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從此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并確立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勝勝利的道路。紅軍在這一實踐過程中,形勢發展迅猛,不斷地擴大根據地,星星之火很快成燎原之勢。因此,當時成立的紅一方面軍決定攻打吉安,將贛西南根據地連成一片,進而奪取江西全省的戰略部署。
吉安,古稱廬陵。地處贛江中游,是贛西地區的中心城市,水路交通發達,溯江而上可到贛南重鎮贛州,沿江而下可達江西省會南昌,是連接江西南北的交通樞紐。更重要的是這里全被紅軍建立的根據地包圍,西面是井岡山,東邊是東固山,南臨神崗山與禾水,北踞螺子山、真君山。是個山水環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之地,且扼南北交通要道,更是當年中央蘇區軍事要地和交通樞紐,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當時,駐扎在吉安的守敵還是比較強大,他們憑借半圓形贛江天塹防線,扣留了江面上所有的船只,封鎖碼頭,禁止水上交通。尤其是在城郊各個山頭修筑了炮臺、碉堡、戰壕等堅固工事,又挖了7道壕溝,埋了竹釘、暗樁,架設了鐵絲電網,形成了堅固外圍縱深防線,并吹噓吉安城是“金城湯池”、“可保無慮”。因此,紅軍在前面數次攻克吉安城,只是取得了局部勝利,并沒有全面攻入吉安城。
直到1930年秋,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決定對吉安發動全面總攻,發動吉安城周邊廣大群眾積極參軍參戰,組織各種支前和戰斗隊伍,配合紅一方面軍奪取吉安??偣ゼ渤堑拿畎l出后,紅軍和10萬赤衛隊、少隊員向吉安城發起凌厲的攻勢,各路隊伍向敵陣地猛沖,有的提著禾草,有的拿著柴刀,有的扛著木板和樓梯,在土坦克(用棉絮裹裝的獨輪車)掩護,沖到鐵絲下,雙方展開肉搏戰,激戰數小時鏖戰,終于突破守敵防線,紅軍大部隊攻入吉安市內,吉安宣告攻克。
紅軍自從在江西建立根據地以來武裝奪取區域最大的中心城市,極大地鼓舞了江西人民的革命熱情,開創了根據地區域斗爭的新局面,為此,根據地人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紅一方面軍高層領導人在吉安最大的廣場召開慶祝大會,會上提出擴大紅軍隊伍的口號,各縣、區成立擴紅委員會,各地青年爭先報名積極參加紅軍、支援前線,涌現了許多父母送子,妻送郎,父子兄弟爭當紅軍的感人事例,這一天,吉安縣臨江塘尾下流坊村的李作鵬與富田鄉陂下村的胡立教(兩個村現在都屬于吉安青原區),兩位都是16歲的同齡青年加入了紅軍隊伍。
下流坊村
下流坊村人李作鵬,1914生于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其由于他家孩子多,人又忠厚老實,寡言少語,實心待人,年復一年的早出晚歸,耕種田地。他專心務農,深耕細作,把田地種得還算好,因此,在這個村子里其它人眼里,他家也是算得上比較殷實的家庭。因此,李作鵬小的時候為了他能寫上自己的名字和算一些簡單的數,便送他讀了一二年書,隨后,便叫他回家下田干農活,早上一大早起床放牛,到山上砍柴火,田里采桑葉,到野外去撿豬草,一到農忙的時候,那幾乎就不用上學,天天擱家里幫著父親操作田里的農活。
李作鵬長到十來歲的時候,因個頭長得較高,而且各種農活樣樣拿手,村里人都夸這孩子將來是干農活的一把好手,此時,紅軍來到村里發動群眾攻打吉安城,各村都要組織赤衛隊,還有少先隊,時年15歲的李作鵬因個頭高,鄉政府指定為少先隊長,進攻吉安勝利后就報名參加了紅軍,從此開始了他的革命道路。
陂下村的胡立教,1914年出生于村里一個比較殷實的家庭,其出生地陂下,顧名思義,即水陂之下。這個村莊傍富水河而建。早年富田街先民在少傅山腳下攔河筑石陂一座,因村莊建在其下游,故名陂下。其實這個地方地理環境很好,富水河流經此地轉了一個大彎,匯水如潭,河面突然變得狹窄如溪,故又名為潭溪,百姓視其為風水寶地。
胡立教舊居
當時的富田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縣級蘇維埃政府駐扎地,因此,小小年紀的胡立教就加入了團組織,隨后擔任鄉兒童團長,在紅軍進攻吉安城的時候,他還擔任了少先隊中路指揮部副指揮、指揮,率領這支隊伍戰斗在前線,冒著槍林彈雨,協助打掃戰場,掩埋烈士遺體,戰地表現突出。因此,他參加紅軍后很快就得到提拔,先后擔任特務團宣傳分隊長、二連副政委等職務。
更為湊巧的是,李作鵬與胡立教兩位同齡的小同鄉,同一時間參加紅軍,幾乎是同一時間調入一個部門工作,而且這個部門不是一般的部隊,先是叫紅軍無線電總隊,后更名軍委二局,二局下屬有一科破譯科,二科是譯??疲圃趥陕牽?,在紅軍長征期間,兩人分別擔任二科和三科的科長。特別是胡立教擔任偵聽科的科長,是非常重要,在長征途中,偵聽科共有四部接收敵人電報的電臺,此停彼開,輪流值班,24小時不間斷地接收周圍敵人電臺的電報,破譯國民黨800種密碼,獲得了大量情報,為紅軍逐步扭轉戰局作出了重要貢獻。長征結束后,得到領導人高度評價。
當然,李作鵬所負責的譯??埔卜浅V匾?,據他自己回憶說,獲得情報的途徑有幾種,首先是從抓獲的俘虜中繳獲密電碼本,還有打入敵人內部地下組織人員獲取敵密電碼,還有在作戰中,突擊敵指揮所,收集敵人譯好而未銷毀的電報,或是翻譯了一半的電文底稿,對照文字和組碼,推譯密碼。這樣,兩個同鄉在同一部門工作相互配合,破譯許多敵無線電密碼,紅軍高層領導人對敵人的作戰方案和行動了如指掌,由此迅速、果斷地確定有關行動的決心和部署,贏得軍事斗爭的主動權,他們可謂是功不可沒。
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李作鵬與胡立教兩位同一部門的同鄉便分道揚鑣了,抗日期間,李作鵬分在在八路軍115師機關任職,先后擔任師司令部偵察科科長、作戰科科長,解放戰爭任參謀處長。在遼沈戰役期間他從后臺走上了前臺,成為一線作戰的軍事指揮員擔任43軍軍長,屢立戰功,渡江戰役后,他領兵南下,相繼指揮解放海南島等戰役,也是戰功卓著。建國后李作鵬歷任兵團參謀長、中南軍區軍政大學副校長等職務,1955年授銜時,他被授予中將軍銜。后來身居高位的李作鵬做了不少錯事,他被撤銷一切職務被判刑17年,在此我們按下不提。
再說二局偵聽科長胡立教,由于他帶領的科室起到了“千里眼”、 “順風耳”的巨大作用,紅軍長征到達延安后,就晉升為軍委二局副局長,隨后進入延安抗大深造,畢業后,組織派他到新四軍軍部擔任司令部參謀處第三科(通信科)科長兼無線電總隊長。負責全軍通信工作,期間他培養了大批通信干部,后稱“三山辦公室”,又稱“胡立教辦公室”,他擔任負責人。在他領導下,新四軍通訊情報部門擔當起戰區技偵情報保障任務,為保障作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皖南事變時,胡立教領導的這支隊伍表現很好,在危險的情況下,空中電波沒有中斷,及時發出電報,根據首長的指示,砸毀電臺和其他通信工具,銷毀聯絡文件和其他通信資料,進行突圍。他帶著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攀越了很陡的山崖,從槍林彈雨的重兵包圍圈中,向蘇南方向成功突圍。
解放戰爭期間,胡立教繼續留在華東地區工作,先后擔任華東局社會部副部長、統戰部部長等職務,為淮海戰役以及渡江戰役做了大量的支前參戰工作,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后來他成為一名正部級領導干部。
嚴打期間
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胡立教有個兒子,名叫胡曉陽,他仗著父親的名聲生活腐化,逐漸墮落,并且生活作風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胡曉陽不僅不改正缺點,反而以此為榮,他愛好攝影,利用自己的攝影技術做了很多有違倫理道德的事,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引得人神共憤,此時正值“嚴打”期間,有群眾反映了胡曉陽的罪行,公安機關依法逮捕了胡曉陽。被捕后,胡曉陽的態度非常蠻橫,甚至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犯下的罪行有多大。
中間為胡曉陽
按照當時的情況,身為高干子弟的胡曉陽等人的行為,是有些“罪大惡極”的味道,此案在上海影響很大,最后在靜安體育館召開了公審大會,胡曉陽因為影響極壞、民憤極大被當場判處死刑,這位高官之子最終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胡立教夫婦塑像
2006年7月3日,胡立教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2歲。后人評價,他奮斗了70多個春秋,忠心耿耿,對工作極端負責,講原則,顧大局,他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生活儉樸,不計名利,他精彩的人生華章值得后人敬仰!但他兒子的結局令人噓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