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選全球競爭最激烈、對于參與者要求最高的行業,智能手機應該是得票最高的行業之一,這里集中了蘋果、三星等重量級玩家,牽扯了芯片、軟件、互聯網服務、電子制造等諸多領域,渠道鏈、價值鏈、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極其龐大和復雜,競爭難度堪稱“地獄級”。
而要選擇智能手機競爭最激烈的國家,恐怕非中國莫屬。在這個大約占到全球20%的市場,卻有六大廠商和數十個品牌在激烈廝殺。中國市場是如此之“卷”,就連全球手機老大三星都難以立足。
可是,在如此慘烈的市場中,卻有一家中國廠商持續成長,它就是vivo。在過去的四年里,vivo高端產品快速突破,業績逆勢增長,不僅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持續保持中國第一,還取得了全球TOP 5的好成績。
外界往往會納悶:vivo是怎么做到的?在2024年年底舉辦的vivo會客廳開放日活動中,vivo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兼中央研究院院長胡柏山做了一個簡明扼要的總結:“vivo的核心競爭力,第一個是用戶導向,第二個是持續的長賽道投入。”
胡柏山的內部視角,恰與知名科技戰略專家周掌柜的外部視角相合。在前不久發布的《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長“押重注”?》的重磅文章中,深度解析了vivo能夠持續成功的一個關鍵原因是“用戶導向型創新”。
那么,到底什么是“用戶導向型創新”?該文的總結如下:
也就是說,用戶導向型創新,實際上是由底層技術創新支撐、耦合式創新點投入、極致場景價值檢驗組成的“飛輪”。任何一家企業,只要能夠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創新的飛輪,并推動飛輪轉動,就能夠產生強勁的驅動力,從而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
下面,老冀結合vivo的具體情況,與大家一起探討企業的創新之道。
底層技術創新支撐
首先我們得承認,vivo所在的智能終端行業,是一個技術驅動的行業。在過去這些年里,恰恰是因為多點觸控、3G/4G/5G、SoC芯片、新型操作系統等技術的引入,才讓手機從過去的功能機進化到了智能機,并觸發了移動互聯網革命。
如今,任何一家智能終端廠商想要持續發展,都必須做好底層技術創新,才能形成自身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問題是,底層技術的科技樹根深葉茂、枝葉繁多,每一項都需要不菲的資金投入,如何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這里,vivo的選擇就很有特色,那就是從用戶的長期需求出發,選擇能夠為用戶帶來長期價值的“長賽道”技術,持續進行投入。經過公司內部長期的調研和討論,vivo最終選擇了設計、影像、操作系統、性能這4項技術,并在其中投下重注。
而在持續投入之后,vivo逐漸形成了底層技術創新的幾大方向,并將其歸納為“藍科技”,目前包括藍晶芯片技術棧、藍海續航系統、藍心大模型、藍河操作系統、藍圖影像這五大類。
舉個例子。芯片相關的技術,一向都被視為最關鍵、也最難突破的底層技術。vivo如何切入芯片的底層技術?vivo仍然是從用戶需求出發,選擇用戶最在意的影像領域,潛心研發V系列藍圖影像芯片,并將自己對影像的理解形成算法,通過軟件注入V系列芯片,與SoC芯片協同工作,持續提升逆光、人像、夜景、視頻等各種場景的影像效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SoC芯片領域,vivo還是選擇從用戶需求出發。為了滿足用戶對極致性能的追求,vivo與該領域的領導廠商聯發科技聯合定制了全新的全大核SoC芯片——天璣9300,并將其用于X系列旗艦機型,同樣廣受用戶好評。接下來,vivo又與聯發科技聯合定制了天璣9400和天璣8400,同樣均采用了全大核設計。
從芯片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vivo始終從用戶需求出發,將其分解為需要長期投入的“長賽道”技術,并在這些方向做底層技術創新,讓研發投入既有效果、又有效率。
耦合式創新點投入
作為馬拉松選手的vivo,在長賽道上奔跑的同時,如何在關鍵點加速并實現超越?在周掌柜的《為什么“少押注”的vivo擅長“押重注”?》中,專門提到了一個非常vivo的技術決策方法,叫做“耦合思維”。vivo的技術負責人大多具備這種思維模式,他們經常會提到“耦合式創新點”和“耦合式協同”,這是一種盡量照顧到多方面訴求的投資邏輯:只有做到了“強耦合”的技術控制點,才可以“押重注”。
例如,在生成式AI大爆發的今天,vivo已經投入了近30億元打造藍心大模型,而這就屬于將用戶需求、硬件趨勢、軟件迭代和場景應用耦合在一起的耦合式創新點投入。
早在2023年,vivo就發布了自研十億、百億、千億三個參數量級,由5款語言大模型組成的藍心大模型矩陣,并在行業中率先跑通了1B、7B、13B的端側大模型,同時基于藍心大模型推出了藍心小V和藍心千詢APP。
到了2024年,vivo以藍心大模型作為技術底座,與手機操作系統進行深度融合,推出了藍心智能。藍心智能可以理解用戶的個人情景和偏好,為用戶提供個人化的專屬服務;同時,藍心智能將全方位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 通過系統深度融合,為用戶持續構建更自然、符合直覺的交互,帶來更智能溫暖的體驗。
例如,在vivo最新發布的手機操作系統——原系統5中,基于藍心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全新推出了小V圈搜功能,在既有的文本搜索基礎上,通過圖像識別與圈選交互的結合,精準搜索對象,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的“一圈即搜”。
由此可見,在應對生成式AI的滔天巨浪的時候,vivo在自研藍心大模型的同時,還運用“耦合思維”,充分調動了公司內部硬件、軟件、設計、供應鏈等多個部門的技術能力,并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基于場景提出各種好用、易用的AI應用。
極致場景價值檢驗
vivo的用戶導向型創新,最終目標十分明確,那就是打造用戶愿意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不過,用戶的需求往往復雜多變,如何才能將其提煉出來,通過相關的技術,融入在對應的產品之中?
針對這個難題,vivo提煉出了極致場景價值檢驗的“技術應用”方法論。vivo認為,好的技術需要明星場景,明星場景可以溝通用戶,也就是用戶導向需要痛點導向,需要以終為始。在vivo內部,如果一個產品沒有獨特極致場景承載,往往會認為是不合格的。而為了滿足這些極致場景的需求,vivo非常看重“針尖技術”的再聚焦、再放大、再鋪開。
有意思的是,vivo提煉出的一個明星場景和極致場景,恰恰與明星有關。vivo觀察到,過去每當明星開演唱會的時候,場外都會有出租手機的服務。這是因為很多演唱會都禁止觀眾攜帶專業相機,追星心切的粉絲們要想拍到愛豆的精彩瞬間和片段,就需要有一部具備強大長焦能力的手機。彼時,三星Galaxy S系列的長焦恰恰滿足了這個極致場景的需求,成為演唱會出租手機的首選。
為了滿足這個極致場景,vivo在主打影像的X系列,同樣也注重加強長焦能力。
2023年11月發布的vivo X100 Pro,成為首個搭載蔡司APO超級長焦鏡頭的移動影像設備,帶來更極致色差控制和解像力表現的長焦畫質,讓演唱會拍得更加清楚。
2024年5月發布的vivo X100 Ultra,搭載蔡司2億APO超級長焦和一英寸云臺級主攝,還特別定制研發了長焦舞臺功能,以獨家自研算法重點攻克了20-30倍長焦舞臺成片效果,自研藍圖影像芯片V3+也定制優化了演唱會視頻拍攝能力,輔以高性能麥實現錄音棚級別聲音錄制效果,拍照、錄像、錄音全方位打造演唱會神器。
2024年10月發布的vivo X200 Pro,將Ultra技術進一步下方,同樣搭載蔡司2億APO超級長焦,同樣擁有行業領先的舞臺模式,并搭配藍圖影像算法大模型畫質增強技術,演唱會輕松定格遠至30x距離的精彩演出瞬間。
在演唱會這個極致場景上的持續升級,讓vivo X系列拿到了演唱會出租市場的半壁江山,贏得了“演唱會神器”的稱號,也在廣大用戶心中種下了“vivo影像實力超群”的種子。而vivo在演唱會場景中投入的各種技術在得到檢驗之后,又會將更多資源投入底層研發,尋找新的耦合式創新點。
讓飛輪轉起來
從以上可以看出,vivo的用戶導向型創新有著非常鮮明的特色,那就是以用戶為中心,堅持用戶可感知、可量化、可持續、可冗余,由此選擇關鍵的底層技術加大投入,并調動公司和合作伙伴的各方面資源,做耦合式創新點投入,打造出能夠滿足極致場景的產品和體驗,經過用戶檢驗之后,繼續在選對的底層技術加大投入。這樣的“飛輪”一旦轉動起來,勢必會越來越順滑,并為vivo帶來持續的成長動力。
老冀發現,很多世界級企業也都致力于打造自己的“飛輪”。例如電商巨頭亞馬遜就推出了“飛輪理論”,也是以客戶體驗為出發點,各個業務模塊之間有機地相互推動,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互相帶動。一開始從靜止到轉動需要花比較大的力氣,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一旦轉動起來,齒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
由此看來,大道至簡,英雄所在略同。正是由于vivo通過用戶導向型創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大道”,并且排除各種誘惑,堅定地走下去,才走出了自己的世界級企業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