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大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非洲成為中美角逐的重要舞臺,中非關系面臨考驗。美西方炮制“債務陷阱”等不實言論抹黑中非合作,但事實是中國助力非洲改善基礎設施,非洲國家債務危機的主因并非中國貸款。中國尊重非洲主權,中非合作模式契合非洲發展需求。中非合作展現了強大的韌性,未來雙方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等新挑戰,為全球合作樹立典范。
本文為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斯蒂芬·恩德格瓦
(Stephen Ndegwa)
肯尼亞智庫南南對話執行主任
在特朗普于1月20日開啟其第二任美國總統任期之際,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正日益受到大國競爭的影響。非洲已成為這場競爭,尤其是中美競爭的重要舞臺。中非之間持久的伙伴關系在這一形勢中居核心位置,它承受住了持續的外部批評和壓力,尤其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展望未來,中非雙方必須在競爭加劇的環境中,立足于共同的歷史、總體戰略及互利優勢,加強伙伴關系,實現共同目標。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美國的外交政策奉行重商主義方針,與非洲的交流特別少。美國政府常以負面視角看待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存在,鼓吹“債務陷阱”外交和所謂的對非洲資源“剝削論”。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也順勢放大了這些說法,將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描繪為掠奪性而非建設性的。
然而,這些批評往往忽視了中非伙伴關系給非洲帶來的巨大利益。與西方附帶政治條件的援助不同,中國模式強調尊重主權,契合非洲自身的發展重點。
中國的貸款和投資遠非“債務陷阱”,它們幫助解決了非洲長期存在的基礎設施短缺問題。肯尼亞蒙內鐵路、埃塞俄比亞東方工業園區和尼日利亞宗格魯水電站等項目為非洲搭建起了重要的經濟命脈。禧年債務運動 (Jubilee Debt Campaign) 等國際機構的研究表明,把非洲債務負擔主要歸結到中國貸款頭上的觀點毫無依據。多數情況下,非洲債務危機的根源是歐洲債券市場和國內金融管理不善,而非中國的融資。此外,中國在非融資項目的靈活性很高,必要時會進行債務重組或減免貸款,例如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就向多個非洲國家提供了債務減免。
圖片來源:新華社
新一屆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加大力度把中國的影響力描述成對西方價值觀和非洲主權的挑戰。對非洲國家而言,中美競爭將帶來兩極分化和外部干涉的風險。然而,它也為通過這場競爭爭取更多投資和優惠條件提供了契機。保持獨立自主性是其中的關鍵,非洲應確保與任一強國的伙伴關系都契合自身的長期發展目標。
中國能否維持與非洲的緊密聯系,取決于中國未來對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的重視程度。這些框架為非洲解決其最緊迫的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例如消除貧困、和平與安全,以及文化交流。例如,全球發展倡議把工業化、糧食安全和減貧放在首位,這些都契合了非洲的《2063年議程》目標;全球安全倡議注重維護和平,這對于薩赫勒地區和非洲之角等沖突頻發地區尤其重要;而全球文明倡議則強調促進人文交流,加強了伙伴關系的文化和外交基礎。
針對中國的謊言還不止“債務陷阱”這一個。一些批評者還將中國描繪成“經濟殖民者”,這種說法忽視了中國投資對當地經濟的變革性影響。例如,中國資助的基礎設施項目往往可以帶動大量當地勞動力就業和能力提升,從而讓非洲工人獲得了工作機會并習得技能。再如魯班工坊旨在為非洲青年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諸如此類的舉措均體現了中國致力于為當地賦能的承諾。
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種非強加式的發展模式引起了非洲領導人的強烈共鳴。西方模式常強行附帶治理改革或意識形態框架,中國則尊重非洲伙伴的主權。但尊重不等于漠不關心。現在,非洲國家也可以在談判中提出自己的條件,讓合作條款契合自身的重點需求,保證雙方共享合作紅利。例如,埃塞俄比亞借助中國投資,打造契合本國制造業主導發展戰略的工業園區;盧旺達運用中國技術,完善自身電子政務系統。
與此同時,非洲從中國的發展經驗中也將獲益良多。過去40年來,中國把基礎設施建設、教育和農業現代化作為戰略重點,幫助8億多人民擺脫了赤貧。這些經驗為尋求解決貧困、不平等和欠發達問題的非洲國家提供了寶貴思路。結合自身國情靈活運用這些策略,可以推動非洲國家更快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除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外,中非還需在應對氣候變化、數字化轉型、公共衛生等新興挑戰方面攜手合作。非洲易受氣候變化影響,急需在可再生能源與可持續農業領域投資,而中國在這些方面經驗豐富。同樣,在信息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方面進行投資,可以彌合數字鴻溝,助力非洲在全球數字經濟中提升競爭力。新冠疫情也凸顯了衛生合作的重要性。中國在疫苗分發、協助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彰顯出雙方在醫療體系方面深入合作的潛力。
圖片來源:新華社
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對中非關系的韌性提出了考驗。地緣政治競爭的加劇要求雙方在應對外部壓力的同時,還需緊盯共同目標。非洲國家不應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而應利用同中國和美國的伙伴關系為本國人民爭取最大利益。對中國而言,仍要堅定秉持相互尊重、共同繁榮的理念,著力于提供切實利益,消除誤解。
面對挑戰,中非伙伴關系展現出強大韌性。其根基在于互利共贏、尊重主權以及共同的發展愿景。立足這些原則,應對新挑戰,順應全球形勢變化,中非便能持續鞏固伙伴關系,在日益兩極分化的世界樹立建設性合作的典范。
未來幾年,中非合作伙伴關系的成功將取決于它能否擺脫外界說辭的影響,取得切實成果以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這是一個基于共同愿景、致力于構建更公平全球秩序的戰略聯盟。隨著大國競爭重塑國際格局,中非有機會證明,合作而非對抗才是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如此一來,雙方不僅能駕馭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復雜局面,還能為全球合作新紀元奠定基礎。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Together despite US narrative"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唐文若
編輯:張釗
實習生陸添玥、萬焯燃亦有貢獻
中國觀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國日報旗下的傳播型智庫,匯聚全球中國問題研究的意見領袖、政商精英和學界翹楚,建設全球中國議題“朋友圈”;集納海內外“最強大腦”的權威觀點,建成內容具有聚合性、權威性和工具性,傳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臺和中國議題最權威的風向標。
我們關注的重點議題包括國際關系和全球治理、經濟、科技、人口、氣候環境、衛生健康、糧農土地等。歡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機構同我們聯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關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電話:+86-10-64995765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新東街15號
www.chinawatch.cn
好看,請點 [分享] [點贊] [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