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世勇,時任27軍79師235團三連副指導員。以下為老英雄口述:
我們連隊原本是準備打臺灣的
我們連一共是232人,因為我們連是準備打臺灣的。那個時候沒有海軍陸戰隊,我們就是準備搶占海灘灘頭陣地的灘頭營,所以我們這個營的編制就比較多,每個連都200多人,都是從全團選的有戰斗經驗的骨干。1950年10月突然接受新的任務,然后很快上火車來到丹東(當時叫安東)。
倉促過江
我們是從臨江過江的,過江的時候非常倉促,沒有什么準備。我們前面是 20 軍,他們進去的時候更是什么都沒有,身上穿著我們南方部隊過冬的服裝,戴著大蓋帽、穿著膠鞋就進去了。我們是在20軍進去的第2天進入朝鮮的,條件要好一點兒,我們換了東北的棉衣,但是鞋子還是原來的膠鞋。
就這樣,我們非常倉促地進入朝鮮了。這時敵人已經進到了朝鮮北部的高寒山區,就是長津湖一帶,海拔都在一千多公尺以上,都是冰天雪地。
我們軍是第一次跟美軍交手,這場戰爭是在敵我實力特別懸殊的情況下的一場較量,從武器裝備到后勤供應,我們都處在絕對的劣勢。
我們用中正式、三八式步槍
東線是美軍的王牌軍----陸戰第一師,第2個也是它的王牌----陸軍第七師,他們的主力王牌都在東線。從武器裝備上看,這些都是號稱武裝到牙齒的、最現代化的部隊。
就拿槍來說,我們當時還使用解放戰爭時期用過的步槍。我們沒有重型火炮,當時我們最大的炮就是九二步兵炮。一個連一挺重機槍,這是最好的了,一個排一挺輕機槍,再有就是一個班有一挺加拿大制沖鋒槍,戰士們的裝備就是三八式、中正式這些槍。可是美軍的裝備最差的也是沖鋒槍、卡賓槍等步兵武器。
中正式
卡賓槍
從服裝來說,我們的鞋還是膠鞋,零下十幾度的氣溫,腳都凍壞了。我們每人只有一床小薄被子,可是美軍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鉆進去以后,把拉鏈一拉,特別抗寒。從服裝保暖上來說,我們跟敵人是沒法相比的。
把土豆夾在腋下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
再說后勤供應,我們入朝時每人背一個干糧袋,大約有五、六斤的高粱米,等我們到了戰場就吃完了。而美軍的后方供應是餅干、罐頭、飲料等等,每個人都餓不著的。一開始我們東西吃完了以后,就靠朝鮮老百姓家里做的飯。等我們到了戰場,大部分房子都已經炸毀了,老百姓也跑光了,我們就只能經常挨餓于敵人掌握制空權,飛機非常猖狂,見人就打,所以我們后方的運輸特別難。我們當時吃不上飯。戰士餓了,就抓把雪吃。我們的后勤供應部隊,冒著槍林彈雨,犧牲了不少人。
戰士老是挨餓不行,我們的首長急著想辦法籌糧。有一天他帶著兩個戰士走到很遠的一個山溝里面找到了一家老百姓的房子,人已經跑了。他們在里面翻出了一袋稻草和一袋土豆。當時毛主席強調了,要愛護朝鮮老百姓的一草一木,可是我們出國又沒帶錢,這怎么辦?后來他們就把土豆背走,給那個朝鮮老鄉留下了一條軍毯和一個繳獲的美軍鴨絨袋作為抵押。把土豆抱回來以后,首長就到前線去找我這個管后勤的。有了土豆怎么吃呢?又不敢生火,白天不能冒煙,晚上不能見火,因為飛機經常轟炸。到后來沒辦法,他又帶了人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一袋子土豆背到那家老百姓家去了,把這袋土豆煮熟了。可是等這一袋子土豆煮熟了,送到前線陣地以后土豆全都凍了,沒法吃。可是戰士們餓啊,怎么辦?硬啃!夾在腋下化,化一層啃一點兒,再化、再啃。都是冰疙瘩。因為路很遠啊,天氣又那么冷,他們從那個地方煮好了,送到上面去就都成了冰塊了。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的話,是很難理解的。
老百姓都跑光了,房子也差不多都叫敵人炸毀了,所以我們當時都沒有飯吃。后來我們主要有3個解決的辦法:一個就是到老百姓家去,把坍塌的房子扒了,可能會發現有一點糧食或者土豆什么的;第2個辦法,后方有時也能供應一點兒,送上一點兒;我們當時還有一個辦法,取自于敵。打第二次戰役的時候,有一次我們在戰場上休息。我們連有一個通訊員脫下了陣亡美軍的一個背囊,一看,里面有吃的,餅干、罐頭、香腸什么都有。原來敵人包里面就有吃的。后來我就告訴戰士們,見到包你就拿。再后來,從不少美軍背包翻出很多朝鮮人吃飯的銅碗----美國人認為朝鮮人吃飯都用金碗。
所以后來我們很多的食品供應都是得益于敵人。當時的28 天里,我們就是靠這3種辦法生存下來的。28天里,我們沒喝過一口熱水,就是吃土豆、炒面、吃雪。冰天雪地,別說喝水,睡覺都成問題。這一點敵人比我們好得多。敵人在后方可以支帳篷,不用擔心空襲,敵人可以挖工事,即使地是冰凍的,他也敢生火。把土化開以后挖成坑,把樹葉子放到坑里去,到了晚上,鉆到鴨絨袋里面去,把大衣脫下來蓋在上頭,很舒服的。而我們呢?沒地方睡,就在雪地里睡覺。
副連長犧牲前交待:千萬別喊口號,就悄悄打
我們接受的任務是攻擊一個美軍把守的山頭,叫 1282 高地。這個地區是高山寒區,白天大概在零下 35 度左右,夜間能達到零下 40 度,冰天雪地,雪踏下去就到小腿肚子這里。當時我們的火力遠不如敵人,敵人可以瘋狂射擊。而我們的槍由于溫度低都已經是打不響了。我們連在攻打這個 1282 高地的時候,我明顯地感覺到我們火力不行。敵人在這個地形里有野戰工事,我們是向上面進攻,它的火力又特別強,所以我們的傷亡比較大。
我們79師打美軍陸戰一師,搶占1282高地,兄弟部隊80師、81師,對付美軍第七師。當時一連攻取1282高地,我們三連的任務是沖下去,因為山的這邊是我們,那邊就是敵人了,如果我們占領了1282高地的話,就能沖下去消滅敵人。但是當時一連摸錯了方向,摸到了兄弟部隊1240 高地去了,當時已經半夜了,上級就臨時決定我們三連攻打1282高地。我們接收了任務以后,由副連長率領一排來攻打這個山頭,當時我負責管后防。我們是第一次跟美軍作戰,沒有經驗,一發起沖擊,端著槍就沖上去了,結果吃了虧,敵人火力特別強。一排雖然攻下了第一個山頭,但是傷亡很大。
我們副連長負了重傷,傷在腹部。后來指導員就把我叫上去了,說副連長負傷,不能指揮了,你上去繼續指揮攻擊。我當時上去以后,副連長簡短地跟我交代了幾句,很快就犧牲了----他的腸子都流出來了。他當時跟我交代:千萬要記住,沖擊的時候不要喊口號,不要放松。一排就吃虧在還像跟國民黨作戰一樣,端著刺刀喊著口號沖,那等于給敵人暴露了目標,所以千萬別喊,就悄悄打。
因為火力跟敵人相差很多,我們在打第二個山頭、第三個山頭的時候,就采取了別的辦法。當時是在雪地里,夜間有一定的能見度,所以我們避開正面攻擊,把二排放到正面,三排放到側翼,側翼先打。如果先打敵人的側翼的話,敵人的火力就沖著三排上去了,二排這邊再發起沖擊,這樣傷亡就會小一些。就這樣我們當時打下了三個山頭。
我們這個連是232個人,入朝28天,戰爭打下來以后,只剩下37個人。戰爭就是這樣殘酷。
第二次戰役結束后,美國陸戰一師損兵折將11700多人,我們志愿軍也付出了慘痛代價。戰后統計,第二次戰役中志愿軍東線陣亡10588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