領導冀東暴動,又獨自帶隊返回冀東,歷經八年殲敵六萬多,建立我黨敵后19個抗戰解放區之一的冀熱遼根據地李運昌竟無緣授銜。

實在可惜!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小陳愛歷史
小陳愛歷史
一枚喜歡歷史的博主
80文章數 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洞天福地 花海畢節 山水饋贈里的“詩與遠方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大渡口区| 郁南县| 海林市| 垦利县| 昌宁县| 忻城县| 襄城县| 密山市| 宝丰县| 泽库县| 香港| 区。| 清水河县| 普定县| 南昌县| 会理县| 乡宁县| 桐城市| 信宜市| 外汇| 大城县| 宜宾市| 黔西县| 登封市| 胶南市| 抚松县| 通州市| 宁安市| 碌曲县| 奉节县| 临泉县| 高碑店市| 革吉县| 祁阳县| 静乐县| 北流市| 雷山县| 乌拉特前旗| 秀山| 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