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二十四節氣之
小寒
歲末寒冬,靜待春歸
作為一年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標志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這一天,太陽位于黃經285°,通常在公歷的1月5日至7日之間。
小寒三候
我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這意味著,在小寒時節,大雁因感受到陽氣初動開始向北遷移;喜鵲則開始筑巢,準備迎接新的一年;而雉鳥也在接近四九時鳴叫,宣告著春天的臨近。這些自然界的微妙變化,無不透露出生命的律動和對春天的期盼。
小寒氣候特征
小寒時節,北半球的氣溫普遍降至全年最低,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迎來了嚴寒天氣,北方地區尤為明顯,平均氣溫可降至-30℃左右,甚至更低,而南方地區雖然整體氣溫較高,但也經歷了顯著的降溫。此外,冷空氣活動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并不多,導致氣溫波動較大。
小寒時節的降水量普遍較少,這主要是由于太陽直射點南移導致的北半球溫度下降和空氣相對干燥。然而,中國南北地區在小寒時節的氣候差異明顯,北方由于地表“余熱”釋放殆盡,同時晝短夜長,冷空氣強勁,使得溫度降至最低,而南方則由于地表相對較熱,“余熱”未釋放完畢,故溫度未降至最低。
因此,小寒時節的氣候特點主要表現為氣溫顯著下降、冷空氣活動、降水減少以及南北地區差異明顯。
小寒古詩詞
《駐輿遣人尋訪后山陳德方家》
宋·黃庭堅
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
城中咫尺云橫棧,獨立前山望后山。
《小寒日梅放一枝》
清·張英
百計求閒苦太癡,爛柯聊且坐觀棋。
麝臍香暖琴三疊,鹿角霜濃酒一卮。
溫室簾開新月夜,瓦盆梅發小寒時。
冥鴻斥鴳無窮事,一任天公更不疑。
《小寒連大呂》
唐·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節氣習俗
1.吃臘八粥:小寒時節,正值農歷臘月初,北方多地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以多種食材熬制而成,蘊含著驅寒、豐收與吉祥的美好寓意。這一傳統源于宋代,至今已逾千年。
2.吃菜飯: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
3.祭灶神:在南方的一些地區如江浙一帶,小寒時節還有祭灶神的習俗。灶神作為民間信仰中的重要神祇,主管家庭的飲食與煙火。人們在這時祭拜灶神,祈求來年家庭安康、五谷豐登。
4.探梅: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人們會挑選有梅花的絕佳風景地,細細賞玩,感受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5.冰戲:我國北方各省,入冬之后天寒地凍,冰期十分長久,人們在冰面特厚的地方,設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競走的,古代稱為冰戲。
來源:網絡綜合、小紅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