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日本肆無忌憚侵略我國的狼子野心已經暴露無遺,然而,掌握著軍政大權的蔣介石為首的頑固派,卻以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為基本國策,繼續推行其用鐵腕手段“圍剿”各根據地的紅軍,尤其是地處贛南、閩西根據地的中央紅軍,發動多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南昌行營所處地
為了對紅軍“圍剿”內戰,蔣介石在南昌設立南昌行營,該建筑建成于1930年,是南昌最繁華的街道中山路旁的東湖內,原為依東湖而建的江西省圖書館,此地三面環水,占地約3300平方米,環境優雅,鬧中取靜,有個三座小島合成的美景“百花洲”,洲上有亭臺,洲間有小橋,行營的房子由青磚砌成的五層歐式建筑呈“工”字形,南北走向,矗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蔣介石指揮部設于此處,在隨后的五年時間內,南昌成為國民黨政府的政治中心,被當時民眾稱為“第二首都”,直到紅軍長征離開江西之后,行營遷往走,的歷史使命宣告結束。
南昌行營舊址
蔣介石在坐鎮南昌行營向紅軍進攻,但經歷了四次“圍剿”的失敗,軍隊傷亡慘重,士兵對紅軍產生畏懼,為了對付紅軍,可謂是頗下了一番功夫,不僅是軍事、經濟等,還對教育、訓練、宣傳,甚至是教科書也出臺了一攬子計劃,鼓舞士氣。
由于蔣介石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圍剿紅軍,嚴重背離了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當時對我國的損害非常大,首先直接給了日本侵略者以可乘之機,膨脹了其侵略野心,導致其大規模侵略的陰謀得逞,民族危機加深,其次是其中眾多的精銳力量一心攻打紅軍,不僅不能“安內”,而且極大地破壞了抗日所需的民族凝聚力。
這一時期愛國救亡熱潮風起云涌,全國上下義憤填膺,反蔣呼聲一浪高于一浪,由于蔣介石經常用暗殺對付政敵與政客的手段的卑劣先例,一些對手群起效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民間紛紛組成“鋤奸團”,伺機刺殺蔣介石。蔣介石成為眾矢之的,因此而演繹出一幕幕令他魂飛魄散的事件,其中南昌大街上他的座駕被槍擊,他差點被人擊斃,就最能證明其“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是錯誤的、行不通的,是非常不得人心的。
當時,由于兩次“圍剿”紅軍的失敗,在軍隊中正蔓延著一股厭戰情緒。得此報告后,蔣介石認為,值此第三次圍剿前夕,氣可鼓而不可泄,所以,為了鼓士氣振軍威,定下了今天在南昌花園角附近的講武堂舊址,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閱兵式,他要親自訓話振奮一下士氣。
接到這命令之后,熊式輝對此十分謹慎,因此精心布防,生怕出點差錯,否則,他的烏紗帽難以保住。因此,他命令警備司令部的軍警傾巢而出,街上到處響著巡邏隊的皮鞋聲,摩托車的轟鳴聲。還有許多便衣人員,在大街小巷中到處轉悠。一路上,軍警林立,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戒備森嚴。
閱兵完成之后的10時半許,由12輛轎車組成的車隊風馳電掣般地駛出講武臺,朝南昌市中心洗馬池江西大旅社聚餐,前3輛車里,分別坐著開路的警衛人員和一些軍官,而蔣介石乘坐在第4輛高級的奧克司好爾轎車中,后面的8輛車中分別坐著衛隊和諸將領們。
馬路兩旁站立著警戒執勤的軍警,他們個個挺胸直立,像一尊尊木雕泥胎般毫無表情地注視著蔣介石的車隊在他們面前快速駛過。軍警身后的人行道上,一片黑壓壓的人頭擁擠,那都是前來看熱鬧的南昌市民們,畢竟那個年代很少見到有如此一大串的轎車從這馬路上經過,看熱鬧的人群一個個都踮起腳抬著頭觀看。
這一列龐大的車隊行駛到馬路拐彎處時,車速稍微放慢,就在這時,隨著一聲驚叫,一名路旁邊站崗的士兵冷不防被他身后的一個彪形大漢猛力一推,身不由己地沖出幾步,跌倒在馬路中央。駕駛前導車的是一名老司機,他一見此險情,便下意識地猛踩剎車,隨著一聲尖銳刺耳的剎車聲,前導車驟然停在倒地士兵的前面,嚇得那個士兵臉無血色,渾身顫抖不已。第一輛車一停,后面的車隊起了連鎖反應,接二連三地緊急剎車,好幾輛車都差一點就要追尾了,車隊一時間全部停在馬路上。
坐在車里的蔣介石不知道為何突然停車,正疑惑要想撥開玻璃窗探查之時,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三名壯漢一剎那沖出人群,同時拔出手槍,似餓狼如閃電般地分別猛撲向第3、4、5輛轎車,手疾眼快地朝各車窗內打了數槍。
子彈轟鳴而過,擊碎了車窗,玻璃碎落一地,槍聲一響,看熱鬧的人群頓時像炸了窩的馬蜂,亂成一團。人們你搡我擁,驚恐萬狀地四散逃命。等坐在車內的衛隊和警隊醒悟過來,準備捉拿刺客時,三人早已混入逃跑的人群,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一切,從開始到結束極為神速,總共不過只有30秒鐘。毫無疑問,這3個神秘的刺客,都是訓練有素的一流殺手。隨著槍響,差點沒把坐在車中的蔣介石嚇破了膽,槍聲響過好一陣了,他在車內一動也不敢動,他所在的車窗被打得粉碎,子彈跨過他的臉頰,集中在他身旁的座椅,只差一瞬,他便沒了命!
此時的蔣介石魂魄早就飛到了九霄云外。直到他的侍衛人員和諸將領來到了他的車邊,才竭力鎮定住情緒,掏出雪白的手絹輕輕按了按嘴角,沉下鐵青色的臉,看也不看他的部下們一眼,命令司機速回江西大旅社。幸好三名刺客行事匆忙,他們的射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這才僥幸逃過一劫。
直到進入江西大旅社后,蔣介石才基本恢復常態進入房間,這天他穿著一身戎裝:毛料將軍服,十字寬腰帶,長筒馬靴,仍舊光著禿頭。上裝領子敞著,白襯衣領子上面是一張鐵青的臉。這張臉肌肉繃得極緊,一雙深陷的眼睛冒著兇焰,腦門青筋暴跳,一時大發雷霆,諸將領個個垂手肅立,連大氣都不敢出一聲。
正在此節骨眼上,侍衛組長氣喘吁吁地進來報告,3名刺客全數捕獲,并已押來江西大旅社。原來,在頭一天的下午,市警局就接到密報,說有3名形跡可疑的人混入了市區,立刻前去捕捉,卻又撲了個空。警察局長唯恐被指責失誤,不敢將此情況向侍衛室報告,只是在沿途增派軍警加強警戒。為了以防萬一,所有參加警戒的軍警人員都接到命令,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必須立刻封鎖各路口通道,實行戒嚴。
對這一點,3名刺客是萬萬沒有料到的。所以,當他們槍擊轎車之后,立即混入人群,按預定路線逃跑。不料,前面路口已被卡斷,20多名軍警荷槍實彈地嚴守在馬路中間,喝令不許任何人走進,不然,格殺勿論。他們心知不妙,連忙后退想從另一條路撤離現場。然而,侍衛人員和軍警們已從后面兜圍上來,在進行逐個抄身檢查。3名刺客即使插翅也無路可逃,不多久,便被捕了。
蔣介石得知才短短一二個小時就抓住了刺客,微微皺起眉頭,聲嚴色厲地問道:"是哪個派他們來的?"匯報人說不上來,他便立即下令審訊要查個水落石出。經過嚴厲的審訊,三名刺客終于招供,原來,派他們來的竟然是他的手下——粵軍司令陳濟棠。
陳濟棠,字伯南,廣東防城(今屬廣西)人,主要是蔣介石經常下令叫陳濟棠出力“圍剿”紅軍,同時又要他裁減軍隊,削減軍費,一時間他“南天王”的寶座開始動搖,加之蔣介石軟禁胡漢民,由于胡漢民對陳濟棠有知遇提攜之恩,他被譽為“南天王”,也是因為他極力維護。幾件事情疊加在一起,陳濟棠思來想去,覺得最佳的辦法還是除掉蔣介石,既可以一勞永逸地鏟除這個死對頭,又可以免動干戈。于是,不惜采用極端手段,他派自己的3個貼身衛士古孝天、胡俊德和馬必武前去暗殺。
蔣介石得知陳濟棠主使的殺手,不禁勃然大怒,厲聲大罵了陳濟棠一通,立刻下令將三個殺手處決。從此,蔣陳結下梁子,不久之后,蔣重金收買了陳濟棠手下,最后部下卻離心離德,被打得一敗涂地,戰敗后倉惶出逃,南天霸業也隨之煙消云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