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702億元,比上年增長1.3%。
其中主要稅收收入項目情況如下:
1.國內增值稅66672億元,比上年下降3.8%,實體經濟活力不足。
2.國內消費稅16532億元,比上年增長2.6%,消費端復蘇仍顯疲軟。
3.企業所得稅40887億元,比上年下降0.5%。
4.個人所得稅14522億元,比上年下降1.7%。
核心稅源收縮。
經濟增速放緩與企業盈利壓力并存
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37.7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1%;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39%,比上年下降0.30個百分點。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3.3%。
稅收核心來源(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全面下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下滑,反映出經濟整體增長動能減弱與企業盈利空間壓縮的雙重困境,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或更加嚴峻。
規模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下降警示產業升級緊迫性
年營收2000萬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率持續走低,說明傳統規模效應紅利消退,依賴低成本擴張的粗放模式難以為繼,亟需技術升級與高附加值轉型。
雖然個稅下降了,但是人居可支配收入在上漲
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其中:
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3327元,增長5.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56.5%;
人均經營凈收入6908元,增長5.6%,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6.7%;
人均財產凈收入3435元,增長2.2%,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8.3%;
人均轉移凈收入7644元,增長5.3%,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18.5%。
這個數字看得我恍惚,是你漲了,他漲了,還是我漲了?
有一種,抓了一圈臥底,把你們都排除了,最后只能我是臥底的感覺。
收入增長與稅收悖論揭示分配隱憂。
居民名義可支配收入上漲但個稅收入下降,可能暴露財富分配的結構性矛盾:中低收入群體受益于政策傾斜(如專項附加扣除),而高收入群體通過資產配置避稅,導致稅收調節功能弱化。
人均收入上漲的歡呼聲中,誰在沉默地承擔著分母的重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