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俊材第一次拿起羽毛球拍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一直以來,他按部就班地求學、就業、結婚、生子,只是羽毛球作為他最大的興趣愛好從未舍棄。與其說是命運的安排,不如說是興趣使然。從一門興趣愛好到如今成為全情投入的事業,從UI設計師跨界到羽毛球教練,兜兜轉轉,劉俊材命運的齒輪終于和他最愛的羽毛球完美契合。如今面對著剛拾起拍子的孩子們,劉俊材最能感同身受:興趣是最大的動力。
劉俊材是吉林白山人,父親是一位體育教師,因為父親的影響,劉俊材上小學時就接觸羽毛球。記憶中的東北漫長冬季里,上中學的劉俊材每逢周末都會在早上四點半起床,和父親打羽毛球。小時候水平還不夠時,劉俊材就先和父親對打一會,然后跟同場地的女球友打,再慢慢進步到跟男球友們打,時間點滴見證的是他羽毛球水平的不斷進步。
到北京上大學后,劉俊材對羽毛球的熱愛持續升溫,甚至在畢業后都沒有選擇就業,而是用了半年時間專門泡在羽毛球中,參加訓練課。劉俊材的大學專業是工業設計,2005年畢業開始工作后他先后在天語、樂視等公司從事視覺方案設計的工作,打羽毛球則是他用來對沖工作壓力的最好方式。當時,劉俊材把回龍觀一帶的羽毛球館都打熟了。
不知不覺中,劉俊材成家了,也成為一名父親,他的工作也經歷了幾次變化。之前,他和羽毛球的聯系也僅限于喜歡,靠打羽毛球來消磨業余時間,直到2020年遇到了他在羽毛球行業的領路人——一位羽毛球培訓從業者——蘆芬。
在蘆芬的俱樂部里,劉俊材開始了自己在羽毛球領域的小小轉型,他開始學著如何帶著青少年學員做熱身運動員,如何給孩子們發球,如何摳動作等等。他主動到不同平臺和課程當中去學習如何當一名羽毛球教練員,開始試著自己租場地、帶訓練,并通過努力成為了羽毛球社會體育一級指導員。
在不斷的學習和嘗試中,劉俊材越發認定自己對這份職業的熱愛,但現實條件也在不斷向他提出挑戰。當時正在疫情期間,羽毛球訓練受到一定的影響,加上起步階段的學生并不多,作為家庭頂梁柱的他不得不考慮收入的問題。
一開始,劉俊材對自己并不自信,當時也處在從廠牌的較理想工資轉換到自己謀生的低收入的落差時期。曾經有一段時間,劉俊材回到家里,試圖去理清自己的思路。就在那段宅家的日子,帶自己羽毛球啟蒙的父親給了劉俊材很大的信心,讓他放心大膽地嘗試,家庭的支持也讓他度過了起步階段的困難,他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的“葉子體育”俱樂部也終于慢慢發展了起來。
如今,劉俊材的俱樂部已經有接近150位學員的規模,他對自己“興趣教練”的定位很明確。面對這一批剛接觸羽毛球、往往是一周參加一次訓練的小學員,劉俊材表示自己希望激發孩子們的興趣。“我發現很多孩子不拿球拍的時候反而打得挺開心的,我也試著從不同角度去增加訓練的游戲樂趣,比如甩毛巾、用球桶觸球等等。拿到球拍后,我鼓勵孩子集中注意力,再鼓勵他們在原地去觸球,特別要去放大他們擊球成功的成就感。”劉俊材說道。
“葉子體育”目前與三河市體校合作,劉俊材仍舊堅持打羽毛球比賽,同時投入很多精力帶領俱樂部的孩子們參加比賽。去年起,劉俊材攜手VICTOR,不斷參加到VICTOR的比賽和羽毛球推廣當中。在俱樂部中,那些通過上課表現、比賽表現而獲得自己專屬的“訓練存折”的孩子們也用自己的努力穿上代表俱樂部的VICTOR球服,陸續拿起VICTOR球拍參加比賽。在參加比賽之余,劉俊材還參加了VICTOR舉辦的教練訓練營(VCT),提升了自己的教練水平。
所謂藝多不壓身,UI設計是劉俊材的老本行。依托自己的特長,劉俊材獨立設計了頗具意象兼具時尚感的俱樂部LOGO;還用此做一些俱樂部運營的設計工作,比如設計隊服、制作海報和新媒體視頻、制作通知等,這都在劉俊材的熟悉范疇里。
因為興趣,劉俊材走上羽毛球從業之路;因為興趣,他的生活與羽毛球并軌而行;因為興趣,他與羽毛球的緣分還將繼續書寫。在劉俊材眼里,在羽毛球的訓練場上,既要勝利,也要熱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