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彭博社報道,土耳其正致力于與中國合作,共同開采稀土元素的礦藏。要知道,早在2022年,土耳其官方宣布發現6.94億噸稀土,可為全球用1000年。當時該消息在國內也是引起一片嘩然,質疑聲不絕于耳。
- 不過,現在全球出現個奇怪的現象是,昨天喊綠地有6億噸稀土資源,今天喊土耳其有可供全球100年使用的稀土。問題是:你倒是開采啊?你倒是精煉啊?你倒是提取啊!看來伴隨著中國對稀土出口的管制,某些國家庫存稀土已經用的差不多了,也就是說東大限制稀土出口的威力開始逐步顯現了。
這里估計很多人可能都不太理解,明明國外發現那么多的稀土資源了,為什么我會說這會兒才是我國限制稀土初級制品出口發威的時候?因為多數人只看到有稀土礦,并不懂得想要有稀土用就要涉及到三個問題:開采、精煉和冶煉提取。接下來我逐個做下分析:
1、開采。先說最近比較火的格林蘭島,稀土高豐度但資源相對很分散,看似幾億噸資源,其實具備開采價值的可能就1億噸左右,而且多在山區。我記得沒錯的話,格林蘭是峽灣地貌吧?在峽灣地貌的山區開山鋪路進礦區,難度應該不比318青藏段低吧?當年我們青藏公路造了幾年?
- 土耳其目前沒查到具體礦產信息,但是有人說土耳其屬于分布廣豐度低,但總體資源量大。這不就跟咱們國內鐵礦的局面一樣嗎,國土資源調查出來的鐵礦,幾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都有,但是豐度不高,品位不高,開采成本高,不如直接進口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劃算,這不就一個道理么。
2、精煉。換個說法就是提升原始稀土礦中稀土元素豐度,這在稀土冶煉行業中是第一道難關。無論你有什么辦法去提升稀土元素豐度,但伴隨的一定是大量的廢渣。從邏輯上來說,提升稀土礦中稀土元素豐度,要做的就是去除雜質,雜質去除的越多,剩下的礦石中稀土元素豐度就越高。而稀土礦基本上都是伴生礦,伴生的可能是鋁礦,也可能是鉀,鈾,釷,錫等。于是,我換個角度來說,冶煉提取完這些主礦之后剩下的礦渣,不就自然而然的提升了稀土元素的豐度了嗎?
- 看似簡單,實際上,除了中國,玩這種方式的精煉,誰都很難做到。稀土的自然富集實在太低了。以前我看到過說法,是每生產1公斤稀土鹽(稀土元素半成品),工業鏈上就要有數十噸鈾、釷,數千噸錫,上萬噸鋁產出。而這些產出,要能在市場上消化掉才能有效降低稀土生產成本,甚至可以說,一家稀土精煉廠,其稀土精煉礦的產出就不能成為這個廠的主要收入來源了,只能作為副產品產出。
以電解鋁廠為例,即使這家廠有伴生稀土鋁礦冶煉的能力,年產百萬噸鋁的情況下,可能年產出的精煉稀土礦折算稀土鹽產能也就百來公斤,再折算到純稀土單質,可能就幾十公斤。因此當這家廠的鋁打不開銷量,賣不出去時,精煉稀土礦自然就無從可談了。然而現在金屬鋁價格呢,就一直在海外電解鋁成本線上徘徊,而國內通過規模效應+相對低廉的電價,還有國內龐大的制造業消化能力,日子還是比國外好過不少了。自然而然,我們通過這種方式去成規模的富集稀土,那成本可比國外小太多了。要知道海外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過去十年間可是已因成本問題,關停好幾家鋁廠,而產能份額,全給中國鋁業等國內巨頭給瓜分了。
當然,這只是鋁這一項,實際無論是鉀,鈾,釷等,都存在類似的博弈套路,給某些國家擺下一道無解的題:你要不要精煉稀土?精煉吧,主礦產品跟中國卷搞不好不賺錢不說還卷不過,不精煉吧,中國又出口管制,沒得用。
3、提取生產。在過去,我國其實稀土出口相當一部分是富集精煉后的稀土礦,自行提取生產因為沒有技術,幾乎沒幾家企業搞。也就是說,稀土礦產部分,才是真正的原料出口型經濟。但是這么多年冶煉行業發展下來,提取和分離稀土金屬已經不再是難點,而且產能也是飛速提高。關鍵在于,我國是全產業鏈國家,不一定每行每業都國際頂尖,但也起碼是解決有無問題了。于是提取和分離的稀有金屬,即使國家限制出口,國內產業也能一口氣吞下,成為內需資源,至于出口創匯,這不是有各種產品出口嗎,國家限制的是稀土金屬礦和稀土金屬原料,可沒限制含稀土元素的產品出口了。
后來鎵限制出口的套路,幾乎就是照搬了稀土這招。只不過鎵屬于新興材料,近二十年才開始嶄露頭角,而稀土是傳統稀有原料,過去幾十年我國出口稀土礦硬生生從稀土儲量占全球九成賣到現在只占全球儲量七成,各國都儲備了不少稀土礦供自己消耗,因此限制稀土原料出口導致的后效,反而比限制鎵來的更晚。
- 當初,我在提出鎵限制出口的國家策略分析時,就有人提出,明明限制了原料鎵出口,但是國際交易市場上鎵的價格依然穩定。現在稀土其實也是一個情況,明明各國都缺,但是國際市場價格仍然是比較穩定的,很多人往往以這一點來反駁我。
但是國家這招限制出口,打擊的并不是全球經濟市場啊,它打擊的是其他國家一些無法在他國進行的生產活動,比如軍用目的,或者無法交中國生產的特殊行業,但是這方面的稀土和鎵、鍺的用量,還不足以左右全球市場價格。
其次,無論是稀土還是鎵、鍺,我們都掌握了絕對主動權,國內生產鏈足夠消化國內的礦產,因此投入海外的是產品而不是原料,沒道理我們主動漲價,推高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吧?
- 實質上,他國買不到原料只能買到產品,我們其實已經對這方面形成了壟斷,但是這并不違反WTO貿易準則,一句話就能堵死一些國家的口吻:我國是全產業鏈國家,我國自產原料連我國自己的生產企業都不夠用的,每年還要進口原料,我們不再出口原料這很符合國際市場規則和供需規律。
可以說,現在全球稀土元素遍地都是,但是它不是你挖出來就可以直接用的。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那就會搞不懂邏輯了。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芯片主要原材料是單晶硅。硅元素地球上到處都是,那么為什么美國可以卡中國芯片產業?是因為中國缺硅元素嗎?
- 所以,其實現在全球各國,都只能玩這種今天發現稀土大礦,明天發現富鎵礦,來忽悠東大,試圖讓東大開放原料出口。但是吧,你這種套路都是千年前老祖宗玩剩下的,大家還是抱上半個西瓜,看東大咋玩他們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