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階段撐起realme國內品牌門面產品線,應該是GT系列和Neo系列了。
主打高性價比的GT系列和Neo系列很有競爭力,不論是去年11月上市的GT7 Pro,還是不久前發布的GT7,“低價高配”的設定很討好線上用戶的歡心,的確不錯。
但大家可曾記得,realme還有一條走精致和影像路線的數字系列?
實際上,真我的數字系列一直賣得挺好,目前全球銷量已經突破6000萬臺,不過小雷要說的是數字系列中的“超大杯”——Pro+。
(圖片來自realme官網)
主打影像的realme Pro+系列聲量并不算大,2025年1月發布的realme 14 Pro+更是直接上架開售,沒有舉行新品發布會,走的是蘋果同款的低調路線。國內相關討論板塊“一片祥和”,除了機主分享一下拍照,針對產品力的討論少之又少,線上熱度也遠不如同價位的“水桶機”。
網友則普遍認為,把更多的成本放在極致的影像硬件上,打造一臺偏科的影像中端機,一定程度上是以日常使用作為代價,不符合線上用戶的需求,它更像是一個針對線下市場的產品系列。
說起來,Ultra旗艦的極致影像也能用“偏科”來形容,為什么影像能成為高端消費群體最看重的因素,同樣走偏科影像路線的中端機型,卻無法在國內市場掀起水花呢?
死磕旗艦級影像,真我中端機“劍走偏鋒”
說起移動影像,市場可能只記住小米、vivo、OPPO、華為等品牌,子品牌或線上品牌的產品,很少能夠在影像上給消費者留下印象。
回顧realme這個品牌,幾乎沒有拿出過比肩主流Ultra的影像旗艦,主打“水桶機”定位的GT系列,只是在對應的價位當中,拿出了不弱于主流的影像方案。當然,GT5 Pro和GT7 Pro是相對例外的,它在同價位當中拿出了大底潛望長焦,焦段覆蓋比以往更加全面。
除此之外,realme的“影像旗艦”產品更多在中端機上體現,尤其是數字系列。2022年11月24日,realme發布了真我10 Pro系列,首次出現Pro+機型。真我10 Pro+的影像配置頗有亮點,主攝為1億像素的三星HM6傳感器,配備6P鏡組。
(圖片來自realme官網)
大底超高像素的影像思路延續到真我11 Pro+上,升級了2億像素三星HP3傳感器和7P鏡組,2億像素的裁切空間很大,能夠實現一定范圍內的“無損變焦”,手機內提供至高4倍默認裁切焦段,官方還把“2億單鏡變焦相機”放在產品宣傳頁中。
嚴格來說,那個時候的真我數字Pro+,圍繞輕薄、設計、長續航建立核心賣點,還是相對符合市場主流的產品。當年定位相似的REDMI Note系列,以及vivo的S系列,在影像能力上都有一定的建樹,配置還算可以,部分型號也擁有大底億級像素的傳感器。
或許realme認為常規的中端機型不足以樹立差異化標簽,在真我12 Pro+上引進了當時旗艦機才會用的大底潛望長焦。隨后的真我13 Pro+、真我14 Pro+,都保留了旗艦潛望長焦,屏幕、防水防塵與時俱進,還保留了輕薄和輕奢設計兩個特點。
(圖片來自realme官網)
可以說2000元價位段,realme不僅卷影像,還把影像硬件水平卷到旗艦的級別,在國外市場會有不錯的效果,在國內市場不一定行得通。
中端機卷不動影像,問題不在攝像頭
中端機卷影像,尤其是旗艦級的影像硬件,realme的數字系列Pro+至今仍然是獨一檔,即便是影像能力都不錯的紅米Note系列、OPPO和vivo的中端系列,能夠在長焦上與之匹敵的選擇十分有限。
但問題來了,把影像能力磨成尖刀的realme Pro+系列,為何無法在手機市場掀起浪花呢?小雷結合四代realme Pro+機型的體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中端機的成本往往會被廠商嚴控,目的就是要在有限的成本空間內,給消費者最明顯的體驗感知,一般來說,處理器、電池、屏幕等配置用得比較好,其它硬件能省就省。
(圖片來自realme官方)
做不到“既要又要還要”的中端機,成本天平傾斜到影像上,就會犧牲其它的硬件。
老實說,realme的幾代Pro+機型,處理器的能力算不上很突出。以真我12 Pro+上的高通驍龍7s Gen 2為例,定位上更注重日常能效表現,ISP最高支持2億像素拍照。
并不是說這樣的配置拍不了高質量照片,甚至可以說真我12 Pro+的成片表現有些驚喜。然而處理器性能的局限會帶來兩個問題:一個是拍攝體驗不夠理想,照片合成時間會比較長,需要端穩設備拍攝(尤其是夜景),也可能會導致一些交互上的卡頓。
另一個是,受限于硬件,手機難以驅動比較復雜的AI影像算法,比如更精細的人像摳圖、分區調色、AI白平衡。為了不讓照片處理時間過長,中端機的算法都會相對保守。
的確,realme Pro+系列的影像硬件在同價位幾乎沒有一個能打的,卻因為成本和定位上的考量,讓計算攝影中的“計算”顯得有些不那么“旗艦”。
(圖片來自realme官網)
考慮到realme本身和數字系列的產品定位,旗艦同款的影像算法,大概是共享不了多少的。當然了,敢堆影像硬件這件事,小雷還是要認可的。
綜合來看,中端機的軟硬件目前還無法做到完美平衡,偏重影像配置,卻犧牲了一定的日用屬性。影像之所以能成就高端旗艦,主要還是旗艦本身的配置過硬,日常體驗滿足之后,才延伸出影像賽道。
更何況,realme Pro+系列的官方定價不便宜,比如真我14 Pro+的官方售價為2599元起,和GT7相同,光靠影像很難服眾。
還有一個原因是,realme數字系列的輕薄、設計和影像,很明顯是針對線下消費群體的,并不是線上用戶的“菜”,但realme線下體驗中心和銷售渠道的布局薄弱,更是進一步制約了數字系列的發展。
旗艦級影像,還得從旗艦機做起
所以realme Pro+系列的產品沒有得到國內市場廣泛認可,并不是沒有理由,旗艦級的影像堆料的確很激進,然而由于光學器件和計算性能嚴重不對等,導致realme Pro+系列的拍照體驗算不上很好。
再加上極具線下機色彩的數字系列,因為realme在國內缺乏足夠的線下門店布局,不被市場重視也是意料之中。
REDMI的Note系列影像硬件強,拍照也的確是強項之一,但超4.2億臺的累計銷量并非完全由影像長板推動,在小雷看來,長續航、強品質和品牌影響力才是高銷量的密碼。后來的紅米Note系列分成兩路,雙數主打性能,單數主打影像,前者更是從Note系列獨立了出來,變成了今天的Turbo系列。
(圖片來自小米商城)
對于中端機要不要專注影像這件事,有的品牌也曾糾結過,最終還是決定了把目光放在了影像之外的地方,Note系列維持長續航和影像,Turbo主打性能和堆料,一個主打線下,一個主打線上。
2000元價位段里,廠商更愿意把成本堆在處理器、電池、存儲等容易被線上消費者感知的部分,影像往往是“能用就行”。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在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消費者購買智能手機關注因素中,按消費者的關注程度由高至低排序,依次為運行內存、存儲容量、續航能力、充電速度、價格、尺寸、手機外觀、CPU類型、品牌、屏幕分辨率、攝像頭像素和手機贈品,前三者受消費者關注程度分別為36.49%、33.45%和32.92%。
換句話說,影像并不是線上消費者最看重的,尤其是2000元價位段的手機,確保日常使用足夠流暢、續航能力足夠長、內存和存儲足夠大、手機足夠耐用,以此為基礎發展的旗艦級影像能力,才能夠成為一臺手機的決勝因素。
有嚴格的成本控制,中端機想要做旗艦級影像,小雷認為發展空間不大。相反,定位更高的旗艦機,才離不開影像能力的加持。
好在,realme意識到了影像不能從中端機抓起,今年MWC(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中,realme就展出了他們的“ULTRA”機型,配備一英寸影像傳感器,支持10倍光學變焦,還可以外接相機鏡頭。有消息稱,這款“ULTRA”機型的量產版本可能會在2025年5月或6月亮相/上市,可以看作是真我品牌認真探索影像的一次。
(圖片來自realme)
或許,想要讓市場認可realme數字系列,首先要樹立旗艦影像的影響力,打造完善的線下體系,才能夠讓“中端機卷旗艦影像”這件事變得更加順利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