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光旖旎的秀峰山腳下,天山小學猶如一幅寧靜致遠的畫卷,這里不僅有著媲美城市的現代化教學設施,更有溫馨宜人的校園環境。走進這所美麗的學校,電腦鋼琴等現代教學設備一應俱全,悠揚的琴聲和周圍自然景觀相得益彰,孩子們在這里享受著高質量的教育資源。這所鄉村小學不僅是泉州鄉村溫馨校園建設的一個縮影,更是泉州市推動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生動見證。
近年來,泉州市大力推動鄉村溫馨校園建設,旨在讓每個鄉村孩子享有公平而優質的教育環境,并自2023年開始,在全省率先將創建鄉村溫馨校園特色校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截至目前,全市已創建鄉村溫馨校園692所,基本覆蓋全部鄉村中小學;擇優創建鄉村溫馨校園特色校100所,覆蓋所有縣市區;入選鄉村溫馨校園建設教育部典型3所(占全省1/5),省級典型11所,確認市級典型13所,數量均居全省前列。各校通過“硬環境”建設和“軟環境”營造,為鄉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推動全覆蓋 擦亮溫馨校園底色
泉州市以溫馨校園全覆蓋為目標,統籌安排硬件設施和軟件文化環境建設。根據《泉州市鄉村溫馨校園建設工作方案》,在過去兩年泉州市各級政府和社會鄉賢投入超5億元用于鄉村學校的硬件設施改造和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對標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實施教室照明、校舍安全、體育設施升級等項目,不斷夯實鄉村學校發展條件保障。此外,各校還通過營造校園文化氛圍,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地域文化浸潤校園環境,讓溫馨校園的內涵深入人心。泉州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創建溫馨校園的根本目的在于讓師生感受到溫馨,增強主人翁意識和集體歸屬感?!?/p>
天山小學即是泉州溫馨校園的典型之一。葉友超校長表示:“以溫馨校園創建為契機,我們學校的硬環境和軟環境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校容校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圖書室、實驗室、自習室、活動室、音體美器應有盡有?!倍嗄昵?,天山小學的硬件設施十分簡陋,部分教職工宿舍甚至都沒有一片完整的玻璃窗,如今重裝改造的宿舍煥然一新,還配備了空調、熱水器。在提升硬件的同時,結合當地鄉土資源,將生態教育融入日常教學,讓孩子們在美麗的校園中學習、成長。“該學校每年都會舉行獎學金頒發儀式,獲獎的學長學姐現身交流,榜樣帶動的力量不可估量。”駐村的眉山鄉副鄉長戴進福介紹。在邦岑小學,蘇成奎校長自豪的打開教職工宿舍門展示著,雅致時尚的公寓型小套間令到訪嘉賓嘖嘖稱道?!袄蠋熢敢鈦?,來了留得住,是要下功夫的,近年來我校教師流動幾乎為零……”蘇成奎介紹。
創建特色校 做足溫馨校園成色
在全面推進溫馨校園的基礎上,泉州教育系統還通過溫馨校園特色校的創建,深入挖掘各地鄉村教育的文化資源,打造小而美、小而優的學校特色,在全省率先將鄉村溫馨校園特色校建設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去年,在完成鄉村溫馨校園建設的基礎上,培優創建50所鄉村溫馨校園特色校,并安排市級經費給予獎補。2024年再創建鄉村溫馨校園特色校50所,并繼續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
以四都小學為例,該校積極傳承南音文化,實施“校園魅力南音”計劃,通過“走教”模式將非語文數學學科教師師資問題妥善解決,讓南音文化成為校園的獨特旋律。黃曉文校長感慨道:“四都小學的小朋友們不僅唱南音,做南音操,還能用南音講述家鄉故事,鄉土文化根植在他們的心中?!弊鳛闇剀靶@特色校,邦岑小學的快樂教育令人印象深刻。該校則專注于“閱讀+運動”的特色發展方向,通過開發“1+1+2”課程體系,將閱讀與運動相結合,使每一塊走廊、每一個平臺都成為學習的空間。學生們在課間可以閱讀經典詩文、參與多樣的體育活動,校園內“悅運動 閱快樂”的氛圍濃厚。文斗小學憑借泉州市田徑運動傳統校的優勢,發展體育特色教育,讓學生在運動中體驗成長的樂趣。而天山小學則以鄉土資源為依托,致力于打造一個集鄉村美學與現代設施于一體的校園。
“我們要讓鄉村學校不僅有現代化設施,更要有獨特的文化。溫馨校園特色校不僅僅是硬件的提升,更是對鄉村教育個性化和本土化的探索。” 泉州市教育局規劃科有關負責人表示。
泉州市的溫馨校園建設為鄉村孩子帶來了公平和希望。在秀峰山下的天山小學,孩子們沐浴著陽光,在美麗的校園里健康成長;在四都小學,悠揚的南音成為孩子們校園生活的背景樂。這一所所溫馨校園,為鄉村學子打開了更廣闊的教育視野,也點亮了他們美好的未來。
(圖片由王述明 郭文娟 陳桂濱 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