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
當一個融入了愛,浸潤了禮的社會壯大,禮儀之花就將開遍祖國的大江南北,香滿我們的美好家園。
2024年12月28日下午,廣州市從化區禮儀文化藝術協會在凱旋宮舉辦“禮韻五載傳雅風 盛世新程續華章”禮儀協會成立五周年暨年會慶典活動。活動現場嘉賓云集,群賢畢至。
有關領導和嘉賓(排名不分先后):中華詩書畫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省人民政府部門原省宣教中心干部劉付云、從化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譚鴻、從化區文聯主席唐石森、從化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申國海、從化區文化館館長馮奕華、從化區文化館副館長余鈿鈿、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從化分校(廣州市從化區社區學院)副校長 高靜娟、非遺美學/康養學游品牌推薦官 周磊、廣州市從化區智聯救援協會名譽會長何鏡波、廣州荔枝紅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中華等出席了本次活動。
整場活動以“旗袍”為主線,各流派旗袍步態、舞韻貫穿其中。旗袍風格其中包括:京派、蘇派、海派、廣派。
京派旗袍:古韻風華,優雅綻放
京派旗袍,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起源于清末,是滿漢服飾文化交融的結晶。當時,旗人服飾的寬袍大袖,與漢族精致的刺繡工藝相遇,逐漸演變出早期的京派旗袍。民國時期,西風東漸,京派旗袍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基礎上,吸收西式剪裁理念,腰身開始合體,長度有所變化,成為京城名媛、太太們的心頭好,彰顯著那個時代獨特的審美與風情。
蘇派旗袍:東方豐韻,江南水鄉
蘇派旗袍,精繡細裁,立領盤扣藏著千年的東方韻味,修身的剪裁勾勒出女性的婀娜身姿,似一幅流動的江南水墨畫。佳人手持油紙傘,開合間,傘面的花鳥魚蟲仿若活了過來。輕搖折傘,微風拂過,如詩如畫。每一步,都踏出江南的柔情。
海派旗袍:中西融合,歲月流芳
海派旗袍,誕生于風云變幻的民國時期。彼時的上海,作為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前沿,為旗袍的演變提供了獨特土壤。它脫胎于傳統旗裝,大膽吸納西方服飾元素,從寬袍大袖逐漸演變為修身合體,成為展現女性曼妙身姿的時尚典范。
廣式旗袍:低調內斂,曲線之美
廣派旗袍是一種中式長袍,它的特點在于其修身的剪裁和優雅的曲線。因此,廣派旗袍著重強調女性的曲線美,具有非常高的美感和審美價值。廣派旗袍的款式繁多,有對襟款、斜襟款、右斜前開衩款等多種不同設計,幾乎適合所有體型的女性。
節目表演還有宋代點茶、古琴、古箏、葫蘆絲、茶藝、爵士融合、非洲鼓等,美倫美奐。
在這一年的辛勤耕耘中,協會中的領隊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禮儀的真諦,為協會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接下來,是我們期待已久的表彰環節,其中獲得優秀領隊的有:張雪梅、黃惠、陳翠冰、張婕堅、羅凱玲、陳翠萍、黃健、凌雅珍、謝依樺、劉曉紅、鄺翠玲、趙愛珍;獲得卓越貢獻獎的是:張雪梅 。
每一場演出, 都點燃心中烈火
每一次的閃亮登場, 都是對夢想的堅持與追求
每一份掌聲與喝彩, 皆因演員的真摯之心
感謝每一位參與的成員,也感謝所有付出的老師、嘉賓 !
未來,從化區全民藝術普及聯盟將以人民為中心,承載著人們關于一切“美”的追求,蘊含無限的教育魅力,惠及更多群眾。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創輝煌!
本次活動得以順利推進由衷感謝以下贊助商及個人(排名不分先后):
廣州市錦源形體禮儀服務有限公司、廣州荔茗茶文化有限公司、廣州荔枝紅茶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從化武術協會 英豪國際集團 、古著花色旗袍店 、廣州曙光口腔醫院 、廣州市從化區荔枝文化博覽園、廣州弦妙星禾文化藝術中心、向良慧女士、宋婷女士、劉蓮萍女士以及匿名愛心人士。非常感謝以上熱心企業、人士對從化區禮儀文化協會活動的鼎力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