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國爆發對印自衛反擊戰,印度作為“侵略者”一方,主動挑起戰爭,中印大戰一觸即發,國際焦點全都停留在中印戰場上。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當時已經82歲了,作為美國最為杰出的軍事家之一,他對于這場奠定亞洲格局的戰斗做了一番犀利的評價,也得到了國際的認同。
他如何評價印度對中國的侵略行為?
一、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第一位五星上將,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被譽為美國“陸軍之魂”,是美國近代以來最卓越的軍事將領。
1880年,麥克阿瑟出生于阿肯色州的一個軍官家庭,他是家里的第三個孩子,從小就是附近的“孩子王”,夢想是能夠像華盛頓一樣成為美國的“救世主”。
麥克阿瑟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軍事天賦,其父對他抱有厚望,將畢生的經驗傾囊相授,他對麥克阿瑟也是嚴厲教導,而相比其他幾個孩子,就有些疏于管理了。
1894年,麥克阿瑟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美國軍事學校的圣地——西點軍官學校,在學校里,他同樣保持著遙遙領先的姿態,成績碾壓同期如沃克、斯科頓等學員,被譽為“軍事天才”。
之后,他打破了西點學院的畢業成績記錄,再創歷史新高,按他的成績,本該直接進入部隊就任軍官,起步也應該是副團級別,可他卻要從底層做起。
當時美國部隊的素質還比較差,全靠裝備和火力進行戰斗,麥克阿瑟參軍一個月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他認為,這樣的戰斗方式完全不符合軍人:“與其說是在打仗,不如說是燒錢!”
1904年,他晉升中尉后,第一時間對自己的部隊進行了改革,不僅增加了雙倍的訓練量,也開始開發一些戰術,有人記錄,他們訓練時一天打光的子彈可以承擔一個團的消耗。
在這樣的高強度訓練下,他的隊伍有了很大進步,在一次軍事演練中,成功拔得頭籌,其莫測的戰術布陣和戰士們的個人實力都驚訝了一眾領導,麥克阿瑟由此進入更高的領域。
1914年,麥克阿瑟開始踏上國際戰場,此時他還只是個少校,第一戰是對墨西哥下屬省的一次戰斗,在戰斗中,麥克阿瑟出色的指揮讓墨西哥軍隊節節敗退,只用十天時間就達成了任務。
之后,麥克阿瑟平步青云,先后在陸軍指揮部擔任過軍事助理、在42師當過參謀,出任過西點軍校校長,勵精圖治,奮發改革,做出了不小的成績,之后調回部隊,擔任第三軍團司令以及陸軍參謀總長。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者
麥克阿瑟是美國唯一一位參與了一戰、二戰以及朝鮮戰爭的將軍,在一戰時期,面對緊張的美墨局勢,他臨危受命,但此時的他還只是初入戰場的“菜鳥”,誰也沒想到他會是未來美國的精神支柱。
在一戰期間,麥克阿瑟一路高歌猛進,帶領42師加入西線戰場抗擊德意志軍隊,在壕溝襲擊戰中大放異彩,打破德軍的鐵桶陣營,隨后乘勝追擊,此后幾個月已經對德軍戰線進行作戰,被譽為“彩虹軍”。
到1917年7月為止,他已經與德軍發動了三次大戰役,雙方都疲憊不堪,但麥克阿瑟也知道,疲憊成勞的同時,也是敵人破綻之時,他短暫休養一周后,發起了著名的圣米耶勒戰役。
經此一戰,德國再無力作戰,簽訂了停戰協議,一戰也由此結束,麥克阿瑟正式接任師長一職,法國為了感謝麥克阿瑟的幫助,為其授予榮譽勛章。
時間來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此前美國一直保持靜默狀態,未曾介入,所以世界對于此時的美國并沒有一個比較深刻的印象,但當太平洋戰爭打響后,當兩顆原子彈降落在日本本土后,人們對于美國彼時的強大終于有了清醒的認識。
在日本簽訂投降協議的時候,麥克阿瑟是以聯盟軍最高統帥的身份參加的,在無數軍人的簇擁下,他緩緩握起筆,在日本投降協議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隨后,他把鋼筆放進上衣右側的口袋里,興奮地呼喊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我的手上終結了!這是我一生的榮譽,這支筆我會一直帶著,未來帶進墳墓里!”
然后他的無敗戰績終究是迎來了結尾,朝鮮戰爭中,面對中國而來的志愿軍,他率領的聯合國軍卻是節節敗退,從第一次到第五次戰役中,全部抱憾落敗。
這不僅是雙方軍事的比拼,更是麥克阿瑟和彭老總軍事長官之間的比拼,他落敗了,而且是慘敗,在彭老總出神入化的指揮下,他沒有贏下一次勝利,志氣滿滿的他被美國當局撤職停辦,回國后的生活也逐漸走上下坡路,可以說,他和中國的恩怨可謂是極深的,那么這樣的恩怨,他會做出什么樣的評價呢?
三、麥克阿瑟的評價
1962年10月,自詡“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的印度以為時機已到,派兵向中印邊境展開侵略, 尼赫魯更是囂張跋扈的叫囂著:“要把中國軍隊從印度‘領土’趕出去。”
中印邊境問題是當時主要矛盾,本來雙方并沒有因此展開糾紛一直承認這是中國的領土,可尼赫魯上臺后,重新對領土問題展開了“拉扯”,也因此得到了許多印度人民的支持。
從50年代末開始,印度就不停在西藏地區挑起摩擦,還公然扶持“西獨分子”,企圖破壞我國領土完整,這已經是在我們的底線前來回蹦跶了。
戰斗開始之前,各國都相繼把目光移到中印戰場上,大部分人還都是抱著“中國勢弱,印度勢強”的想法,這也難怪,畢竟抗美援朝后中國從未打過仗,而印度卻是接連經歷了抗法和抗美戰爭,實力不容小覷。
然而在麥克阿瑟看來卻并非如此,他得知中印兩國即將開戰的消息后,竟是苦笑一聲,評價道:“尼赫魯太著急了,印度低估了中國戰士的戰斗力,很快就會知道這個決定的愚蠢了?!?/strong>
事實果然如他所言,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印度就被摧枯拉朽的擊敗,誰也沒有想到,平時不顯山露水的中國,爆發起來竟然這么強,不禁回想起麥克阿瑟的評論,不得不佩服。
戰爭結束后,麥克阿瑟再次做出總結:“印度以為會有大國對他們表示支持,但他們太自以為是了,實際上根本不會有,印度被當槍使了!”
結語
最了解你的,往往是你的敵人,麥克阿瑟數次敗于中國之手,所以才能知恥后勇,也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出事情的本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