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睿研金融 編輯|MAX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11月25日,杭州銀行(600926.SH)發布了《5%以下股東減持股份結果公告》。其中,在2024年8月27日-2024年11月25日期間,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共減持了5900余萬股,占持股比例的1%,減持總金額約7.7億元。此次減持后,中國人壽的持股比例減少至0.85%。
中國人壽對杭州銀行的投資獲利頗豐。自十年前取得股權后,通過多次減持,這家中國最大的國有金融保險企業已獲得高額回報。
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人壽通過協議受讓方式兩次增持杭州銀行股份,累計出資約16.35億元。
2021年11月,保險巨頭完成了首輪減持計劃,合計減持5589.43萬股杭州銀行股份,占該行普通股總股本的0.94%,減持總金額8.43億元。
2023年3月,中國人壽向杭州城投集團轉讓杭州銀行2%的股份,總金額約14.29億元。
據統計,這家保險公司對杭州銀行的初始投資約16.35億元,共減持了30.42億元。據測算,中國人壽目前還持有杭州銀行5079萬股,加上歷次獲得的分紅,其投資凈收益率超過160%。
中國人壽的減持動作似乎還會有后續。根據此前的公告,這個保險巨頭有意“清倉”杭州銀行。
2024年8月21日,杭州銀行發布了關于5%以下股東減持股份計劃的公告。內容顯示,中國人壽計劃在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三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杭州銀行股份,合計不超過1.1億股,即不超過公司普通股總股本的1.86%,即所持全部股份。
除中國人壽外,另一家保險頭部企業太平洋人壽自2021年4月起開始減持杭州銀行股份,至2022年8月24日完成清倉減持。
兩大保險公司紛紛撤離,提醒投資者仔細審視杭州銀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01分紅率業界倒數
一方面,杭州銀行近年來的分紅政策與其業績表現并不完全匹配,分紅率甚至在業界排名倒數。
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杭州銀行的年度分紅比例分別為22.41%、20.31%和21.44%,遠低于市場普遍期望的30%比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2023年,杭州銀行還發生了分紅烏龍事件,即在公告中將每股派發現金股利從5.2元更正為0.52元(很難想象一家專業的金融機構會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
實際上杭州銀行的分紅率完全達不到“行業標準”。
據統計,2021年以來,大部分城商行在保持著相對穩定的分紅比例,通常在30%左右。例如,江蘇銀行和北京銀行每年都維持30%左右的分紅比例。上海銀行從2022年的26.75%提升到了2023年的30.06%。南京銀行則在各年間保持較高的分紅比例,達到32%。
或許,杭州銀行試圖通過減少分紅,留存更多利潤以充實核心一級資本,從而提升資本充足率。
財報顯示,2024年中期,杭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3%,在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排名倒數第四,在中信城商行成分股中排名倒數第三。
02業績增速“趨0”
另一方面,盡管杭州銀行的業績表現較好,但兩家保險龍頭的拋售行為,無疑是基于對這家銀行未來發展作出的充分的評估后所采取的行動。
從業績表現來看,杭州銀行的營收增速已經放緩至個位數。
Wind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3年,杭州銀行的營業收入從214億元增長至350億元,4年間增長136億元,平均每年增長近16%。尤其是在2019年,這家銀行營收增速達到了25.53%。
然而,到2023年,杭州銀行此項數據一落千丈,僅同比增長6.33%,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僅增長3.87%。
不僅如此,今年第三季度單季,杭州銀行的營業收入增速更是創下新低,僅為0.86%。
此外,杭州銀行的資產質量存在一定惡化趨勢。
截至2024年9月底,杭州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為69.0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7.97億元,增幅13.03%。
營收下滑已成事實,而杭州銀行似乎想通過“調節”利潤來挽回一些顏面。
杭州銀行在2024年前三個季度累計計提信用減值損失45.8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7.35億元,降幅為27.46%。
另一方面,杭州銀行還減少了不良貸款的撥備覆蓋率,到今年九月末此項數據為543.25%,較年初的561.42%有所下降。
在今年不良貸款增加的情況下,杭州銀行卻違反常識地降低了這一指標的操作難度,除了“調節”利潤,實在讓人想不出別的行為。
撥備覆蓋率是指銀行貸款損失準備金與不良貸款余額之比,用于衡量銀行對不良貸款風險的抵補能力。
據此計算,今年三季度末,杭州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金為342.97億元。去年年底,這一數據為375.17億元。這就“增加”了30多億元的凈利潤。
而如果用去年底的撥備覆蓋率來計算,杭州銀行應該在今年第三季度末留有388億元的貸款損失準備金。這就又憑空多出13億的凈利潤。
也就是說,杭州銀行通過以上操作,在短期內提升了凈利潤。
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杭州銀行的歸母凈利潤為138.7億元,同比增長18.63%。
然而,但這無疑會掩蓋真實的資產質量狀況,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也同樣會將更多儲戶的資金暴露在風險之中。
03罰單拿到手軟
營收增速急速下滑的杭州銀行,為了展業更加“野蠻”,今年罰單已經拿到手軟。
資料顯示,杭州銀行在2024年內多次因違法違規行為收到百萬級以上的大額罰單,累計罰款金額超過500萬元。這些罰單揭示了該行在內控和合規管理上的重大不足。
具體來看,今年1月,因債券承銷業務與債券交易/投資業務間“防火墻”建設不到位等6項主要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210萬元。3月,舟山分行因“個貸管理不審慎”等問題被罰款100萬元。4月,北京分行因“違反規定辦理結匯業務”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105.71萬元。8月,因“違規向借款人收取委托貸款手續費”等問題被罰款110萬元。
不僅如此,杭州銀行還存在多次向監管部門報送錯誤數據的情況。
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網站顯示,杭州銀行被罰110萬元,該行主要涉及違規向借款人收取委托貸款手續費;投資同業理財產品風險資產權重計量不審慎且向監管部門報送錯誤數據;部分EAST數據存在質量問題等違法違規行為。
內控管理暴露諸多漏洞的同時,杭州銀行客戶服務方面也同樣存在不少問題。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涉及杭州銀行的用戶投訴超過2600條,主要集中在“高額利息”“暴力催收”“服務不佳”等方面,嚴重影響了品牌聲譽。
重要股東的撤離似乎已經用腳投票,問題重重的杭州銀行,值得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整理,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