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是我國荔枝發源地之一,荔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荔枝種植有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從漢代開始零星種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而真正大面積種植荔枝,就要從明朝進士楊欽說起。
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廉江籍甲辰科進士楊欽被任為翰林編修,當年夏天他離開家鄉廉江赴京任職。在任三十多年任勞任怨,贏得不少美譽。因懷念年老雙親,又目暏朝廷各種弊端,楊欽決定告老還鄉。由于楊欽任職時立下不少汗馬功勞,皇帝便欽賜他一袋種子:“楊編修,這是荔枝種子,種植結果后,果甜枝旺,砍一發十,千年不敗,你拿回家鄉種植吧!另外你回去種植荔枝辛苦,再賜你布鞋一雙,回去穿著走山路保護好腳吧”。楊欽大喜:“謝主隆恩,老夫定不負皇上恩澤,認真種植荔枝。”楊欽拜辭皇上,帶著妻兒起程回鄉。一路上風餐露宿,走了3個多月才回到家鄉廉江石城謝下村。
回鄉當晚,楊欽便找來村長楊二:“阿二啊,這是皇上欽賜給我的荔枝種子,你明天帶我去村周圍看看什么地方適合種植,一定要把這事辦好。”
楊二馬上接話:“聽阿叔您的。〞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楊欽和楊二及村中幾個兄弟便順著村邊周圍查找適合種植荔枝的地方,當大家行至村前的一開闊、地勢稍平的山腳時,楊欽說:“這山坡不錯,土壤貧瘠,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但適合種荔枝啊!”眾人詳看后都十分贊同楊欽的說法。
說干就干,楊欽、楊二帶領村民除草、平整山坡、挖穴、下種子、澆水,每天都不停地忙碌在村前的山坡上,日落西山時依然看到他們勞作的身影。忙了2個多月,他們種下了300多粒荔枝種子。
楊欽在山腳種植荔枝時,發現山腰上有野生果樹,他爬上去一看,有些是荔枝樹,但零零星星。他下山后對楊二說:“山腰上竟然有野生荔枝樹,證明山上適合種植荔枝,但太高難挖穴,你帶人拿些荔枝種子到山腰上然后拋進去,看看能不能生長。”楊二他們便拿些種子到山腰上拋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后,荔枝苗子探出了頭,望著長出的綠芽,楊欽他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楊欽身穿短袖衫,頭戴草帽,腳穿布鞋,一身樸素裝扮,每天天剛拂曉,他便和村民一起到荔枝地里,有時除草、有時施肥、有時澆水,荔枝苗子一天天長大。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已長高的荔枝樹開了新花,和春日田野里的綠草一樣,讓人看了格外舒服。荔枝花清澈芬芳,沁人心脾,楊欽把花和嫩葉采集放在茶杯里,馥郁香氣撲鼻而來,清香氣味使他忘記了種荔枝的疲憊……
當年六月,荔枝樹經過春天細雨的淋浴和夏天暖陽的照耀,迫不及待地走向豐收的季節,荔林鳥鳴唧唧,滿山坡荔枝樹香。荔枝熟了!一串串紅艷艷的荔枝在晨曦下燦若朝霞,楊欽摘下幾個,個大飽滿,果實近圓形,果皮紅色,肉厚多汁,味清甜帶香,他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叧外,楊欽他們發現拋在山上的荔枝種子也長出了樹苗,滿山翠綠,和原有的野生荔枝樹連在一起,十分搶眼。經過700多年的生長,時至今日,這片野生荔枝林是我國內陸現存唯一百畝連片的野生荔枝林,面積近500畝,是中國荔枝考古的魂寶,是荔枝歷史活教材。
為了感謝皇帝賜種子賜鞋的恩澤,楊欽和村民把種植荔枝那座山稱作“謝鞋山”,與他居住的村莊謝下也近音。時至今日,謝鞋山荔枝仍然長勢良好,結果也多,別的荔枝樹砍掉后樹根大多不能發芽,而謝鞋山上的荔枝樹被砍掉后根又會發芽,真是“砍一發十,千年不敗。〞。
楊欽帶領村民種植荔枝成功的消息鼓舞了附近的群眾,他們先后到謝鞋山取經,回去后也種植荔枝,周圍很快種下600多畝荔枝。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的1929年廉江已有荔枝近3000畝。至2023年,廉江吉水、良垌、雅塘等14個鎮已種植荔枝26萬5千畝,廉江真的變成了荔枝之鄉。
作者簡介:
鐘偉東,中國當代作家。著有長篇小說《荔枝熟了》、《紅橙熟了》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