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歷史上一貫強調集中優勢兵力逐個擊破,強調集中多倍于敵人的兵力擊潰或殲滅敵人一部兵力,徹底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個戰略導致我軍很多時候在總力量不如敵軍的時候,卻往往能夠在局部戰場占據絕對優勢,但是在解放戰爭出去的泗縣之戰中,我軍集中了22倍于敵人的力量,最終卻打輸了,這是為什么呢?
這場戰役中山東野戰軍22個團卻沒有拿下敵人桂軍2個團把守的泗縣城,甚至可以說為最終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的合并埋下了伏筆,這是為什么呢?
一、泗縣之戰的背景
1946年初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當時我軍在南線主要有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陳毅率領的山東野戰軍和劉鄧三支部隊。
其中粟裕率領的華中野戰軍是戰績最輝煌的一支部隊,雖然力量最弱,但是蘇中戰役七戰七捷,打出了解放軍的威名,更是振奮了全軍的氣勢。
與此同時,陳毅率領的山東野戰軍同樣在淮北作戰,黨中央命令陳毅率軍在淮北打兩場勝仗,一方面好策應粟裕,另一方面為后來拿下徐州附近地區做好準備。
在經過多方考慮后,陳毅將目標對準了泗縣。
其實當時中央對于進攻泗縣一事不太贊成,因為泗縣駐扎的是桂軍的鋼七軍兩個團,出于政治上的考慮,中央想讓山野進攻蔣介石的嫡系中央軍,盡可能削弱蔣介石的核心力量。
但是陳毅考慮到蔣介石的中央軍分布過于密集,在朝陽集戰役后,進攻淮北的國民黨軍左路和中路各部縮據曹八集、雙溝集地區固守,其各部相隔不過十多里,一旦發生戰斗會快速支援,不太好打。
桂系軍隊則分布較為分散,右路第7軍也就是桂軍乘虛繼續東進,于7月28~30日先后侵占了靈璧、泗縣、五河一線。
面對這種情況,陳毅最終決定放棄原定攻殲左路國民黨軍整編第28師及預3旅的作戰計劃,部署一部兵力牽制左、中路國民黨軍,集中兵力圍殲泗縣的第7軍第172師。
除此之外另一個原因也在于當時山東野戰軍的兵力優勢很大,陳毅率領的山東野戰軍有將近21個團,而泗縣駐扎軍隊僅有2個團,22對2,優勢在我,完全可以打。
二、陳毅急于求戰
戰前華中分局的張鼎丞、鄧子恢等負責人就已經建議陳毅放棄攻打泗縣,因為桂系172師隸屬于“鋼軍”第7軍,可以說是桂系王牌中的王牌,是李宗仁和白崇禧起家的老底子。
從抗日戰爭開始,鋼七軍就能夠憑借著遠弱于日軍的火力和裝備讓日軍吃了不少苦頭,如今換裝了美械和從日軍手里接管過來的日械,鋼七軍的戰力進一步提高,打172師完全是得不償失。
7月30日,張鼎丞、鄧子恢給陳毅去電表示桂軍是硬骨頭,172師更是桂系王牌,對于這支部隊很難真正擊敗他們,更別說殲滅他們,如果無法殲滅那么久達不到戰略預期目標,還不如換個目標。
7月31日,山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和參謀長宋時輪則回電給鄧子恢、張鼎丞、以及總部和南線的劉鄧、粟裕,表明山東野戰軍有決心有能力也有信心打贏這場戰斗。
其實之所以冒著所有人都反對的風險也要打這場仗,原因還是在于解放戰爭初期惡劣的南翔局勢。
當時我軍南線劉鄧、陳毅、粟裕三只大軍,面對蔣介石集團的重兵圍剿,毛主席想出了跳出外線作戰的方針,于是要求,各野戰軍必須盡快攻城拔寨,取得明顯戰績,主要戰略目標就是津浦線。
其中粟裕華中野戰軍經過粟裕和毛主席的最終討論商量,決定先在內線打幾場勝仗,于是有了蘇中戰役。
劉鄧大軍的主要任務是給陳毅打配合,陳毅的山東野戰軍作為兵力最多的野戰軍必須要打出成績來,要“有所斬獲”。
在這個時候蔣介石所屬中央軍,也就是左路和中路部隊卻選擇了固守,兩路部隊縮據在曹八集、雙溝集地區固守,互相守望相助
“蔣軍那邊,一共8個整旅緊靠在一起,他們離徐州的距離不到20公里,而且各部的間隔不到5公里。”
桂系右路軍的4個團卻很分散,分布在靈璧、泗縣、五河3處,距離超過40公里,因此陳毅只能選擇打桂系,而冒出頭的泗縣就是最好的攻擊目標。
8月2日,經過多次和總部的討論以及野戰軍內部會議,陳毅和宋時輪最終下定了攻打泗縣的決定,正式給總部發電將于8月5日將攻打泗縣。
三、攻堅失利
“以多勝少,應當是有絕對把握的。”
這句話也說明了當時陳毅宋時輪等山東野戰軍領導人的主要心態,我軍動用了22個團進行進攻,而泗縣只有兩個團,無論怎么看優勢都是在我方。
8月7日午夜零時,我軍從城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向泗縣發起進攻,山東野戰軍精銳盡出,參戰部隊包括原新四軍8師,7師還有山東軍區2縱和9縱。
攻城任務主要由8師執行,8師俗稱“老8師”,是山野頭號主力,陳毅直接動用8師進行攻堅也是抱著一鼓作氣拿下泗縣的戰略意圖的。
隨著戰斗進行,城北率先打開了缺口,負責城北進攻的特務營1連攻入城內,但是負責接應的2連卻因為導火索受潮無法爆破,最終導致攻入城內的1連倍敵人包圍損失慘重。
天亮之后戰局對我方更加不利了,我軍之所以選擇午夜零時進攻,就是希望利用夜色進行掩護,避免敵軍的火力打擊。
天亮之后敵軍的重火力開始發揮作用,攻城部隊損失十分慘重。到當天早上,主攻城北的2個營損失慘重,8師不得不投入3個營的預備隊繼續進攻。
然而三面進攻始終未能奏效,我軍即使突破了外圍陣地在進入城內后又會很快因為圍攻而被反撲回來。
8月9日,戰斗已經整整打了一天,國民黨各援兵開始瘋狂向泗縣運動,2縱和第7師負責阻擊任務,正在苦苦阻擊,與此同時城內的桂軍竟然發動了反動,重新占據了北城門樓,將進攻北門的我軍入城部隊圍在了城內。
攻堅失敗、阻援隊伍正在苦苦阻攔無法支援,整個泗縣戰斗幾乎可以宣告失敗。當天夜里,前敵指揮部不得不無奈地宣告停止攻擊,全軍準備撤出靈、泗地區。
至此歷時兩日三夜的泗縣戰斗拉上了帷幕,我軍傷亡重大,攻城的8師傷亡達2400余人,排長以上干部犧牲超過100人,整個師幾乎被打殘,需要重建。
四、失利原因
這樣嚴重的一次失利,在山東野戰軍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其原因很多,包括指揮失誤、兩淮地區陰雨連綿的天氣影響、低估了桂軍實力等等。
這次戰斗的影響也是重大的,山東野戰軍在泗縣的主動出擊失敗,給了國民黨部隊以機會。隨后國民黨三路迅速出擊,導致了淮陰和淮安的失守,山野不得不困守山東。
面對這種重大失誤,陳毅也沒有推諉,把責任全攬到自己身上,在對中央的電報中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表明是自己的指揮失誤,甚至向中央報告希望另派一位優秀的指揮官來,也可見陳毅的擔當。
也正是因為山東野戰軍的幾次出擊失利,加上華東戰局的變化,蘇中的失守,最終中央做出了將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合并的決定,并決定由陳毅總攬全局,但是粟裕來作為主要指揮官。
這也奠定了我軍在華東地區最終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