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滾出主持界!”
多少年后,當董倩回首往昔,必然不會繞過這個曾經的熱搜詞條。
那是涼山那場大火后,董倩對消防員的采訪引發眾怒,這個話題在熱搜上待了很久。
董倩沒有辯解,她默默承受著嘲諷和譏笑,只是在《懂得》一書中寫下一段文字。
“假如沒有這樣犀利尖銳的問題,大家又怎么能記住這血的教訓。”
歲月緩緩而過,董倩一如既往深耕于主持行業,她也許沒有察覺,如今的她早已經不是從前的樣子。
01
“我采訪失敗很多人,有的被觀眾發現,有的是自己知道,就是這一次又一次的失誤,讓我知道我應當怎樣做,才是對的”。
初到央視時,董倩尚且稚嫩,她曾被觀眾嫌棄太嚴肅,也曾被業內專家批評,甚至被制片人直接提醒“你可別成為我的第一個敗筆”。
董倩才發現,一直以來的出類拔萃和北大畢業證,在人才濟濟的央視并沒有多少優勢。
董倩把批評打印下來,貼在墻上,日日鞭策自己。
幾年之后,董倩終于可以獨當一面,她加入《新聞調查》和《央視論壇》,獲得了“金話筒獎”,還主持了《新聞1+1》、《東方時空》和《面對面》等多檔熱門節目,成為新聞頻道的當家主持。
那時候的董倩犀利直白,她只求真相,不太考慮當事人的感受。
“浙商是不是很摳門?”
“以前我倆都是站著說,這回為什么坐著說了,是不是因為氣比較短了?”
盡管,董倩的采訪總能一針見血,卻帶著凌厲刺痛的不適感,觀眾開始對她有了質疑。
汶川地震,被救出的小男孩還處于恐懼中,董倩的問題讓孩子無所適從。
“你現在感覺怎么樣?被壓在墻下面疼不疼?在沒有被人發現的時候,你有多絕望?”
這段對話,讓董倩被批冷血、沒有人情味,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后來,董倩對兩位消防員的采訪,直接讓她墜入事業的低谷。
02
“你是家里的獨生子,你要是出點事,你爹娘怎么辦?”
天津塘沽,看著消防員被高溫灼傷的臉,董倩突然問出這樣一句話。
年輕人呆住了,愣了幾秒后,紅著眼眶說:“我也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四川涼山,幸存的消防員,在董倩三個問題的追問下,瞬間淚如雨下。
“你和那個戰友關系好嗎?你想救他嗎?你會自責嗎?”
她的問題像一把把刀,刺開了處于創傷中的消防員的脆弱和無助,他們崩潰了,觀眾也憤怒了。
直接、尖刻、冷血和無情成為董倩的標簽,“董倩滾出主持界”的聲音甚囂塵上,她的事業直接跌到谷底。
真相其實也可以帶著溫度,只是,那個時候的董倩太年輕。
年輕的時候,總以為自己是披荊斬棘的英雄,心懷豪氣的同時,沒有想到過于鋒利會在無形中傷害到他人。
后來,董倩懂了,經歷磨練著她,歲月雕刻著她,現在的董倩已經完全不同于往昔。
03
奧運會結束后,董倩做了冠軍系列采訪,讓處于風口浪尖的全紅嬋得到更多肯定。
奪冠后的全紅嬋風光無限,只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下,也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大大咧咧、沒有禮貌、言行失態,目中無人……”部分網友開始質疑全紅嬋,對她和陳芋汐的關系也多加揣測。
董倩適時采訪了全紅嬋,帶著欣賞、客觀、真誠的專業素養和如沐春風的溫柔。
董倩問了很多問題,全紅嬋每個答案,都是對自己品行最好的證明。
“只要確保這塊金牌是中國的,誰得不重要!”
“不可能,為什么要見好就收,因為你還可以更好,可以一直好下去。”
“我肯定知道她也是很辛苦,我拿了是不是不對,上一屆也是我拿,這一屆也是我拿,我就拿了之后沒有特別開心。”
網友對全紅嬋的質疑如風般散去,董倩也讓觀眾見識到她的深厚功底,更重要的是,她的問題依然一針見血卻不再沒有溫度。
采訪之后,董倩表示很抱歉占用全紅嬋的時間,全紅嬋做了一個放松的姿勢,開心回答“很喜歡被占用”,臉上帶著孩子般的燦爛。
幾日之前,董倩采訪了何猷君,她又一次讓當事人喜出望外。
何猷君一直想打破的,就是靠父母才成功的偏見,董倩捕捉到了。
她問了幾個問題,每個問題,都是觀眾想知道的,更是何猷君想回答的。
“你會用家里的錢去創業嗎?”
“你為什么這么想跟自己的背景的錢脫鉤呢?”
“為什么要29歲公司上市?為什么要倒計時?”
這些問題的答案,正是何猷君努力多年的動力所在,也是他迫切想讓觀眾知道的。
“我不用家里的錢創業。我也不希望投資人投資我有個人連帶,比如項目失敗了讓家里賠錢這種條款。”
何猷君對粵港澳大灣區的信心和看法,更拔高了他的個人魅力。
“只要往北看都是很大的機遇,不僅僅在珠海,對澳門青年人來講都存在非常大的機會。”
何猷君努力多年沒有改變的形象,在董倩的采訪后,一舉扭轉。
網友們大夸何猷君,瀏覽評論的何猷君失眠了,凌晨發文表達興奮之情。
董倩,又一次讓觀眾看到了頭部主持人的功力,多贏的局面正是之前的她欠缺的。
04
這一次,董倩采訪了孫穎莎,她對孫穎莎第一印象是“可愛”,甚至想捏一捏孫穎莎胖嘟嘟的臉蛋。
說這些話的時候,董倩笑得很開心,內心的溫柔一覽無余。
“這么可愛的小姑娘,怎么就變成了大魔王?”
董倩采訪的主題,嚴謹中帶著輕松,專業卻松弛。
董倩提到一張照片,照片上的孫穎莎背對著球桌,面前是無邊無沿的觀眾,那是分數咬得很緊的兩個關鍵球之間,孫穎莎在休息。
“那一刻如此安靜,你又會覺得她是如此強大,和她臉上那個嬰兒肥的、可愛的女孩子形成一個如此鮮明的對比,那個時候的她胸中有千軍萬馬!”
董倩和孫穎莎談到了孫穎莎在奧運賽場上面臨的壓力,談到了單人冠軍和混雙冠軍的不同。
孫穎莎將團體賽視為責任,將個人賽看作夢想,當面對壓力時,她的第一選擇永遠是“為國而戰”。
“沒有拿到奧運單人冠軍在我們看來是遺憾,孫穎莎不覺得是遺憾,她覺得是動力,她才24歲,有足夠的時間去拼搏。”
“胸前的國旗永遠大于背后的名字”,看了董倩的采訪,觀眾了解到更全面更真誠更有擔當的孫穎莎。
這場采訪,讓孫穎莎和董倩口碑暴漲,觀眾不僅看到“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的孫穎莎,也看到了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董倩。
作為主持人,要有鋒利的劍,亦要有慈悲溫柔的心,二者合一呈現出來的真相才能照亮人心。
看著眼前這個溫柔至極又笑靨如花的董倩,一度無法相信,她曾經那么犀利如刀。
歲月溫柔了董倩,彎月一樣的笑眼讓董倩更添幾分可愛,眼前的她讓人恍惚:這還是曾經那個董倩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