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
在社交平臺分享了一段視頻并配文
“焦慮了兩年,我決定給孩子打生長激素!”
11歲的二兒子皓皓
身高僅有136.6厘米
這讓身為母親的她感到非常焦慮
冉瑩穎在視頻中稱,自己的大兒子和二兒子年齡只相差了2歲,但兩人身高差距很大。二兒子皓皓在8歲之后就不怎么長個子了。
冉瑩穎也讓孩子練習打籃球,期望能對身高有所幫助,但同籃球隊其他孩子都越長越高,唯獨皓皓身高不怎么變化。
帶皓皓到醫院檢查,醫生的建議是打生長激素針,否則會錯過最佳生長期。
據悉,冉瑩穎曾在中央電視臺擔任主持人,2011年和拳擊奧運冠軍鄒市明結婚并育有3子。相關資料顯示,冉瑩穎和鄒市明的身高皆為162cm。
冉瑩穎的視頻
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
擔心自家的孩子長不高
也有家長分享
不用過度擔心
可能孩子還沒到生長周期
讓孩子打生長激素有用嗎?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權威回應
現在家長對孩子的身高越來越關注,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長得更高給孩子使用了生長激素。
針對這個問題,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5月31日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孩子的身高取決于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70%是遺傳因素,30%是后天因素。所以對于生長激素的運用,一定要到醫院去經過醫生專業診治,該用的才能用,不該用的千萬不要用。生長激素用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良后果,如形成骨骺過早閉合、性早熟,反而影響身高,還會帶來其他生長發育問題。
倪鑫希望家長能夠正確地看待身高問題,不是越高越好。“后天因素就是從孩子的營養、運動、睡眠、環境,這幾個因素去努力。”
什么原因
會引發孩子生長緩慢
浙江蕭山醫院兒科主任醫師、小兒生長發育專家蔣群蔣群表示,現在女生性早熟現象不少。
這種情況,有真性發育,和假性發育,過早地真性發育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身高。“孩子性早熟增多的情況,原因很多,營養過剩、長期開燈睡覺、過早接觸成人文化娛樂,等等。”
“一些家長愛給孩子吃補品,比如燕窩、比如海參,給孩子吃就容易導致性早熟。不建議給孩子吃這類補品。”
除了性早熟以外,遺傳因素、營養不良、慢性疾病、環境因素、心理因素、運動睡眠不足等都能引發孩子生長緩慢。
家長如何初步判斷
孩子可能矮小?
在孩子生長過程中有四個關鍵年齡段:嬰幼兒期(出生—3歲),學齡前期(3歲—7歲),學齡期(7歲到青春期前),青春期(男10—12歲開始,女9—10歲開始)。1—3歲幼兒增長速度小于7厘米/年,3歲至青春期前,增長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增長速度小于5—6厘米/年,都屬于身高增長緩慢。
各位家長們
還是要科學對待孩子的身高發育
如果發現孩子可能生長緩慢
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
進行就診和檢查
來源 | 綜合潮新聞、新聞晨報、東方網、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