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5日,孫中山先生做了一件震撼全國的大事,他帶著文武將士到南京祭祀明孝陵。這件事情隨著報道傳遍中華大地,想起了轟然大波,從下到上都在猜測孫中山先生的想法,他為什么要這樣做?
其實祭祀明孝陵是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至少從建文帝朱允炆之后就開始了,朱棣雖然是造反靖難起家,但朱元璋始終是他的爹,他祭祀明孝陵等于給自己父親上香,這合情合理。
此后明朝歷代皇帝雖然是到了嘉靖這藩王一脈,但朱元璋是他們的直系祖先,歷代皇帝都必須要祭祀太祖皇帝,這是皇家傳統,這一點都不過分,而且是必須要做的第一等大事之一。
明朝滅亡之后的南明和清朝戰爭之中,著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曾經多次到過南京,后來被清朝封鎖到了沿海一帶,但是他的十萬海軍卻讓清朝沒有辦法,最強盛的時候曾經打到南京城紫金山下。
鄭成功到南京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祀明孝陵朱元璋,那個時候的鄭成功以為收復南京在即,作為北伐大臣祭祀朱元璋,效仿太祖洪武皇帝的偉業,有利于收復人心,以便于將來統一人心,驅逐滿清。
南明永歷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絞死之后,南方抗清斗爭基本宣告結束,到三藩之亂的時候,吳三桂舉起了反清復明的大旗,自稱是大明皇帝手下天下兵馬大元帥,那個時候他的兵鋒一度占領岳陽。
整個長江以南一下子變了顏色,好像大明就要重新回來一樣,60多歲垂垂老矣的吳三桂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到南京去祭祀朱元璋,因為打到南京,那政治意義就大不一樣了,就可以和滿清隔江對抗,成則一統天下,敗則不失為南北朝的格局。
吳三桂反抗失敗之后,天下基本上沒有了反對的聲音,這以后就是滿清獨大了,康熙即位之后多次下江南,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祀明孝陵,給朱元璋三跪九叩,雖然他知道自己是外族。但樣子要作像,表示自己的明朝正統后繼,以便于收復江南人心。
此后的乾隆也曾經六下江南,也學著康熙的模樣祭祀明孝陵,如果說康熙是真正害怕南方造反,安穩人心的話,那乾隆完全就是為了模仿而模仿,完成自己的十全武功,想要追趕上康熙的文治武功了。
乾隆去世之后,天下安穩了差不多50多年的時間,在廣東一個叫洪秀全的人橫空出世,兩次鴉片戰爭壓迫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苛捐雜稅不影響滿清貴族的生活,但是缺將老百姓碗里面最后一點野菜掏干凈了。
在這樣烈火烹油,壓力山大的社會之中,洪秀全直接在廣西發動起義,一年多的時間就打到了南京,并且成功打下了南京,改名為天京,做的第一件事情也是祭祀明孝陵,告訴朱元璋,南方的清妖引進肅清,自己要做復興華夏,重整漢室的偉業。
洪秀全失敗之后,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了,大家都以為會成功的,但沒有想到還是有一大批的漢人人才愿意維護滿清的統治,并且出手鎮壓了洪秀全的太平天國,這批人才像曾國藩為代表,一手締造了同治中興,他們說是防止中國分裂,西洋人漁翁得利。
這樣的借口在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強的說服力,的確在一些情況之下,有政府狀態總比沒政府狀態更好,但自從滿清戰敗給日本人之后,天下人心就散了,滿清的有政府比無政府還要差勁。
大家再也忍受不了拉,所以從甲午戰爭之后,天下各地的起義就像是雨后春筍一樣根本鎮壓不完,終于到辛亥革命的時候成功,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起來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其中歷史的進步意義不言而喻。
當時的滿清在革命軍的壓力之下宣布退位,天下歸屬革命起義軍所有,而南方的革命軍在商量國號的時候犯起困難了,有人主張恢復明朝國號,因為他們打出的口號就是朱元璋當年的口號“驅逐韃靼,恢復中華”。
也有人主張按照西方民主共和的方式命名一個共和國。孫中山先生沒有獨裁做決定,而是帶著革命軍上萬人到南京明孝陵祭祀,在城墻之下懸掛起來了朱元璋的畫像,鄭重莊嚴的給天下人宣告,自己驅逐了滿清,恢復了漢室,完成了當年朱洪武的偉業。
整個國家重新回到了漢人的手中,不僅僅是朱元璋事業那么簡單,這一次不是封建王朝的更替,更是完全推翻了封建統治,解決了皇帝,整個國家都是民主共和,是全體老百姓所有,所以決定建立國號為“中華民國”。民國既是全體老百姓所有,也是對“明國”的追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