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於建東
閱讀,是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題。
我們先把眼光轉向古代。歷史上提到的閱讀,一般稱為“讀”,即吟誦。站在閱讀的角度看閱讀,吟誦,其實是有著具體的技巧和方法的,它包括了誦、錄、校、疑、入味以及“大其心”而“使自得”等不少學問。這些方法體現了古人對閱讀深度和廣度的追求,以及對知識獲取和智慧形成的重視。
我們的先賢對于閱讀這門子事兒的理解和教誨,不僅充滿了智慧,也不失諸多的幽默。“一時勸人以言,百世勸人以書。”書是用來讀的,古人把閱讀托舉到了“百世勸人”的高度。明代陳繼儒提及閱讀場合,謂之“燈火紙窗修竹里,”無處不可。如果要探究閱讀對人生的影響,那么顏真卿會直白地告訴你,“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而在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謙的眼中,閱讀則被他視作老友相逢,“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他盛贊讀書之好,極寫讀書之趣。同樣是說閱讀,宋天子趙恒就有點夸張和詼諧了,他勸大家說“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你想,連皇帝都來勸讀了,況且還把閱讀和娶妻這么重要的人生大事關聯在了一起,這就有點“茲事體大”的味道了,這該催生多大的一種閱讀源動力啊!
開篇之所以先討論古人對閱讀的若干態度和見解,原因是要以此引申到當下我們對閱讀的關注和舉措。尤其是涉及到全民閱讀這個面對面的生動課題。神奇的是,我們的古人早早的也有了全民閱讀的概念,那些歷朝歷代蜚聲海內外的各種逼格的“雅集”便是,比如著名的西園、蘭亭和滕王閣。只是,那時的全民閱讀還是有那么一點點局限性。
全民閱讀是閱讀目標的終極呈現,它涵蓋了閱讀導向、閱讀普及、閱讀視野、閱讀貢獻和閱讀能效等多個維度。那么,面對瞬息萬變的全民智慧消費、知識取向和價值追求,我們錫山又是如何來破解和泛化全民閱讀這個宏大的社會命題的呢?
01.從“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現在流行一個時髦的概念,叫做全生命周期。顧名思義,就是從生命之初到生命終點,形成一個閉環。更加時髦的說法還有,就是“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閱讀的“最初一公里”在哪里?古人謂之“勸學”。洋洋灑灑,浩如煙海,古人給出的各種勸學忠告和勸學場景,不勝枚舉。用我們現代的理解就是宣傳發動,普及閱讀。何為“最后一公里”?我們似乎比古人更具手段和條件支撐,這就是閱讀空間和閱讀終端的不斷布局和延伸,要讓人們在更廣泛意義上被閱讀環境和閱讀氛圍包圍捕捉,沉浸其中。
來看幾組數據。
錫山有個全民閱讀辦。針對全民閱讀“最初一公里”,他們聯合各機關單位成立“全民閱讀推廣聯盟”,全力塑造“一部門一品牌”的特色閱讀形象,從閱讀理念和閱讀行為培植的源頭,全面激發不同群體的閱讀動力和閱讀熱情,更廣泛,全覆蓋,可謂用心良苦。比如區文體旅游局的“錫客有約”以優質的閱讀供給推動全社會形成“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友好氛圍;比如區農業農村局的“新時代鄉村閱讀節”以閱讀賦能鄉村振興,結合豐富多彩的鄉村閱讀活動,進一步激發全民閱讀熱情;再比如區殘聯的“彩虹計劃”殘疾人閱讀活動聚焦特殊群體,組織引導廣大殘疾人積極參加讀書活動,推進全社會文化自信自強……
同樣,如何攻克全民閱讀“最后一公里”?錫山也早就有了自己的布局和打算。錫山人自有錫山人別樣的努力。相關資料顯示,截至目前,錫山區擁有1個國家一級圖書館、9個鎮(街道)圖書館、24家鐘書房、109個農家書屋、152個職工書屋、138家實體書店,系統建成“總館(區圖書館)+分館(鎮、街道圖書館)+服務點(村、社區農家書屋及其他公共閱讀設施)”的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實現了全區閱讀資源的有效整合、統籌利用和共建共享。24小時自助圖書館和自助借閱設備全天候開放,無論是深夜還是凌晨,讀者都可以隨時前來借閱或歸還圖書,享受閱讀的樂趣。創新結合“閱讀+咖啡”“閱讀+美術館”“閱讀+景點”等概念的新型閱讀空間。這樣的創新和規模,最大程度的實現了留燈、留情、留人和留心的全民閱讀深度關懷。
與此相呼應,我們也關注到了2024年4月18日江蘇省發布的《2023年度江蘇居民閱讀狀況》。公布的數據顯示,從公共閱讀服務的角度來看,江蘇省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閱讀設施的使用率上升。2023年,居民閱讀服務設施使用率為44.17%,比去年上升14個百分點。二是閱讀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推進。2023年,居民居住地附近實體書店建設比去年提高了8.12個百分點,特別是城市書房、圖書館驛站、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閱讀角等新型閱讀空間提高了4.2個百分點。三是閱讀活動滿意率上升。對使用閱讀設施的居民調查顯示,有93.59%的居民對閱讀活動感到“滿意”,較上年上升1.85個百分點。這三組數據恰恰從更高層面印證了錫山基層的全民閱讀貢獻,也展現了錫山全民閱讀在更高更廣更深層面的同頻共振和價值走向。
02.全民閱讀,兼容大于爭奪。
2024年的4月23日,我國第二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布。報告有三個數據刷新了人們的閱讀視角和閱讀觀念。第一個數據說的是,2023年,我國的人均紙質閱讀量為4.75本,比去年略有降低,降得不多,反正是降了;第二個數據說的是,去年底為止,我國有三成以上國民通過聽書方式閱讀;當然,更為亮眼的當屬第三個數據,閱讀調查報告最新公布,我國公民的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達到80.3%,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就有80個人不同程度不同時間的參與或使用了數字化閱讀。
一個是聽書。聽,代表了閱讀感官發生了重要改變。另一個還是看。但是看的方式已經天翻地覆,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有了接觸率80.3%的超高比重。
從“一書在手”到“一屏萬卷”,從“電子閱讀”到“有聲閱讀”。錫山數字閱讀的大幕已經全面拉開,數字閱讀如潮水般涌來,勢不可擋。電子書、有聲書、網絡原創文學作品、廣播劇(節目)乃至在線課程,樣式繁多,形式靈活。數字閱讀一時間到了crazy的地步。也正因如此,錫山全民閱讀也如虎添翼,有了新的籌碼和底氣。
的確,從錫山的全民閱讀實際來看,這些年飛速發展的閱讀模式和閱讀媒介,使得錫山全民閱讀的方式更加趨于多樣化和立體化,人們通過手機、電腦、pad、網絡在線閱讀的幾率明顯增多,同時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尤其是出行方式的改變,人們對電子版和數字化閱讀更加有所偏好,此外,聽書和視頻講書等新興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出現,也受到越來越多錫山市民的喜愛。
受益于此,錫山數字化閱讀的聚集效應也加速體現。數字閱讀的發展底層邏輯更加偏向于城市閱讀名片的創設和形成。以2022年1月發起“全民DOU閱讀”為例,錫山單單借助“錫閱讀”抖音平臺開展的互動直播,就成功面向公眾推介三大類九本書籍,涵蓋社會科學類、生活學習類、健康養生類等方面,滿足了各年齡層觀眾多樣化閱讀需求。就當時的效果來看,單場直播活動累計331人參與,獲贊 1.4萬,成功實現“云”上引流,為“全民DOU閱讀”活動擴大了影響,積聚了人氣。“書香漫錫山”成為錫山的一股潮流,一張城市閱讀名片。
事物的發展往往會趨于正反兩個方面。那么,日益發展的數字閱讀會不會徹底打敗傳統的紙質閱讀呢?手機閱讀又會不會全面搶奪線下閱讀空間的讀者呢?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程煥文在接受央視“新聞1+1”采訪的時候直言不諱,他的觀點是,“數字閱讀和紙質閱讀不應該是搶奪的關系,而是一種并存的關系。”從閱讀實踐的發展來分析,數字閱讀比較趨向于個體閱讀,而紙質閱讀通常出現在新型公共閱讀空間,更加趨向于社會閱讀、系統閱讀和沉浸閱讀。坦率的講,就是閱讀是需要氛圍來支撐的,作為閱讀主體的人,更是需要社會化的融合來體現讀者的存在感和互動感。
欣喜的是,這些年來,我們在不同場合,不同層面,不同主體之間看到了在錫山不斷“生長”的新型公共閱讀空間。在錫山,“城市書房”遍及全區各街道鄉鎮,各類小而美的閱讀空間在居民家門口呈現;152家單位、企業建立了自己的閱覽空間,103個與自然共生的農家書房和一座座社區的不打烊智能書柜不期而至……
這里有:
憑借美學設計實力破圈的農家讀書空間——歸房書屋,憑借鄉村美學與百姓心連心的農家書屋“蓮心書房”。
東港鎮的“城市書房”,錫山首家真正意義上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時下,這個書房面積約3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100余人閱讀,內藏書量達18000余本,各類報紙期刊達100余種。
當最潮商業和最美書房不期而遇,西西弗書店無疑是頂流的商業閱讀所在;而在“矢量咖啡”里享受“蒲公英悅享空間”的鬧中取靜,又是另外一種高級而平樸的受用。
探尋映月湖映月書房,她靜靜的鑲嵌在錫東新城映月湖畔,和當地迷人的草泊、花園風景相映成趣,融為一體。如何從“網紅”跨步“長紅”,也許是她們下一步要研究和堅守的重要命題。
作為錫東新城核心的錦安社區書屋,另辟蹊徑,滿滿的打卡情愫,被孩子們稱為“心愿書柜”的智能書柜,它24小時在崗,還能讓你享受到“定制書籍”之妙。
而坐落于中鐵一局集團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城軌書吧”,無論從江蘇省工會“職工書屋”的示范點去觀察,還是從錫山企業書房領頭雁來看待,都體現了企業讀書和企業讀者的別樣情懷。
錫山,一座城,因全民閱讀而變得書香四溢,溫暖可親……
03.永遠的“蒲公英”。
“蒲公英”,這朵看似平凡的小花,實則蘊藏了豐富的寓意。如今,“蒲公英”這個名字跟錫山全民閱讀深切關聯,“蒲公英”計劃,已經植入到錫山全民閱讀的每一個場景里。她所代表的勇氣、自由和堅持,正帶領錫山全民閱讀在深度、廣度和長度的跑道上實現自我嬗變和完美升華。
閱讀無界。
因為“蒲公英”,錫山全民閱讀的能量事件正在熱烈生成。
且看錫山,著力打造閱讀、文化活動、親子時光三位一體的“蒲公英閱享空間”,“閱讀+”,一個互聯網化的全新戰略,全方位推進錫山全民閱讀,基于城市書房的全民閱讀成為錫山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2019年啟動的錫山文創書展,品牌升級為“蒲公英讀書行動”,成為錫山區又一張文化名片和重要文化舞臺。
第三屆蒲公英讀書行動,以“閱讀經典 傳承百年”為主題的閱讀節首次與錫山文旅消費節聯姻,累計開展“紅色經典閱讀”“紅色詩詞大會”“閱讀進社區近企業”等六大系列800余場閱讀活動。
第五屆蒲公英讀書行動上,全面啟動江陰-錫山-惠山閱讀聯盟。三地攜手成立閱讀聯盟,是升級版的全民閱讀樣本,也是開啟閱讀設施共享、品牌活動共建、閱讀志愿共促的再啟程。
建成映月書房、月溪書院等“鐘書房”優質閱讀空間14家,獲評全國“雙服務”先進集體1個、省五星級農家書屋5家,累計開展蒲公英閱讀節、錫山閱讀工程、農民閱讀節等閱讀活動3000余場。多么令人心動的收獲!高質量閱讀和高附加值閱讀恰逢其時的成為錫山全民閱讀的時代主題。
放眼錫山,一個個書香馥郁、溫馨便捷、智能多元的現代化城市書房如雨后春筍,不斷呈現在群眾面前。全民閱讀深刻融入市民的生活,她正在以全覆蓋的終極設想高歌猛進,成為錫山文化消費的時尚之約。突出“全域、全民、全媒”特色,注入3A理念,展現全民參與、全域聯動的特點,構建濃厚的全民閱讀氛圍和鮮明的閱讀品牌,讓我們一起見證“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生活方式在錫山蔚然成風。
全民閱讀,就像那朵被寄予厚望的“蒲公英”一樣,在出發,在擴散,在傳遞……
作者簡介
於建東,江蘇無錫東港人,經濟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無錫市錫山區作協理事。作品散見于《科技日報》《青春》《山月》《大連日報》《江南論壇》《無錫日報》等報刊和網絡自媒體。
關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