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旦 攝
#愛臨汾 贏未來。 2025年年初,陪同河南省的幾位攝影家,冒著嚴寒,驅車來到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汾城鎮,要參觀拍攝目前中國保存最好、古代縣城建制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這座古建筑群,因她保存的完好,要歸功于上世紀的動亂年代時,古廟宇的大殿被作為糧庫存糧用,因而沒被遭什么破壞。
張旦 攝
來到汾城鎮,在當地攝協的協調下,找到文物管理員,打開城隍廟的大門,走進大院后,隨手插上大門門閂,認真仔細的端詳拍攝這座古老、秀美的古建筑-城隍廟,感受其中的美。
張旦 攝
汾城古建筑群興盛于唐,位于襄汾縣西南16公里處,古稱太平縣。汾城鎮以前為汾城縣,最早是戰國時期魏國治下的一座都城,舊址在今襄汾縣趙康鎮的晉城村,西漢時設臨汾縣,北魏設泰平縣,即如今的汾城鎮,北周時改為太平縣。唐貞觀七年(公元663年年),太平縣遷至鄂公堡(敬德堡 ,)即今天的汾城鎮所在地。汾城鎮內有大小街巷17條條,以鼓樓為中心向四方輻射延伸。西南以文廟、學宮、試院為主,西北以城隍廟、倉儲為主,東南以縣署、各司衙門及刑獄為主。街道兩側,鋪戶林立,商貿繁榮。最為特別的是古城的鼓樓并不像別的古城一樣修建在城內中心位置,而是位于城內南側,靠近南門處,東南北三個方向直通城門,西側則無城門。
張旦 攝
汾城鎮的城隍廟位于汾城鎮西門內路北,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每屆太平縣令到任都會按規定齋戒拜謁,每逢水旱疫疾也都會前往禱告平安。現存建筑為明天啟七年(公元1627)所建,呈“凸”字形。大門巍峨高大,非仰視難見頂冠。廟正門正對著有3座彩色影壁,兩側立有雙斗石質旗桿。正中的影壁前有一幅耐人尋味的對聯:“人化物物化人人物無窮,生了死死了生生死不息。”
張旦 攝
城隍廟的正門內有一座“過路式戲臺”,是中國最美的古戲臺之一,臺板上面是舞臺,下面是人行通道。內部的建筑顯得肅穆莊重,但影壁和屋面的明代琉璃構件、花鳥怪獸、仙人彩馬、魚龍變化,真是五顏六色、光彩奪目。
張旦 攝
尤其是那元代的戲臺,古樸與精美兼備。想象一下當年上演元雜劇的熱鬧場景,以及臺下百姓的歡聲笑語,仿佛就能描繪出一幅和諧共生、悠長曠遠的時空共同體畫卷。據說,戲臺前的觀眾區地面是我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地面鋪設,是研究古代戲曲發展的寶貴實物。
張旦 攝
院中有幾棵千年古柏郁郁蔥蔥,使得古廟更顯莊嚴肅穆。用以祭祀城隍的獻亭,琉璃瓦罩頂,正脊、垂脊、戧脊完整,下部由通欄雀替和板枋連四柱為一體,斗拱四鋪作,八角形藻井施以精美彩繪。整體建筑穩健優美,舒展大方。
張旦 攝
襄汾汾城古建筑群的城隍廟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建筑群,更是一個充滿故事和魅力的地方。無論你是歷史愛好者,還是攝影愛好者,還是喜歡旅游者,這里都值得來一趟的好地方。
來臨汾做客,看中國最美的古建筑斗拱吧。
出門是旅游, 來臨汾才是回家。
張旦 原創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