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截圖)
把各族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
——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李欽城
12月16日一早,欽州市欽北區人民法院大寺法庭庭長、一級法官李欽城走進辦公大樓。翻閱卷宗后,他與書記員核對當天的庭審安排、計劃要聯系的當事人和裁判文書撰寫等事項。11時,結束庭審的他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剛剛庭審的案件進行討論,一直到午飯時間……這是李欽城的工作日常。
1986年出生的李欽城,2014年選調到大寺法庭,已扎根基層11年。大寺法庭所管轄的大寺、大直、貴臺、那蒙四個鄉鎮是欽州市壯族群眾主要聚居區。法律不熟、語言不通、交通不便,成為當地老百姓打官司面臨的大難題。
為此,李欽城發揮熟悉當地民族語言優勢,選取農村地區頻發且有典型教育意義的案件到村屯、病房、農戶家中開展雙語巡回辦案,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釋理說法。同時,利用節慶契機,堅持將民族團結法治文化與對山歌、唱采茶等民族文化有機融合,開辟“各族群眾身邊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法治課堂”。
根據轄區多民族散雜居的實情,李欽城推動成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司法教育實踐站和民族團結巡回法庭,打造雙語審判專業隊伍,創造性地開展漢語為主、當地民族語言為輔的雙語特色司法服務,平等保障了各族群眾合法權益。
“原告被告都是一家人,父親去世后,家里出現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劃分問題,因標地特殊而遲遲得不到解決。”李欽城回憶起今年8月29日發生在大直鎮大利村的一起特殊案件。該糾紛于2019年產生,持續四五年未能解決。
面對如此棘手的案情,李欽城運用綜合治理的思維,耐心向他們解釋有關法律條款,并提供有效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問題解決,雙方現場握手言和。
作為一名從大山里走出來的法官,李欽城把各族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用巡回辦案走進群眾心中,用實際行動不斷兌現“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莊嚴承諾。今年9月27日,李欽城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稱號。
來源 | 廣西日報
編輯 | 蘇冬梅
審核 | 梁業盈
【2024年第187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