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
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專業委員會舉辦
“守護傳承闡釋創新──
第十批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推介
暨城市更新理論與實踐研討會”。
現場,
推介了100個第十批20世紀建筑遺產項目。
山西2處上榜。
分別是:
太原迎澤賓館、山西督軍府舊址
太原迎澤賓館
迎澤賓館,因位于太原古城迎澤門舊址而得名,是迎澤大街建成后第一個太原市的地標建筑。
▲剛建成的東樓(1955年 攝)
圖源:迎澤發布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和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根據兩國政府的合作協定,蘇聯援助我國的157項經濟技術合作項目很快啟動,其中下達給山西的蘇援成套項目有20多項,大批專家及中方陪同技術人員進駐太原。
▲上世紀80年代初的迎澤賓館大門
圖源:迎澤發布
為了接待大批蘇聯專家,1953年底,山西省政府決定建設一座具有一定規模的賓館。立項初期,賓館暫定名“交際大樓”。1955年5月,在工程即將完工之際,因工程立于太原舊城迎澤門之上而正式命名為迎澤賓館。8月8日,東樓開業迎賓。
開業伊始,迎澤賓館就定性為省委、省政府的接待單位,主要接待對象是國家元首、中央領導、外國援建專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召開的重要會議。從1955年到1960年蘇聯專家奉命全部撤走的六年時間里,有文記載,迎澤賓館總計接待1100多人次的蘇聯專家(含少數東歐國家)。
1958年,入住專家人數達到高峰。接待這么多常駐外國人,招待所沒有西餐廚師,于是求助外國專家局從北京友誼賓館、上海錦江飯店調來廚師、理發員、司機,接待工作才有了保障。
▲五十年代迎澤賓館舉辦宴會
圖源:迎澤發布
為了活躍、充實專家的生活,迎澤賓館每周舉辦一次電影晚會、舞會,邀請文藝界的名流到駐地表演。每逢兩國重大節日,還組織專家參觀人民公社,在社員家里做客。他們到工廠、學校參觀,與工人、學生進行籃球比賽、小型演唱會等。中方周到、細致的服務,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之后專家奉命撤走時,許多人都眼含熱淚,依依惜別。
▲五十年代迎澤賓館舉辦舞會
圖源:迎澤發布
迎澤賓館西樓1977年建成投入使用,平面呈八角形,其設計打破了當時傳統的矩形平面形式,是當時太原市最早使用全框架結構和最高的建筑。樓體極具特色的“八角”型建筑設計氣韻獨具,被人們俗稱為“八角樓”。
▲即將竣工的西樓(1976年拍攝)
圖源:迎澤發布
西樓的建筑形式,既沿用了蘇聯建筑中取材高大的特點,又融入中國早期建筑設計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力和創造性,是太原市重要的城市景觀之一。
▲1977年,“八角大樓”建成使用
圖源:山西迎澤賓館公眾號
作為能源重工業基地,山西在全國的經濟布局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無論是建國時期承擔國家能源供應重任,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招商引資、轉型發展,迎澤賓館都一次次圓滿完成了服務山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歷史重任。
▲1977年年歷上的迎澤賓館西樓與東樓
圖源:迎澤發布
▲1991年9月21日山西省“一周兩節”活動開幕式
圖源:迎澤發布
這座賓館開業至今,曾先后接待了劉少奇、朱德 、彭真、賀龍、陳毅、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美國前副總統奎爾、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外國元首和蒙哥馬利元帥、郭沫若、梅蘭芳、陳香梅、 邵逸夫、理查德·克萊德曼等知名人士。
▲迎澤賓館 資料圖
山西督軍府舊址
▲山西督軍府舊址,現為晉商博物院
圖源:晉商博物院
山西督軍府舊址,因曾為民國時期山西督軍閻錫山的官邸而得名。原為晉文公重耳廟,北宋初年曾為州治、府治,明、清為山西巡撫都察院。辛亥革命后曾為山西督軍府、太原綏靖公署、山西省政府所在地。抗日戰爭期間,淪為偽山西省公署所在地。抗日戰爭勝利后,仍為太原綏靖公署和山西省政府辦公地。
1949年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為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地。2017年9月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搬遷新址后,太原市人民政府積極開展山西督軍府舊址綜合整治配套工程。山西督軍府舊址歷經滄桑,屢經修繕、改建和擴建,一直是山西的政治決策之地。
▲閻錫山改建督軍府大門時的圖片
此照攝于1932年
舊址坐北朝南,分為東、中、西三條軸線。中線建筑由門樓、9號樓、10號樓、儀門、11號樓、12號樓、淵誼堂、2號樓、3號樓、5號樓、御書樓、小自省堂、梅山鐘樓組成,為山西督軍府舊址的核心區域。東線為東花園、玉堂春。西線為西花園。舊址現存主體建筑多為民國時期改建或新建,為全國保存下來較完整的督軍府舊址之一。2019年10月,國務院公布其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清雍正十二年(1734)《山西通志》記載:“巡撫都察院,署在太原府治之東,鼓樓之北,明宣德三年設,巡撫山西、河南二省,后遂專設。建署前照壁一座,石獅雄峙左右轅門,對列東撫綏八郡坊、西提督三關坊、中保厘重任坊。文官廳在左,武職廳在右,大門、二門,西隅有關帝廟、酂侯祠,東西列書吏房。大堂五間,大堂后為川堂,川堂后為二堂,二堂后為內署,署北建御書樓,樓下各建牌坊,東北隅建顯臨閣。”
▲從鼓樓北眺督軍府
辛亥革命后,閻錫山成為山西督軍,將清代的山西巡撫都察院作為山西督軍府,分兩個階段進行了修繕與擴建。改建后的督軍府仍保留明清布局,坐北朝南,新建筑在形式和結構上帶有近代西洋建筑的色彩,但仍不失中國傳統古典建筑的風格,兼容了東西方建筑文化的特點。
門樓原為單層懸山頂建筑,為明清時期山西巡撫衙門大門,民國時期將單層的清代巡撫大門改建為重檐歇山頂二層門樓。大門一層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設廊,明、次間設板門。二層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四周圍廊,檐下四周斗栱、額枋、梁栿均繪有彩畫。
大門內兩側為9、10號樓,原為單層廊房,民國時期改建為辦公樓房。兩建筑平面呈“工”字形,對稱布局,重檐磚木結構。中間五間為三層,兩翼為二層,每層房檐周飾垂蓮柱花罩。
▲儀門
圖源:晉商博物院
儀門又稱二門,為明清時期山西巡撫衙門第二重門,取“有儀可象”之義。原為三開間硬山頂建筑,中門除遇恭迎上賓、官員任命、重要年節等事項之外,常年封閉,一般官吏出入走兩側便門,文官為東,武官為西。儀門的設立是封建社會等級禮儀制度的體現。民國時期改建儀門為異形歇山頂,并增筑西式石拱券。
▲9號樓
圖源:晉商博物院
儀門內兩側為11、12號樓,原為山西巡撫衙門書吏房,按照“文左武右”的原則,東側自北向南為吏、戶、禮三科,西側自北向南為兵、刑、工三科,與中央六部對應,處理地方事務。民國時期改建為二層辦公樓房,均為卷棚頂磚木結構。設有拱形門窗,上下層前檐設廊,精巧實用。
▲淵誼堂
圖源:晉商博物院
淵誼堂,原為山西巡撫衙門大堂,是巡撫發布政令,舉行重大典禮,迎接圣旨和公開審理案件的地方。1932年拆除重建為二層磚木混合建筑。主體建筑中西合璧,外觀為二層,前出抱廈。正立面為石質,由半圓形壁柱、圓拱門構成。中門上方鐫有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石匾。一層大廳內存木制隔斷,繪“福”“祿”“壽”三星和“米芾拜石”等圖案,并題有“民國二十一年陰陽合璧”字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稱為1號樓。1985年將1號樓改造為貴賓接待廳,次年竣工后由薄一波親筆題寫“淵誼堂”。
2、3號樓,原為山西巡撫衙門穿堂、二堂。民國時期改建為辦公樓,后因抗戰爆發未能完工,至1943年日偽時期方才竣工。兩樓南北排列,均為二層磚混結構,兩座建筑平面均為“凹”字形,相互連接形成“工”字形結構。2、3號樓均有地下室,且相互連通。
▲2號樓
圖源:晉商博物院
5號樓為1953年至1954年新建建筑,該樓竣工后,省政府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及省政府辦公室即由2號樓搬入。直到省政府搬遷新址前,5號樓一直作為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辦公樓。主體建筑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的蘇式建筑風格,外立面施水磨石。
▲5號樓
圖源:晉商博物院
御書樓原本是珍藏皇帝御旨、批文和重要文書資料的場所。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皇帝巡行路過山西,在太原的時候親筆書寫了御制詩23首、唐宋詩詞14首、匾額9塊、對聯18副。第二年,當時的山西巡撫噶禮將康熙御書刻成石碑,并建立御書樓珍藏。
▲御書樓
圖源:晉商博物院
小自省堂是對應原文瀛湖畔的自省堂而命名的,又稱梅山會議廳,于1918年至1919年建造,迄今已有百年歷史。
會議廳主體結構為中式,內部為木質結構,外部為西洋式磚石結構,仿卷棚頂,整個建筑中西合璧,渾然一體。小自省堂面闊九間,進深八間,上下層中間七間前檐設廊,四面設拱形門窗。廳內四周遍設圓柱,構成上下兩層圍廊,大廳可容納500余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這里是舉行重要會議的地方。
▲自省堂
圖源:晉商博物院
梅山原為明代巡撫都察院堆煤之處,清代沿用之,故名煤山。清光緒年間,山西巡撫張之洞在這里筑成假山。閻錫山任督軍時期,改煤山為進山,意為改進山西、山西進步,并修建鐘樓。鐘樓為西式四層建筑,始建于1919年。鐘樓在解放太原時被炸毀,1952年改進山為梅山,在原地重建鐘樓,頂部飾五角星。整個梅山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站在梅山鐘樓之上,督軍府景色盡收眼底,是登高遠望絕佳之處。
▲梅山
圖源:晉商博物院
東花園由內北廳、南廳、中和齋、東偏院及其連通各院的長廊等建筑組成,整體建筑坐北朝南,民國時期的許多重要接待及宴請都在這里舉行。
西花園原為山西巡撫衙門西花園,后不存,如今在這里重新恢復了西花園,設有仿唐、宋、元、明、清的五組建筑和園林景觀,雄渾大氣中透出溫婉細膩。園林以聽雨軒為主體建筑,亭池廊橋,綠植密布,曲徑通幽。
▲西花園
圖源:晉商博物院
2020年12月28日,依托山西督軍府舊址建設的晉商博物院正式對外開放,陳展以“天下晉商”為主題,從晉商崛起奠定的深厚基礎、稱雄海內的輝煌歷史、匯通天下的商業奇跡、萬里茶道的艱難玉成、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全景再現了晉商“縱橫歐亞九千里,稱雄商界五百年”的輝煌歷史,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明清晉商敢為人先、創造輝煌的發展歷程,成為太原展示文明、宣傳文化、教育后代的新型文化地標。
▲晉商博物院全景
圖源:晉商博物院
第十批20世紀建筑遺產完整目錄
來源:文博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