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欽州市基層法治建設與民族團結融合的進程中,有一位杰出的踐行者——李欽城。作為壯族的優秀代表,欽州市政協第六屆委員、欽北區人民法院大寺人民法庭庭長以及市政協大寺法庭提案法制工作站負責人,他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扎實的工作,在推動基層法治發展與民族團結進步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雙語”特色司法共育“民族團結花”
作為大寺人民法庭庭長,為了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司法審判全過程,解決轄區老百姓打官司“法律不熟、語言不通、交通不便”的難題,他因地制宜打造國家通用語言為主,當地民族語言為輔的“雙語”特色司法服務,在社區、村委設立法官工作室,組建雙語審判團隊,將庭審搬到村屯、老百姓家中,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還推動建立了雙語法律援助工作站,老弱病殘孕綠色通道、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等便民訴訟服務體系。
2019年以來,大寺法庭共審結3164件案件,法定審限內結案率100%,無一錯案,走出一條符合廣西實情的雙語審判道路,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他所在的大寺法庭獲得“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等榮譽,其個人先后獲得全國優秀法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李欽城(左二)下鄉調解。
踐行“委員行動”助推示范創建
作為市政協委員,李欽城認真踐行“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委員行動”,立足轄區實際并結合法庭職能,積極探索新時代邊疆民族地區司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方法和路徑,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依法保障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他倡導并推動成立全國首個設在派出法庭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司法教育實踐站,探索民族團結與司法審判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如今,該司法教育實踐站也成為了欽州市政協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委員行動的實踐基地。
他還向欽州市政協提交了《關于通過加強法治和教育工作,助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提案》,針對法治教育資源整合等方面提出了切實有效的建議,助力欽州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司法+協商”繪好最大“同心圓”
作為市政協大寺法庭提案法制工作站負責人,李欽城充分發揮政協提案法制工作站聯系群眾、收集民意、協商議政的優勢作用,將“協商于民、協商為民”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融合在一起,發揮委員身份優勢,群眾的微需求、微意見,組織開展微協商,促進問題解決,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委員就在身邊,政協就在身邊;開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詢、普法宣傳、扶弱幫困等便民服務和社會公益活動,引導各族群眾增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凝聚共識畫好最大“同心圓”。
李欽城將日常工作和委員履職緊密結合,注意傾聽群眾意見,及時將問題和建議轉化為政協提案、社情民意,積極通過政協平臺推動問題得到更好解決。在欽州市政協召開的“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專題協商會上,李欽城從大寺法庭設立提案法制工作站以來收集到的欽州市“三大糾紛”調處的現狀、面臨的問題入手,對解決土地山林糾紛調處工作提出意見建議,為欽州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貢獻委員力量。
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繼續關注民族團結進步和基層社會治理問題,履職盡責、為民服務。
來源丨欽州發布
【2025年第7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