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主要為大家“云”關于山西的人文歷史和地理風情。
1840年,是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線。
戰場上的清軍(影視劇照)
從滿清1644年入關到1840年,山西境內的戰事主要集中在清初期,戰事以“反清”為主。及至“康雍乾”,山西境內社會趨于穩定。由此可以看出,在滿清入主中原后,一方面民族矛盾和民族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另一方面,隨著清王朝政權的穩固,國力逐步達到一個鼎盛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也基本穩定,社會也步入一個相對和平發展時期。
在清初,山西境內有代表性的重要戰事如下。
戰場一:大同
位置:今大同市
戰事:李自成部李過攻打大同之戰
簡介:李過為李自成之子,同時也是李自成的得力干將。公元1644年六月,駐守大同的明將總兵姜瓖接受清廷旨意,改明崇禎年號為清順治年號,正式降清。八月,李過帶領農民軍從陜西府谷東渡黃河,進攻大同。此時大同由清將固山額真(都統,旗的最高長官,執掌一旗之戶口、教育、軍事等)葉臣駐守。雙方在大同展開激戰,李過農民軍傷亡過半,退據河西綏德。
戰場二:大同
位置:今大同市
戰事:姜瓖反清大同之戰
影視劇中姜瓖形象
簡介:史稱“ 戊子之變”“姜瓖叛亂”“姜瓖大同反正”。公元1648年冬,在山西大同駐守的原明朝將領姜瓖舉兵反清復明。山西晉北、晉中等地紛紛響應。清順治帝派英親王哈濟格載紅衣大炮圍攻大同。雙方相持至第二年八月,城內彈盡糧絕,兵民饑餓,姜瓖部將楊振威殺姜,獻城投降。哈濟格入城后,下令屠城。城內官吏兵民盡行被誅,同時城垣被削五尺。
戰場三:交山
位置:今太原市樓煩縣、呂梁市交城縣和方山縣的交界區
戰事:交山反清之戰
簡介:明朝末年,交山農民起義軍占領交山,配合李自成克寧武、攻北京。李自成兵敗后,交山義軍繼續堅守交山,開展反清斗爭。1648年,山西巡撫對交山義軍分路圍剿,義軍余眾撤離交山。隨后,姜瓖余部再次占領交山,長期堅持抗清。1671年,交城知縣趙吉士采取“保甲圍練法”,逐漸削弱了起義軍的群眾基礎,義軍被各個擊破,最終被官府鎮壓。
戰場四:河東
位置:今運城市以鹽湖區、永濟市為中心的一帶
戰事:河東反清之戰
清軍檢閱
簡介:1648年,姜瓖大同樹旗反正,省內反清復明的隊伍群起而應之。轉戰在晉南的義軍虞允和韓昭宣相繼攻克了蒲州(今永濟市)、河津、臨晉(今臨猗縣境內)等地。清廷恐于起義軍的聲勢,急調陜西總督孟喬芳馳援。虞允和韓昭宣帶領義軍殊死相搏,終因寡不敵眾,傷亡7000余眾。最終韓昭宣陣亡,虞允在隨后的與清斗爭中漸處弱勢,最后不知所終。
到今天為止,關于山西古戰場的系列就基本完結,本號隨后將推出總結篇《山西古代發生過800多次戰事,看看你的家鄉是不是古戰場》。
感謝您的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