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毛主席為1052名將帥授銜,作為黃埔三杰之一的陳賡大將在新中國開國授勛儀式中只排第四,粟裕將軍作為他的后輩排名卻超過他,這是為何?
陳毅將軍對陳賡粟裕的評價
要知道陳賡和粟裕二位同為十大開國大將,論革命資歷前者遠勝后者,論軍事實力前者能力也不弱于后者,陳賡將軍在東征時期就是眾所皆知的勇猛之將。況且,陳賡將軍作為黃埔一期學員能力相當出眾,他和蔣先云、賀衷寒一起被列為“黃埔三杰!”
他深受蔣介石的賞識,不管是初期的革命戰爭還是后期的解放戰爭,陳賡大將都在其中作出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貢獻。可粟裕將軍卻在解放戰爭時期聲名迅速超過陳賡將軍,尤其是指揮淮海戰役的高光時刻徹底將他比下去,這才一躍成為十大大將之首!
甚至徐海東和黃克誠將軍都位列陳賡將軍之上,毛主席在朝鮮戰爭的第一選擇也不是陳賡將軍而是粟裕將軍,陳賡將軍最后在此戰中擔任的是參謀長的職務。只不過,后來粟裕將軍身體不適,彭老總才被派上戰場指揮全局。
其實黨中央對陳賡將軍不管是授銜排列還是戰場職務安排都是有原因的。但是很多人都覺得這樣對他不公,畢竟他曾經立下不少汗馬功勞。尤其是粟裕將軍的資歷明明是低于陳賡將軍的,兩人雖說同時參加了南昌起義,但前者只是警衛班長,后者卻是營長。
后來長征結束后,前者被黨中央任命為紅十軍團參謀長,留守閩浙贛蘇區,后者承擔的卻是紅一師師長的職務。就算到了解放戰場,一開始雙方之間的差距并不大,前者是陳粟兵團的副司令,后者是直屬于中央軍委的陳謝兵團司令。
可以說從革命初期到解放戰場初期,陳賡將軍職務是超過粟裕將軍的。陳毅將軍在1947年也對兩人做出了評價,他表示:雙方都從眾多優秀將帥中脫穎而出,彼此的前程都是遠大的!由此可見,在陳毅將軍心里,這二員大將是并駕齊驅的,實力也是不相伯仲的!
為何陳賡將軍在解放戰爭反攻之后,就步步落后于粟裕將軍?
解放戰爭反攻之后,雙方實力出現差距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陳賡將軍在戰場中的2大失誤,第一次失誤發生在1947年7月。當初毛主席下令大反攻,我黨第一個目標就是占領老蔣的心腹要地。為了成功實施這個戰略目標,偉人將這個重任交給陳賡將軍和謝富治大將二人,二位將軍欣然領命率領80000大軍南下殺敵。
一開始,陳謝兵團猶如猛虎下山,他們在8月中旬就順利突破老蔣黃河區域的防線,拿下了敵方十幾個城池。當然僅用半個月就攻克老蔣大軍這件大功不能完全歸功于陳謝兵團,其中“劉鄧大軍”和“陳粟大軍”的輔助貢獻也是不容忽視的。
簡而言之,陳謝兵團南下是旗開得勝的,第一場戰爭打得非常漂亮。可陳賡將軍卻在此時有了一個戰略上的失誤,本來在毛主席的戰略規劃中南下共有3大軍隊,“劉鄧大軍”乃是偉人計劃中的核心隊伍,他們之后是有其他重任的。
“劉鄧大軍”在挺進大別山之后,他們是需要兵分兩路拿下南京和武漢的。然而當他們按照計劃進攻時卻出現了意外,白崇禧的部隊突然閃現對他們發起猛烈的攻擊。在這種情況下,“陳粟大軍”和“陳謝兵團”經過黨中央的允許需要做出一些行動,才能將白崇禧部隊從大別山引開緩解了“劉鄧大軍”的壓力。
我軍按照毛主席的戰略計劃行事,下一步主要目標就是拿下確山縣城。陳賡大將當仁不讓成了第一指揮官,按理說我軍就要打下確山的3個高地那就能完成任務,可陳賡將軍卻忘記了一處高地,導致我軍后期戰損十分嚴重。
他忘記的這處高地是敵軍20師的核心戰略要地,本來我軍已經順利拿下另外兩處高地,可漏了這處高地使得我軍被敵軍瘋狂反擊,最終猝不及防之下死傷無數。此時陳賡將軍能夠查缺補漏迅速部署拿下這處高地倒也行,但無奈白崇禧的援軍到達戰場。
陳賡大將察覺不對時,戰局已經到了危急時刻,如果此刻我軍不撤退只能是腹背受敵,因此他只能悻悻退兵。他這一走,白崇禧部隊就占了上風,大別山劉鄧大軍的壓力又再次增大,劉鄧大軍也只能撤兵。
毛主席的進攻計劃就此擱淺,陳賡將軍在此次的失誤純屬粗心大意,本不應該出現的錯誤他卻犯了,而同期粟裕將軍的表現卻是可圈可點。兩相對比,粟裕將軍在這個階段是優于陳賡將軍的。如果僅僅這一次就罷了,可幾個月之后,他出現了第二次失誤。
陳賡將軍的第二次失誤
1948年5月,宛東戰役在劉鄧二人的引爆下正式打響,陳粟大軍當下的目標是拿下老蔣的第5軍,劉鄧二人的中野任務是策應,但劉帥卻在戰局膠著之間硬生生扒拉出一個大好時機。在劉帥的戰略布局中,我軍各部必須按照各自的陣地區域嚴格將宛東地區圍起來,然后騙白崇禧的桂系派部隊來援手。
這一步棋要是下好了能消滅不少敵軍,后來我軍按照劉帥的部署假裝進攻確山,敵將張軫果然中計。張軫率領50000大軍前腳剛踏入確山范圍,后腳我軍在劉帥的指揮下迅速拉網打算拿下他這條大魚。本來這個過程無比絲滑,誰知陳賡將軍在這關鍵時刻竟然再次犯了錯誤。
張軫進入我軍包圍圈之后并沒有坐以待斃,他想出一招聲東擊西的計策想要誤導我軍的防守方向。他這個招數很老套,就是派出一小支部隊從東邊瘋狂進攻突圍,但他們的主力部隊卻按兵不動,打算等我軍上當之后,他們的主力部隊再見機行事。
本來張軫兵團在劉帥的謀局之下早已是甕中之鱉了,我軍只要沉得住氣守住陣地慢慢收網即可。但張軫的障眼法卻迷倒了陳賡將軍,他以為張軫兵團打算全軍從東部逃跑,于是他就派遣主力部隊去防守,這就徹底中了敵人的詭計了。
劉帥的意思就是讓大家守好自己的包圍陣地別讓敵軍逃跑,但陳賡將軍卻誤會了,他就這樣上當受騙了。張軫兵團的主力部隊也順利逃到西部準備撤退,不過我軍10縱的宋時輪對劉帥的意圖理解得很到位,他沒有跟隨陳賡將軍的步伐行事。
宋時輪率領10縱及時截擊了張軫兵團,陳賡將軍這才發現自己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急忙率部回援,但時不我待,張軫兵團主力部隊大多數還是逃走了。雖然在宋時輪的阻擊下,張軫兵團被滅掉上萬人。
可如果陳賡將軍能準確理解劉帥的戰略意圖,那張軫兵團就是刀下魚壓根無處可逃。說一千道一萬,陳賡將軍這兩次失誤不是他應該犯的,畢竟以他的軍事才能不至于會犯這種錯誤。不過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在緊急關頭出現失誤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授銜上的排名卻要實事求是!
雖然陳賡將軍的排名在粟裕等大將之后,但他對祖國、黨以及人民所作出的貢獻是無法被磨滅的。他因戰爭導致身體不好,于1961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8歲,他的離世對于祖國和人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陳賡將軍雖然人已經走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卻永存于世,在此向陳賡大將致敬!
參考信源:
1:新湘評論——(季清明)解放戰爭時期的粟裕大將
2:黨史文苑——(危春勇)茍利國家生死以--陳賡大將征戰疆場二三事
3:百年潮——(軍事科學院軍事法制研究院)軍事家陳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