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填個坑,其實早在北京展的時候就對這套組合甚是喜歡,這不正好找了個理由去薅老賈一臺V3D?那薅完V3D呢,正好也收到了博聲寄來的iFi聯名金魔壺的解碼耳放,雖然說是博聲主推的一套產品,但我這屬于兩邊薅,軍哥那邊也一直沒催我寫,這才拖一個季度應該不算拖稿吧....?
關于V3D,我一直都想幫老賈猛猛推一把,但后來發現我還是高估自己的能量了,人這玩意海內外賣的飛起,而且影響力已經擴大到了兩聲道音響圈子,有一天居然在某頭條刷到了V3D和臺式數字轉盤的云視聽音箱對比,我TM這是起猛了?怪不得便攜圈的大佬們沒啥人寫V3D,節奏也一直缺貨,估計樣機都發不出來......其實早在2019年的時候我就是節奏V1的忠實用戶,包括后來我在測試播放器數據的時候也一直是拿V3做數字轉盤的,那個時候我就意識到即便是便攜設備上的USB/COAX口,輸出聲音質量也可以有質的區別,哪怕是以USB輸出質量高著稱的三星、VIVO的手機,誰來也不好使。雖然大概兩三年前,我從輸出指標方面我對比過墨菊、IQOO/VIVO當年的旗艦機、還有節奏V1,從AP測試儀的反饋來說沒有任何區別,但V1的聲音質感確實更好。
而V3D這里,它配備了更好的輸出接口,包括Mini Aes,體積更大、屏幕更大、也加入了藍牙/APP等流媒體功能,但老實說單純從使用體驗而言,我對V3D并不算完全的滿意,很多界面、設置什么的都需要仔細研究一下才能摸出來,包括我依然不理解為什么現在的廠商都要放棄三大金剛按鍵而非要玩什么手勢操作,我第一次呼出V3D的完整播放界面時著實廢了不少勁兒。我很喜歡V3D的一點在于,除了側面的Home鍵、音量加減以外,播放和上下曲的功能也做了物理按鍵并放在正面的位置,頗有種old school的感覺。此外,V3D的無線功能包括了支持LDAC、atpX編碼在內的藍牙和內置的Tidal、Qobuz APP,同時支持海貝特色的Hiby Link、UAT高清藍牙、以及MESB調音功能。
而金魔壺呢,看外形大家應該也知道是基于Hip-DAC系列打造的產品,由iFi和博聲聯合研發調音,iFi家標志性的BB1793、GMT低抖動時鐘、GTO瞬態優化濾波器等硬件配置我就不在這里和大家再詳細念叨了。iFi家之前所被人詬病的可能包括他家的USB口,從大菠蘿2這邊開始總算是換成了常規的C口,只是金魔壺也依然還是USB-A母座,但博聲在套裝內也附贈了ddHiFi家的TC07F線材(USB-A口),與V3D一起的搭售價格為3800元不到。
金魔壺的調音,我個人覺得做的是比較濃墨重彩的,軍哥本身也是iFi的核心經銷商之一,對這個品牌聲音的熟悉程度自然不言而喻,所以他應該也很知道iFi的優勢和短板在哪里,或者說如果要做一個能夠完全區別于iFi家族調音的風格,必然是需要在“染色”上下一些功夫。iFi家不論是便攜的小設備還是臺式機器、甚至是電源配件,往往都走的是偏素質流的風格,基本上都有著透明度高、線條清晰略帶銳度、聲音爆發力強的共性,而金魔壺一耳朵下去最先吸引到我的是油潤的中頻,這個油潤不僅僅是人聲部分,器樂的形體也會覺得比iFi自家的Hip-DAC要來的更為圓潤、飽滿,聲音形體感清晰扎實、但是形體感更為的豐滿醇厚,包括在聲場的表達上也是那種偏近場的、“填充型”的空間,聲音很有氛圍、密度也較高。
在調音難點的把控中,金魔壺做的比較好的一點在于能夠維持住非常好的的橫向規模、但同時把人聲拉的很近、口型也做的比較大,符合絕大部分泛流行用戶對于人聲距離感的需求,同時又沒有過度蜷縮空間感,尤其是縱深、縱向高度都是有一定延展性的,聽室內流行或者流行Live都算一把好手;但有得有失的在于,雖然金魔壺的大動態表現非常兇猛,但它的空間感在聽交響、電影原聲這種曲目時的橫向空間是差口氣的,如果你平時愛聽聽馬勒、布魯克納,可能需要通過特定的搭配來迎合一下大編制的表現。常規狀態下,金魔壺會給你帶來非常潤澤的、富有情感的人聲表現,而且它的男女聲平衡性極佳,醇厚度、清秀感兼備,雖然高頻本身的部分足夠明亮、張狂,但沒有在人聲的部分做過多的挑亮處理,所以聽聽那種抒情型的老港臺依然很對味道。
金魔壺在高頻部分依然有著iFi家典型的穿透力、通透感,在聽Solo的時候能夠感受到足夠強大的密度、信息量,但和Hip-DAC的正代機器最大的不同在于極高頻部分的滾降更自然一點、音色也平滑一點,但這個只是相對的,如果和絕大部分的同類型機器相比,比如MUB1、CMA18 Portable,金魔壺的高頻依然算得上是比較張揚、能量感偏沖的那類,但是相對凸出的中頻和油潤感十足的調味,可以通過聽覺掩蔽效應的方式來間接地弱化金魔壺的高頻存在感,所以在聽流行的時候,金魔壺的高頻其實絕大部分狀態下不會搶戲、也不容易尖銳。當然了,我也依然是十分推薦試試“XBass”模式的,iFi的這個算法做的非常討好耳朵,單純地把低頻做肥、速度更慢、下潛更深了一些,氛圍更好、打擊感更強,但對于中高頻的透明度與信息量影響極少,大家可以根據需求和搭配來選擇。
機身上還有一個PowerMatch按鈕,在推頭戴式耳機、或者本身比較吃潛力的一些平板、帶靜電的塞子時可以嘗試打開,而且金魔壺本身的聲底也比較適合頭戴式的產品,畢竟底子更厚、聲音密實度強,所以在中頻的部分所撐起來的大耳框架是很好的,比如MV1、或者大烏的時候,單純聽聽流行人聲的話基本夠用,但是如果把聲壓開大,金魔壺的高頻攻擊性反而是會比推頭戴更強一點,所以單純拿來推頭戴的話大家也還是要慎重考慮。但這里也考慮一個特殊情況,那就是得益于V3D優秀的數字輸出能力,會給V3D帶來非常好的結像、動態的釋放,聲音是比較清晰扎實的,而如果你不打算購買套裝、而是單純選擇金魔壺,那么(基于手機時)它的聲音反而是會軟一點、能量感收斂一些,結像的邊緣更模糊些,對于不追求能量感、想要更加耐聽路線的用戶是可以選擇單買金魔壺的,當然了,高手也許能夠通過MESB來解決一些頻段上的問題,這里我就不多作展開了。
這是一套可以很省心地去聽絕大部分泛流行、小編制古典的西裝套組合,而且對于流行樂的適應面也非常廣,亞洲系的女聲、重口味一些的搖滾、狹義日系ACG、電音等都是很對胃口的、稱得上是強項的存在。而V3D和金魔壺本身單拎出來一個產品也都是各自領域里素質拔尖的產品,其中V3D作為音源設備自然是足夠的百搭,而金魔壺的話我則推薦以聽流行、且偏人聲的流行為主,喜歡潤澤通透向、不追求開闊型橫向聲場的用戶購入,iFi的推力和素質從來沒讓人擔心過,而博聲這次對金魔壺的調音把控,我認為稱得上是完成度頗高的、且值得品鑒的一次嘗試。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