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在孟良崮戰役結束之后,敵人開始對山東重兵圍攻。在這種情況下,粟裕不得不進行分兵。
然而就是這次分兵,給華野的兩大王牌縱隊一縱和四縱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華野為什么要分兵?分兵之后造成了多大的損失?造成這種損失的原因是什么?
孟良崮戰役
1947年3月,國民黨從全面進攻轉向重點進攻。其中陜北和山東,是國民黨重點進攻的目標。陜北戰場那邊,由胡宗南負責,山東的總指揮則是顧祝同。
雖然華野在后期的時候實力強勁,但對此時的華野而言,國民黨的重兵壓境,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在顧祝同的安排下,國軍采用加強縱深,密集靠攏的打法。這樣的打法非常穩,我軍想要切割穿插都找不到機會。
隨著敵軍逐步推進,我軍不得不一步步后退。敵軍的想法很簡單,將我軍在山東的主力找出來,然后利用兵力優勢和我軍進行決戰。
所以我軍當前最需要的,就是隱藏好自己的主力部隊。哪怕敵人占領了魯南解放區,我軍的主力部隊也沒有暴露。
敵人還在向魯中推進,粟裕也在尋找能擊潰敵軍的機會。然而不得不說,顧祝同的這個方法實在是太克制我軍了。
我軍兵力和裝備都不如敵軍,所以才要避免正面作戰。顧祝同的這個方法,就是徹底消滅了我軍將敵人穿插分割,然后逐一殲滅的可能。
而這樣抱團行動,也能防止我軍進行經典的圍點打援。但敵人這樣行動謹慎,就有了一個缺點,那就是推進緩慢。
一開始的時候,老蔣覺得推進緩慢也沒關系。但隨著遲遲找不到我軍主力,老蔣覺得我軍是害怕了,自信心又膨脹了。
所以他下令讓部隊快速推進,好盡快將我軍主力找出來,和我軍進行決戰。然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加快速度。
畢竟我軍的戰斗力如何,他們也都是知道的。要是真的每支部隊都全速前進,那陣型必然就散了,也就相當于是給了我軍機會。
一旦陣型散了,擅長穿插分割的我軍,一定不會放過這么好的戰機。不過有人不聽老蔣的話,自然也有人唯命是從,比如張靈甫。
張靈甫的74師,是國軍五大王牌之首,戰斗力十分強悍。仗著這支部隊,他并不將我軍放在眼里。
而敵人的突進,也被我軍捕捉到了。粟裕認為這是一個戰機,馬上開始布置戰術,最終將敵人包圍在孟良崮山上。
情況緊急
經過一番激戰,張靈甫被殺,他所帶領的部隊也被我軍消滅。然而這場戰役中,我軍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其中負責主攻的幾個縱隊,更是損失慘重,急需補充兵員。一般來說,我軍補充兵員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從地方部隊抽調兵員,補充到野戰軍里。地方部隊普遍戰斗力不強,補充之后還需要進行嚴格的訓練,才能成為合格的野戰軍。
另一種方式,就是從俘虜中直接補充。每次戰役過后,我軍都會俘獲不少敵軍,這些敵軍大部分,都是被迫成為國民黨軍的。
老蔣為了擴充軍隊,甚至不惜大肆抓壯丁。國軍里的很多人,都是被老蔣抓壯丁抓進去的。
這些人對國軍并沒有什么歸屬感,所以這些人成為俘虜之后,我軍會提供兩個選擇:一個是成為解放軍;一個是回自己的老家。
要是選擇回家,我軍會給他們提供路費。要是選擇加入我軍,我們就給發槍和新軍裝。
然而對待74師的俘虜,卻不能用這樣的方法。因為他們受老蔣思想荼毒太深了,將他們放走之后,他們一定會回去,然后重建74師為張靈甫報仇。
而且他們戰斗力很強,要是真的讓他們重建74師,我軍的犧牲就白費了。所以我軍對他們進行了教育和改造,覺得他們改造好之后,又將他們編入了部隊。
因為一縱和四縱兵員損失最多,所以這些俘虜,大部分是被編入了這兩支縱隊。
得到了這樣強力的補充,葉飛和陶勇都很高興。然而74師被殲滅之后,我軍的危機并沒有消除。
老蔣的重兵依舊在山東,即便失去了74師,但我軍的主力位置也已經暴露了。老蔣在十幾天內調來幾十萬大軍,勢必要將我軍一網打盡。
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的解放區不斷被擠壓。粟裕再怎么用兵如神,在華野幾十萬大軍生存都有問題的時候,他也不得不做出分兵的決定。
當時正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時候,華野根據中央的部署,將整體兵力分為了三部分。
魯南突圍
葉飛和陶勇帶領一縱四縱出擊魯南,陳士榘和唐亮組成陳亮兵團,向魯西南出擊;而粟裕則留在內線,負責牽制敵軍。
中央原本計劃的是兩線作戰,內線牽制,外線殲敵。然而誰都沒想到,葉陶來到魯南之后,會遭受這么大的損失。
當時是七月,正值雨季,連日的大雨給我軍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軍行軍完全是靠兩條腿,用的最多的是畜力。
但大雨讓道路變得泥濘,人走在路上尚且寸步難行,更別說那些重武器了。我軍當時按照計劃,攻打南麻、臨朐兩地。
打下了這兩個地方,到時候我軍南北夾擊,就能將敵人盡數殲滅。然而,大雨影響了我軍的計劃,這場戰役沒能打好,導致我軍陷入了被動。
出擊魯南本來就在深入敵后,如果不被發現還好,一旦被發現了就會面臨滅頂之災。
很不幸,這兩支縱隊被發現了。敵人調集重兵,要將這兩支膽大包天的隊伍吃掉,他們只能想辦法突圍。
當時總部給出的建議,是讓他們向東突圍。然而葉飛和陶勇在經過研究之后,決定向著魯西南方向突圍,和陳唐兵團會合。
但要想突圍成功,就必須要轉移敵人注意力。這樣一來,大部隊才能成功突圍。然而這部分兵力,就相當于是被放棄的。
關鍵時刻,陶勇站了出來,主動承擔了這個重任。四縱十師被安排向東突圍,吸引敵人注意力。
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戰斗之后,部隊終于成功突圍了。此次突圍,兩支縱隊損失的人達到了兩萬以上,堪稱歷史之最。
在突圍成功后,有人分析此次兩支部隊遭受這么大損失的原因。除了天氣原因導致行動失利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吸納的那些俘虜。
當時吸納這些人,是因為覺得他們已經改造好了,而且戰斗力強悍,可以給部隊帶來很大的提升。
一縱四縱當時損失不小,戰斗力大大減弱。有了這批俘虜的補充,可以保證戰斗力不會降低。
誰知道這批人看著改造好了,其實都是表面上裝出來的。在突圍的時候,他們有的直接投入敵軍的懷抱,有的甚至對著身邊的我軍戰士開槍。
正是他們的臨陣倒戈,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害死了很多戰士。
魯南突圍的重大犧牲,給了華野警醒。從那之后,他們更加注重俘虜的改造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悲劇重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