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馮玉祥的原配妻子因病故去,為其留下兩子三女,此時的馮玉祥正值壯年,掌管著偌大的河南,出任一省主席,被人們稱為上將軍,馮玉祥喪妻后很是心痛,兒女尚未長成,他需要重覓良緣。
此時直系軍閥曹錕想拉攏馮玉祥,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馮玉祥喪妻后第八天,曹錕派人上門撮合,可馮玉祥見到來人直接說道:
“大帥此舉讓我受寵若驚,我本是窮苦人家出身,倘若令愛不嫌棄小子,那我有三個條件,只要她能做到,我立馬娶令千金過門,一不許穿金戴銀、日常粗茶淡飯,第二嫁于我后要學習女工紡紗織布,第三要為善待我的五個孩子,不再生育”。
曹錕的千金聽聞這三個條件,自然不會答應,她從小錦衣玉食,嫁他本就委屈,哪能接受如此條件,此后一次偶然的相識,一個女學生李德全走進馮玉祥的生命里。
一、蒙古族女青年李德全
李德全出生于通縣,當時由于時局動蕩,世道混亂不堪,李父李母在家鄉蒙古混不下去后,逃荒來到北京,這個曾經的天子腳下謀生,父母在北京謀得一份差事。
對于李德全的教育,并不像這個時代其他人對女兒那樣不重視,相反她的父母很重視對女兒教育,家里有條件后,他們將女兒送入北平的女子高中就讀學習,李德全也非常爭氣,在學校內非常認真學習。
高中以非常優秀的成績保送進了女子協和大學進修,大學畢業曾在學校留教半年進行深造,并在此期間學習先進的革命思想,愛國情懷被激發出來。
半年后留校結束,李德全受到母校邀請,回曾經的中學任職,在校任職期間,她積極傳播革命,隨后出任學校內的青年干事,李德全是一個非常活潑開朗的女子。
馮玉祥一次參加聚會,無意間遇見了正在臺上放聲歌唱的李德全,所謂一見鐘情,再見傾心,就是說的馮玉祥,李德全在臺上的表現非常優秀,優美的歌聲深深吸引了馮玉祥。
此時恰逢李德全家的親戚就在馮玉祥手下任職,并看出馮玉祥的愛慕之心,堂姐為兩人保媒拉纖下,兩人在一次吃飯中結識,后來雙雙墜入愛河,后來在親人的祝福下,兩人踏入婚姻殿堂。
馮玉祥也沒有委屈李德全,在北京的一個教堂里舉辦了一場婚禮,此時兩人相差14歲,婚后馮玉祥帶著新夫人前往操場亮相,兩人各騎一匹白馬,英姿颯爽的李德全贏得了全體官兵的放聲高呼,贏得了他們的尊重。
結婚時,一個是中年喪妻梟雄,一個是大齡愛國女青年,兩人之間的對話也很有意思,馮玉祥問她一個愛國女青年,為什么要嫁給自己一個舊軍閥?
李德全說:“老天爺怕你禍國殃民,派我下凡來收了你”,李德全問馮玉祥:“我這么黑,你喜歡我哪啊,我喜歡你活潑、率真的性格”。
兩人數次交鋒平分秋色,婚后兩人十分恩愛,理念也非常相同,兩人在北京創辦了一所專門收貧困生的學校,馮玉祥掌控的西北軍在當時是一支非常強大的軍隊。
馮玉祥曾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被稱為中國最強者,并稱他是“最強壯的黃種人”,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私人軍隊,手下的兵力巔峰時達到了二十萬人,這個數字并不準確,馮玉祥部隊巔峰的時候手下達到了近五十多萬。
馮玉祥將軍一生愛民如子,也非常勤儉節約,雖然他手握幾十萬的軍隊,但他從不鋪張浪費,也被世人稱為“布衣將軍”,他手握幾十萬重兵,但并不是像其他舊軍閥一樣,吃山珍海味,而是每天以苞米粥、窩窩頭為食,他對手下非常嚴格,禁止部隊欺負老百姓,違者嚴懲。
當時中國報紙的頭版封面曾刊登這樣一幅漫畫,主角是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這就是當時的三位最強者。
報紙上畫著馮玉祥左手窩頭,右手大刀,刻畫得十分生動形象,閻錫山則是一個精打細算的主,左手算盤右手煙槍,蔣介石背靠三大家族,自然不缺錢,左手外國勃郎槍,右手一把鈔票。
二、中國杰出女性代表
馮、蔣中原大戰,最終馮玉祥以失敗告終,此戰西北軍被打散,馮玉祥帶著剩余人隱居在泰山,以謀東山再起,在山東地區,夫妻倆每天的主食就是窩窩頭、喝粥,偶爾吃一點青菜。
在山東居住期間,夫妻倆見當地非常貧困,孩子沒錢上學,李德全賣掉馮玉祥給她置辦的首飾,創辦了十幾所免學費的小學供當地的貧困生上學。
隨著抗日戰爭爆發,夫妻倆并沒有上最前線,而是跟隨國母宋慶齡女士一起幫助、安置那些在戰爭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兒童保育會”因此應運而生,李德全也與中國兒童事業有了不解之緣。
隨著抗日戰爭勝利,馮玉祥帶著妻女前往美國定居,并希望能為共產黨拉來援助,可相比于馮玉祥和宋慶齡對美國的影響力,遠遠比不過蔣介石在美國的地位。
在蔣介石的逼迫下,美國驅逐了馮玉祥夫婦,可天有不測風云,不知道是一起意外,還是老蔣搞的鬼,三人乘坐的輪船出現了意外,馮玉祥和女兒葬身于海難中,李德全意外撿回一條命。
李德全拖著重傷的身體,帶著丈夫和女兒的骨灰來到了延安養傷,并在解放區呼吁曾經的東北軍的戰士反抗蔣介石,不要再為其賣命,失去兩位至親后,李德全在延安一夜白了頭。
三、偉大的女性,一門三將
養好傷后,李德全繼續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努力,帶著丈夫的那一份活下去,為黨和國家作貢獻,1949年,北平在傅作義的愛國情懷下得以保全,得到和平解放,開國大典當天,李德全受邀參加。
建國后,衛生部也應運而生,黨中央委派李德全出任中國第一任衛生部部長,全國婦女大會召開后,李德全又兼任婦女協會副主席,是中國成立后五位女性副國級干部之一。
1958年,李德全向黨中央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李德全同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她是一代巾幗英雄,一生為國為民嘔心瀝血,將門多英雄,也伴隨著不幸,大女兒馮弗能曾在蘇聯留學,意外結識蔣家長子,留下一段羅曼史,后因理念不合回國另尋良配。
幼子馮洪達從小接受母親的教育,長大成才后參軍入伍,經過自己努力升任海軍少將,他的長子馮丹寧也很出色,在他的教育下長大后參軍,后出任海軍副司令,中將軍銜,馮家三代出了三個將軍。
李德全一家全是英雄,她的妹夫張克俠是一個臥底英雄,抗戰勝利時,他已經在國軍潛伏20多年,并多次傳遞出重要情報,挽救我黨于危難之中,淮海戰役第一戰碾莊戰役全靠張克俠及時提供情報。
粟裕大將及時堵住黃百韜部,淮海戰役初戰告捷,黃百韜部被圍困時,張克俠發動起義,放我軍大部隊通過直插碾莊附近,在軍神粟裕的指揮下此戰贏得勝利,黃百韜留下遺書自殺。
李德全當上衛生部長后兢兢業業為國家作貢獻,雖然她是一部之長,她嚴于律己,從不仗著自己身份給家人走后門,她的二女兒從小得病身體不好,一直沒有達到轉正的要求。
李德全見女兒不達標也沒有開綠燈,等她什么時候合格再給她轉正,1972年李德全去世,她的二女兒一直到她死后都是醫院的臨時工,微薄的工資只夠勉強糊口度日。
結語
致敬老一輩革命家,他們堅持自己底線,從不占國家任何便宜,兢兢業業,為新中國作貢獻,感謝他們的付出,才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