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加稅幅度為10%。有不少人仍然從特朗普要發展美國制造業這個方向解讀,也有從商品貿易本身進行解讀,這種出發點從開始就是錯的,哪怕洋洋灑灑萬言仍然是不求根本。
要知道,美國賴以立國,或者說維系其全球霸權的根本是什么?美債、美元、美軍!而至于被大家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貿易、科技、制造都是為美債、美元、美軍提供服務的。要知道,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是系統性衰退的風險,表象就是銀行破產、通脹居高不下、大小非數據打架、美軍難以再維系其全球布局、美國政府效率低下、美國政府間歇性停擺…
美國加征關稅影響最大的是誰?有人認為是中國,并不是!先看數據:2018年至2024年中美貿易額的變化(以美元計):6335.2億、5414億、5867.21億、7556億、7594.27億、6644.51億、6882.8億。中國自美進口商品近7年數據(以美元計),2018年至2024年):1551億、1227億、1349億、1795億、1766.44億、1641.6億、1636.24億。
中國出口至美國商品同期計,仍以美元計:4784.2億、4187億、4518億、5761億、5817.83億、5002.91億、5246.56億。產生了多少貿易順差,并不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行拿計算器減減加加。
在這七年時間里有兩件事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從2022年起中國就不再是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截至目前中國是美國第四大貿易伙伴國。二是中國進出口貿易,尤其是出口貿易并未因為中美貿易戰而萎縮反而出現了持續正增長,東盟、歐盟、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貿易額快速增長。
這兩組數據說明,在國際貿易中我們仍然占據著有利地位,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已經被我們化解,對我國影響甚微。
我們從美國的角度看,目前美國進口商品排名中,以國別計分別為加拿大、墨西哥、日本、中國、韓國、德國、英國、法國、巴西、意大利。中國排名第四位,如果把歐盟算作一個整體,那么中國排歐盟之后是美國的第五大商品進口國。
我們再從其他國家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國家美國都是他們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而南美的巴西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國是美國。這么看來,特朗普對他們加征關稅所造成的影響將遠超中國。
從貿易的角度看,我們有全球最健全的工業體系,有全球最完善的產業基礎,全球商品制造中國就占據了33%,美國的關稅政策從某種程度上會倒逼他們向東方看齊。從這個角度上看,反而對我們不會產生過多的影響,甚至會使我國商品加速向世界滲透。當然,這也不是我闡述的主要問題。
截至2024年,美債規模已超36萬億美元,每年美國政府要為此支付約1.27萬億美元的利息。美國每年軍費支出約8000億美元,2024年美國軍費支出高達8860億美元。特朗普上臺后聲稱2025年要將美國軍費支出提升至1萬億美元。僅這兩項公開的數據,美國每年要支出2.07萬億至2.27萬億美元。最新數據,美國2024年GDP總額是29.2萬億美元。僅利息和軍費就占了GDP總量的7.78%左右。
而美國的GDP水份有多大卻是無法估計的。因為美國的GDP統計口徑是以消費法統計,也就是以產品最終售價進行統計。而我們則以產出法統計,也就是以商品生產出來的價格統計。這中間的差值到底有多大無法說清,我僅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生產一個水杯,出廠價是1美元,零售價是2美元,美國GDP統計以2美元為準,而我們以1美元為準,就是這么大的差距。
美國加征關稅,說對我們一點影響都沒有,那是不客觀也不現實的,但是這種影響極其微弱。甚至說很難判斷是消極影響多一些還是積極影響多一些。從進出口數據,從貿易伙伴地位的轉變,從我們強大的工業基礎和健全的工業體系都支持美國加征關稅對我們產生的負面影響極其有限這一根本觀點,這是最保守的說法。
但是,對我們沒有影響,不代表對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韓國、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等其他世界重要經濟體國家沒有影響。理由也很簡單,我們有的他們沒有。假若在關稅戰中,這些國家敗下陣來,結果就是經濟陷入停滯甚至衰退,在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基準貨幣的前提下,這些國家就不得不向美國伸手求援,借美元以發展本國經濟。
如此一來,你猜美國會怎么辦?要么高息借出美元,美聯儲的印鈔機再次晝夜開動,不要考慮里面會不會夾雜私貨的問題,而是要想美國那些復合體會要夾雜多少私貨,畢竟這事于美國而言實在是太稀松平常不過了。要么以美債利息或直接以美債對沖掉他國國債,如此一來,美債規模減少了,利息支出減少了,借了別人的錢白用,最終還以債主的身份還了回去。
截至2024年11月,日本持有美債10988億美元,英國持有美債7656億美元,愛爾蘭3790億美元,巴西3594億美元…這些國家持有如此龐大的美債規模,哪怕就是縮減20%也將是7200億美元。試想,7200億美元分攤到那么多持有美債的國家,每個國家又將是一個極其微小的數字,但對美國來說總量卻是非常龐大的,足以為美國繼續續命。
所以,現在特朗普僅是對墨西哥、加拿大、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緊接著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國家,尤其是對美貿易占據極重要地位的,或者持有美債的國家都將是特朗普關稅大棒砸向的地方。所以,對特朗普來說,加征關稅絕不是為了發展本國制造業,而是在為了印發美元、縮減美債、減少利息支出做準備。
特朗普就是唱一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好戲。就在他宣布對我商品加征10%關稅之前的1月24日,還在說,“寧愿不對中國征收關稅”,他太知道我們是不吃關稅把戲這套的,也不會有什么作用。
從2018年到2024年,七年了,中國一方面要籌劃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一方面又要應對他發起的關稅戰,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著高速增長,2023年、2024年,GDP保持連續兩年的5%增長。在與美國的貿易中,中國早已不是美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了,但是進出口貿易卻仍然保持高速增長。
特朗普更知道,我們有很多方法化解掉加征關稅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只是,他又不得不加,他要擺個姿態,“你們看,連全球第一制造業強國我都加征關稅了,你們也不能例外。”對我們沒有作用,不代表對其他國家就仍然沒有作用。特朗普真正要下手的對象其實已經轉移了。
所以,真正著急的并不是我們,而在對美貿易中占據最重要地位的其他國家。所以,別急,別慌,我們該經濟轉型就經濟轉型,該產業升級就產業升級,大國定力很重要,大家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