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見過世面的人,一點破事就發朋友圈。”
你贊同這個觀點嗎?
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先說一位身邊朋友的故事。
我的這位朋友,她平時很愛在朋友圈上記錄生活,最近卻關閉了朋友圈。
她說有次發照片分享心情,沒想到大家的關注點全在她的脖子上。
有人說你怎么老戴這條白金項鏈炫耀,有人說項鏈閃瞎了眼,求別戴了。
甚至我們有位共同的朋友,私下也悄悄問我,你看她經常在朋友圈曬那條價值不菲的項鏈,難不成是被哪位土豪包養,不敢摘下吧。
殊不知,那條項鏈是她外婆去世時留給她的。
每當想外婆的時候,或經歷了特別的事,她都會拍照留念。
魯迅先生說過: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你眼中的世界,有時并不是你想的那樣。
而一個人最大的惡意,就是將自己的理解強加于別人,并一直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如圖,這是一張愛因斯坦的臉型面具。
這張臉是凹進去,還是凸出來的呢?
你一定會說是凸出來的。
沒錯,它看上去就是凸出來的。
而下圖是這個面具的側面視圖。
這樣看,它竟然是凹進去的臉。
其實這是BBC(英國廣播公司)一檔節目中提到的例子,為什么看第一張圖會讓你產生錯覺呢?
認知學家解釋:
由于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凹進去的臉,因此頭腦中無法形成凹進去的臉的圖像。
所以說,僅憑一個側面去評判人的全貌,很容易,但也很不公平。
同理,很多事,你能看到的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你無法感同身受,是因為不曾經歷過,所謂的真相也只不過是你以為。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很多人習慣以自我想法來猜測事物本身。
之前,一張女性工作人員身穿一件黑色吊帶裙,在窗口辦理業務的照片在網上流傳。
上班竟然不穿工裝?
如此隨意的作風,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網友認為這位工作人員很不專業,穿成那樣辦公實在有礙觀瞻。
然而我們不知道的是,她其實當天已事先請過假。
當她換好便服準備離開,正巧有人前來辦事。
為了不耽誤對方,她推遲離開,臨時受理了業務。
本是助人為樂的暖心行為,卻被人誤解拍照曬到網上。
心理學上,有一種“投射效應”:
指人常常出現一種錯覺,習慣以自己內心的所想、所見為標準,以此來分析和判斷他人,并以為對方也是這樣。
這種現象,很可怕。
還記得那位輕生的安醫生嗎?
安醫生夫婦和兩個男孩在泳池里發生爭執。
男孩的家屬鬧到安醫生的單位,讓領導開除安醫生。
之后,一條沒有前因后果、只剪輯部分事實的,“疑妻子被撞,男子竟游泳池里打小孩”的視頻在網上瘋傳,掀起一場輿論暴力。
針沒扎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被扎的人有多痛。
安醫生遭人肉搜索,幾天后她不堪壓力而輕生。
那些鍵盤俠,可曾想過,當你不明真相卻妄加評論、對無辜者口誅筆伐時,就是對惡的推波助瀾,都可能成為壓死無辜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難以撼動。
很多時候我們口口相傳的那個人,可能并不是真實的他,而是我們臆想中的他。
你眼中節省每一筆開銷的吝嗇鬼,也許是因為他把所有的存款都寄回了家;
你口中背名牌包的拜金女,實際上常常犧牲周末時間,賣力工作;
你所以為的一臉冷漠說話刻薄的領導,在危急時刻卻正義感爆棚特別有人情味。
反過來也一樣。
那個總是對你和顏悅色的人,也可能是伺機而動的壞人。
同樣的,在朋友圈發自拍一定就是自戀型人格嗎,發旅行照一定就是裝嗎?
有時你想發朋友圈傾訴生活的難,卻被指責矯情、玻璃心、抗壓能力差……
“是啊,誰的生活不苦呢,破事一堆,不值一提。”
最難過的,是沒人能理解你的心情。
現代人的快樂和悲傷都需要一個出口,發朋友圈的初衷本是記錄生活和分享心情。
其實啊,曬出閃閃發光的證書,是埋頭苦干一年的結果;雙十一剁手買的大牌化妝品,是加班熬過無數個通宵的戰利品。
所以,你沒辦法否認,這些結果對發朋友圈的人的特殊意義。
而有些人卻硬生生把它判定為炫耀,卻忘了那些文字和圖片下雀躍的欣喜。
那些渴待被看見的,完整和真實的自己。
我想到這么一個故事:
一女孩把新買的 iPhone 手機放在鋼琴上,她同學看到后說:
真能裝! 把手機放這么顯眼的位置。
女孩笑笑說:
我彈著80萬的鋼琴,你卻只看到一個7000塊錢的手機。
俗話說,眼界決定境界,越以自我為中心,眼界越是狹窄。
一個人看不慣的東西越多,他的格局也就越小。
當你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見過的世面越來越多,你會意識到:
很多用奢侈品的人沒有在炫耀,開豪車住豪宅的人也沒有在炫富,秀恩愛曬娃和炫升職也只是分享喜悅而已。
那就是平日里他們最正常的生活,我們無須多加議論,看不慣可以屏蔽。
我平時也愛發朋友圈,幸運的是無論發什么,朋友們都能給予理解,偶爾調侃也無傷大雅。
我很珍惜這些善意和包容,也常常給他們的朋友圈點贊。
我認為,人與人之間,所有偏見的造成,都只有一個原因:這些事沒發生在自己身上。
可能在你眼里微不足道的東西,卻在別人的世界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你沒經歷過別人的生活,也就沒資格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人生。
我很認同這段話:
你走進過布達拉宮,見到最近的藍天和最白的哈達,就會對生死有不同的見解; 你從塞維利亞大教堂游歷過一圈,就不會以為失去一個前男友,就失去了整個世界; 你在華盛頓住上幾個月,就不會再有狂熱的西方崇拜。
當然所有的這些,不是為了讓自己在下次聊天的時候秀優越感;
而是為了在任何時候,都能從容不迫、不卑不亢,包容世間萬物的多樣性,不過于大驚小怪。
看你微信頭像,就知道你很 low 。 看你背名牌包,就知道你愛炫耀。 看你加班至深夜,就知道你愛錢。 看你離婚了,就知道你不顧家。 ……
今后,我再也不想聽到這些非黑即白的幼稚言論了。
不隨意評價他人,不造謠不傳謠,才是一個人深入骨子里的修養。
我愿你我都能互相尊重,不戴有色眼鏡看人。
也愿你我敢于撕下別人輕易貼上的標簽,勇敢做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