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同時期對三國人物的“移情別戀”,主要取決于思想認識的發展變化。
小時候喜歡劉關張,因為劉關張最正氣。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創始人的立國資本都不一樣,宣揚的價值觀也不一樣,歷史上的蓋棺定論和人世間的評價不一樣。
曹魏的創始人是曹操,重用人才,但曹家最終篡漢,讓曹操在世人眼中留下的是“奸雄”的面孔。
蜀漢創始人是劉備,代表的是漢朝遺韻,在世人眼中是正統的代表。
東吳的主要創始人是孫權,代表的是地方勢力,由于立國資本最少,不怎么被看好。
少年時期,不管是教育還是認知,都是規則的執行者,老師和父母的權威性高,是知識灌輸時期,相對來說接觸的思想比較正,想法也比較單純,自己能力也有限,是規則遵守者,不喜歡打破規則,所以更加喜歡漢朝正統代表的劉關張。
長大喜歡曹操,是因為社交需要人情世故。
長大后,隨著獨立思考意識越來越強,可以接觸到學校外各種知識和思想的沖擊,對新知識角度的灌輸感到新奇和對固有知識的叛逆。
再加上對社會接觸越來越深,遭受人情世故的洗禮,開始喜歡用技巧、捷徑、“歪門邪道”等處事方法,以老實忠誠為愚笨,以偷奸?;瑸槁斆鳎哉J為明白了一切、宇宙最聰明的是自己。
這時候思想上不喜歡劉關張,什么仁義、什么愛百姓、什么皇室忠臣,要么認為劉備是個傻乎乎的形象,要么認為劉備是個腹黑偽君子。
曹操才是人生導師,什么仁義道德,能力為王,會投機取巧才是捷徑,寧愿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
自認為是宇宙無敵的存在,如果自己在某個位置上,一定很厲害,自然不喜歡規則的束縛,認為打破傳統規則自己能飛得更遠,走得更快,要是自己去掌舵者,一定是各個行業的人才,穿越成古代不是唐宗宋祖、秦皇漢武,那也是張良、伊尹、蕭何的存在,穿越成三國,當然是曹操、司馬懿了。
后來又喜歡劉關張,是因為認識進一步提高。
當自己在社會上遭遇進一步的社會毒打,原本以為宇宙無敵的聰明才智,實際上早就被比自己有閱歷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跳梁小丑原來是自己。
大多數人沒有能力突破規則,只是大規則下的順行者,對規則又有了新得認識,開始重新思考劉關張的智慧。
這時候發現,沒人喜歡曹操當自己的下屬,劉關張才是領導眼中聽話的員工。
人情冷暖,誰愿意身邊人是曹操?更羨慕的是有劉關張那樣的人做兄弟、做朋友。
原來,規則不是束縛,而是保護,沒有傳統規則的保護,沒有人心思漢的大趨勢,沒有百姓對劉姓皇家的依戀,織席販履的劉備是很難崛起的,蜀漢也將失去最好的招牌。
世間固然有聰明才智和運氣加持的曹操,能在四面皆敵的中原闖蕩江湖,但更多的是,在順勢中脫穎而出的弄潮兒,因社會發展的紅利成為命運收益者。
對此,大家認為呢?你是喜歡曹操,還是劉關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