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將近
和“年”有關的消息也一一翩然而至
12月4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春節”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12月13日
“萬家燈火 相聚云端”
正式啟動
全民皆可參與
不限年齡、身份、地域……
由我們自己創造當下快樂
完成一份共享的春晚記憶
坐在電視機前
看春晚的我們
也可以走進屏幕
走上舞臺
成為春晚的表演者
如果今年在你家演一場春晚
你會準備什么節目?
當這個問題問到自己時
我暫且還答不上來
囿于沒有才藝
也擔心節目不受歡迎
開個春節前“茶話會”
我和 7 位“沖浪”前線的網絡達人們
聊了聊家庭網絡春晚
他們打算怎么參與?
問了一圈,網絡達人們對于家庭網絡春晚的準備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很接地氣,很生活。
不在于多大的場面,多么精心的制作,而是實實在在地“我把快樂分享給你”。
@居麗夫婦
我們已經和 6 歲的女兒商量好了,在家庭網絡春晚上表演一段哈薩克族舞。沒有什么特別的主題和意義,就是想和大家一起唱起來,跳起來。過年嘛,最重要的是團聚和快樂。
@攢勁先生和@課代表
先透露一下:我們準備在春晚上講新疆風格的脫口秀,具體的內容和主題先賣個關子~就等開播的那天了!
@攢勁先生(左四)和@新疆課代表(左二)的全家福
@疆域阿力木
我打算就在鄰居家過年,和鄰居演一場家庭春晚。沒有什么特別的技巧和才藝,就是給大家一起看實實在在的生活。
@二蔣
我想要堅持自己一貫的視頻風格,演經典、搞笑的段子。
@李三博
這個家庭網絡春晚,我想直播“睡覺”。忙了一年,春節就只想好好休息,落實好家庭的溫暖作用。當然也有可能改變主意,給新疆的朋友看看東北人家的春節氛圍。
記憶里的春節,雖還沒有家庭網絡春晚,但“演”節目的,好像也從不只在電視里。
弟弟妹妹們背首古詩、唱支歌,哪怕是客串一次主持人,也能逗得長輩們哈哈大笑。擅長跳舞的親戚,前腳還在舉杯說祝詞,后腳就跳起了黑走馬……
屏幕里是節目,我們身邊亦有節目。
@阿依圖娜
趁著假期逛逛巴扎,貼好春聯,和媽媽拍出喜慶的連拍~就是我準備的一出開心“節目”。
@阿依圖娜(右)和母親
@李三博
過春節我最喜歡逛東北的廟會,廟會本身就很有觀賞性。民俗表演、鹵味兒,還有在東北天然“大冰箱”里的各色凍貨,逛的人也很多,很熱鬧。
@二蔣
屏幕里是央視春晚上沈騰參演的小品,屏幕外是我給家人的現場模仿秀~
聽網絡達人們說著他們家的“節目”,讓我開始回憶我家的“節目”。好像在那些我以為難忘的電視節目背后,更難忘的其實是關于家的故事。
對我來說,零點從來都不是《難忘今宵》的旋律,而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音大到把電視開最大聲音也聽不見。
@攢勁先生和@課代表
春晚那天,我倆過得很“折騰”。因為我們把新婚夫婦“去誰家過年”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晚上兩家都去。一個晚上,看兩家的春晚,吃兩家的年夜飯,一個限定的晚上好像也變得更長、更圓了。
@julifufu 的女兒
@居麗夫婦
去年的春晚那天,我是和愛人、孩子一起到朋友家過的年。當我們小時候過年的大家庭,變成一個個小家庭后,她也從愛放煙火的孩子,變成了愛看自己的孩子放煙花。
也有不想演節目,只想“演”觀眾的達人。@阿依圖娜告訴我,她沒有什么才藝,能做的,想做的就是和大家一起感受快樂。
無妨,春晚那天,觀眾也可以是主角!
@阿依圖娜
家庭春晚的舞臺,沒有大人小孩的身份之分,沒有任何評價好壞之分。大家隨心而動,送出自己最真誠的支持和掌聲。
不論今年過得如何,春晚總是在那里。
就讓我們一起暫拋開手機、放下手中的活,創造一種新的春晚回憶,把你家的故事分享給千萬家!
你的春晚我的春晚,底色皆是平平凡凡的溫暖。看到這里的你,想在家庭春晚上演什么節目?
作者:韓雨琪
圖片:網絡、受訪者提供
編輯:趙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