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顧 箏
上海市民的搬家故事,推出第二期。 雖然是屬于個人小家庭的決策,但是搬家這件事,往往被大時代推著走。
陳菲菲的故事
陳菲菲童年記憶中的房子,是有層次感的。
一家三口睡覺是在二樓亭子間,做飯吃飯要向上爬兩樓。四樓的小房間本是灶披間,但建工中專畢業的爸爸有的是手藝,愣是在曬臺上砌出一個灶臺,就此擁有了獨立的廚房和飯廳。
但是,“曬臺廚房”要跨幾級扶梯才到,端小菜非常不便,而且幾乎就是一個露天大棚,做飯純看天吃飯,下雨天要撐傘,冬天得防凍。
推開這扇木門
就是廚房和飯廳
房子位于復興中路68號,那時馬路對面的大腸面還沒開。住進這一套“復式”房子,陳菲菲爸媽有一種“終于等到你”的欣慰感。
他們倆都是知青,返滬之后才在朋友介紹下認識。結婚時沒有房子,婚房是家里哥哥姐姐托關系借的,在東安新村。后來是兩邊“蹭”——在陳菲菲媽媽位于新樂路的娘家住一陣,又到浙江路陳菲菲爸爸家廂房閣樓上“蝸居”一陣。
房子動遷前
陳菲菲家又回去看了看
在陳菲菲半歲的時候,爸媽總算等到了單位分房,雖然人均只有5、6平方米,空間還分隔在兩層,但媽媽認真裝扮屋子,“我記得家里東西擺得噗噗滿,沙發、夜壺箱、電視機、縫紉機都有的。我媽上頭有6個哥哥姐姐,他們贊助了不少?!?/p>
一幢樓里共住了四戶人家,樓上人家家里燒大腸,一幢樓都聞得到;住在同一樓面的鄰居會幫忙沖好兩只熱水瓶,讓陳菲菲爸媽回家就有熱水用;有時爸媽晚回家,到鄰居家吃飯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放學了樓下叫一聲,小朋友們就一起到弄堂里白相。
媽媽精心裝扮了自己的小家
這樣的童年生活過了10多年,對陳菲菲來說,生活是無憂而方便的,小學在盧灣區第三中心小學,步行10分鐘內到達。媽媽上班不算遠,但要三班倒。相比之下,爸爸的通勤路最為艱辛,當時他分在浦東工作,每天早上和很多上海男人一樣,先去菜場買好菜,給家人弄好早點心,然后搭乘公交車到十六鋪擺渡口。擺渡過江到東昌路,再坐一部公交車去單位。
家里一點點置辦起家電
陳菲菲寒暑假會跟著爸爸去上班,早上6點多就要起床了,一趟要2個多小時?!奥烦毯苓h,公交車很擠,但那時覺得一切都是正常的。現在一路看下來,覺得上海人民很不容易,能擁有比較好的生活,其實是幾代人苦過來的?!?/strong>
雖然通勤不易,但陳菲菲爸爸充滿干勁,他自學了財務。1984年轉到單位財務崗時,他有一個愿望,希望自己當月的工資能到三位數,等發工資的那天,發現是101元3毛,夢想成真。
陳菲菲爸爸的工資袋
在1984年7月拿到了高薪
1990年代初,陳菲菲家還有更大的好事,她們家被分到了更好的房子,位于重慶南路的新式里弄?!鞍徇M來覺得高級得不得了,有兩個房間,小北間給我當房間,大南間是爸媽的房間兼客廳。而且還有了抽水馬桶?!?/p>
這間大房間兼具臥室和起居室的功能
抽水馬桶是一個樓面合用,但比起在復興中路老弄堂里要倒馬桶的生活,是直接上了一個臺階。雖然當時陳菲菲只是一個懵懂的學生,但她還是明顯地感覺到,有的人富了起來。
“一樓鄰居用門面房開餛飩店,阿拉用鋼宗鑊子去‘拷’,伊會多給阿拉幾只。然后眼看著他穿起皮夾克,用上大哥大,買了摩托車?!?/p>
還有一件趣事是,1992年股票認購證發行,30元一張的價錢嚇退大部分上海人。陳菲菲隔壁鄰居張老師上班的學校旁邊有個認購券銷售點,實在賣不掉,負責人去求校長,說教師待遇好,能不能幫忙買一點。校長還真幫忙,讓教師員工一人買3張?;?0元,張老師心疼了一個月。結果一上市,30元變幾千元,張老師一路叫喊著上樓,成為全樓的重大新聞。
陳菲菲在自家曬臺上
背景可以看出上海的建設正在如火如荼進行
而和全樓所有住戶相關的重大新聞也很快發生,為了解決當時上海的擁堵難題,成都路高架橋建設工程提上議事日程,這項工程動遷涉及近10萬人,當時上海電視臺還為此專門拍攝了紀錄片《大動遷》。
成都路高架動遷
1萬多戶居民搬家
郭一江攝
陳菲菲對這一大事的印象是,有一次前方的一棟樓爆破,他們小孩全都趴到窗口前看鬧猛。而關于自己家會不會動遷,一直沒有個定數,最終消息確定了下來,他們家要搬到定西路去。
房子分得很好,兩室戶,雙陽臺,煤衛獨用。雖然朝向朝西,但親戚朋友來家里做客,都說已經是三星級水平。陳菲菲爸爸拿出了所有的專業本事,“行啥裝啥”,護墻板、到頂的櫥柜、小地板,全都安排上。
定西路的房子
裝修花了陳菲菲爸爸(左)很多心思
這套房子讓陳菲菲開始隱約有了家里住房條件還不錯的感覺,“有的小朋友家地段好,但房子??;有的小朋友家房子大,但要走樓梯。我們這房子是有電梯的,電梯里有個阿姨一邊織絨線一邊問:到幾樓?兼具了開電梯和保安的功能?!?/p>
1994年,上海發布了《出售公有住房的暫行辦法》,指出,凡獨用成套的公用住房,均可向承租的居民戶和符合分配住房條件的職工出售。一九九四年公有住房的出售成本價為每平方米建筑面積902元。出售時再乘以地段、朝向、層次等增減系數和成新折扣率。
這一“94方案”,后面幾年有所調整,被稱為“95方案”、“96方案”。陳菲菲爸媽就是在這一時期,決定把所住的定西路的房子買下來,根據當時一平方米900元左右的價格,76平方米的房子總價近7萬元。這在當時不啻為一筆巨款,他們動用了全部積蓄,又找親戚借款,買下了這套房子。
當年動用全部積蓄把這里的房子買下
世紀之交之時,家里又有大事發生,壞消息是媽媽單位效益不好,她下崗了;好消息是爸爸和同事一道承包了一家公司,賺上了比工資多得多的錢。
家庭收入有增長,媽媽就沒有去再就業,而是在家做好后勤工作,空余時間就去家旁邊的證券交易所炒股票。在陳菲菲眼里,媽媽是在交易所織絨線茄山河打發時間,但后來媽媽告訴她,她當時既炒A股又炒B股。
“我沒具體問她賺賠了多少。她說反正小菜銅鈿和學費賺出來了。”
2001年2月,B股市場對國內投資者開放
3月12日,陳菲菲媽媽開始炒B股
2000年之后,商品房開始陸續進入市場,陳菲菲爸媽動了換房子的心思。定西路的房子固然好,但是單單一幢樓,沒有小區概念,而且一梯12戶的格局,已跟不上時代的潮流。
陳菲菲家就用定西路的房子,加爸爸做生意賺來的第一桶金,換到了中山公園附近的商品房里。
“花101萬買的。”這套房子滿足了他們當時對美好住宅的所有想象——三房一廳,雙陽臺,朝南,有電梯,還是一個成熟小區。
從中山公園的商品房再次搬家是因為陳菲菲個人的成長軌跡,隨著她結婚生子,又有了不同的住處。因為丈夫是英國人,喜歡住在梧桐區,所以他們一開始租住在淮海路瑞金二路的老洋房內。“三樓的房間,南北通,有壁爐,真正花園洋房的感覺。”
“租金是3000元,現在看不貴,但當時是2006年,我一個月工資也就3000元?!?/p>
作為一步步抓住時間節點,改善住房條件的上海阿姨,陳菲菲媽媽一直催促他們買房。聽了媽媽的話,陳菲菲夫妻買了一套位于重慶南路的老公寓。
陳菲菲自己買的房子
能看到新天地,也能看到鄰居的內衣褲
“從我們家窗戶看出去,看得到新天地,也看得到隔壁晾的衣服;走兩步能到新天地,也能到淡水路上的小菜場。外國人老歡喜的?!标惙品菩χf。
現在陳菲菲又搬家了,這次的原因和這世界上所有的老父親老母親一樣。生了兩個孩子之后,家里兩房一廳的空間就不夠用了,他們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在孩子學校附近又租了三室一廳的房子。
“算是孟母三遷吧。我們現在等著,看自己買的公寓房什么時候能拆遷?!?/p>
所有的事就像一個圓,循環了回來。
陳菲菲家的故事先講到這里。
時代起起伏伏,人生兜兜轉轉。
相信在上海生活的你,也有屬于自己的搬家故事,歡迎給我們留言或后臺私信,有意愿接受我們采訪的請留下聯系方式。
希望這個系列可以持續更新。
(注:應被訪者要求,使用化名)
更多上海故事,點擊下方
寫稿子:顧箏/
編稿子:小泥巴/
拍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訪者提供/
畫圖片:顧汀汀/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請給我們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