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13.53萬億元,同比增長7.3%。狹義貨幣(M1)余額67.1萬億元,同比下降1.4%。流通中貨幣(M0)余額12.82萬億元,同比增長13%。
M1-M2剪刀差減小
多數時間,M1增速與M2增速是交織在一起的。
從過去20年視角看,凡是M1增速明顯小于M2的時候,都是天崩局,比如:
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M1增速掉頭下降,M1-M2剪刀差一度拉大至10%以上;
2012-2014年,M1增速長期顯著低于M2增速,在此時期,大A正經歷了長達2年的慘烈的2000點保衛戰。
2019年之后,M1增速長期顯著低于M2增速,在此期間,我們戴上了口罩,又摘掉了口罩,可是失去的東西再也沒有回來。2024年上半年,M1-M2剪刀差猛然拉大到10%以上。
近期,M1增速已經在快速向0軸靠攏,從9月的-7.4%回升到12月的-1.4%。
我們再重復一下M1-M2剪刀差的分析邏輯,從經濟運行邏輯角度:
資金從下游客戶和金融機構進入企業部門,形成企業活期存款,即M1的主要構成部分;
企業用這些錢進行生產經營,支付員工工資,形成居民定期存款,即M2的主要構成部分;
居民通過消費或投資,將存款轉化為企業活期存款,即M2又轉化為M1,循環往復。
M1通常稱為活錢,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正常情況下,企業、居民會保持良好的生產和消費關系,M1和M2增速保持合理步調。
當M2增速>M1增速時,反映出居民消費意愿低,更傾向于儲蓄,經濟預期較為悲觀。此時M2,M1剪刀差增大。
當M1增速>M2增速時,反映出企業活期存款多,企業經營活躍,企業和居民減少儲蓄,增加消費或投資,經濟預期較為樂觀。此時M2,M1剪刀差減小。
從9月開始,M1-M2剪刀差縮小,是一個改善的信號。
這次不涉及M1數據“調表”
2025年1月起,M1統計口徑將會優化,在現行的M1基礎上,進一步納入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
目前個人活期存款未包含在M1的統計口徑中,因為在創設M1統計時還沒有個人銀行卡,更無移動支付體系,個人活期存款無法用于即時轉賬和支付。隨著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個人活期存款已具備轉賬支付功能,與單位活期存款的流動性相似,應將其計入M1。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的備付金,比如微信錢包、支付寶余額等,都可以直接用于支付或交易,也應納入M1。
調整前,
現鈔(MO)=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O +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準貨幣(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它存款)。
調整后
現鈔(MO)=流通中現金;
狹義貨幣(M1)=MO +個人活期存款+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企業活期存款;
廣義貨幣(M2)=M1+準貨幣(企業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其它存款)。
調整后,M1口徑變大了。本次M1數據尚未調整口徑。
總體看,這次M1-M2剪刀差縮小,是一個改善的信號。
在極度悲觀的環境下,多關注積極的信號,順勢交易。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