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象的戰俘營是怎樣的?二戰期間日本對待戰俘的方式,可以用慘無人道四個字來形容,各種酷刑就不用說了,還有毫無人性的細菌實驗,雖然日本至今都沒有承認,但歷史并不會因為他們的謊言而被抹去,那我們是怎樣對待戰俘的呢?
1950年7月7日,美國借聯合國之名組建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半島,8月6日,美國實施仁川登陸計劃,朝鮮節節敗退,聯合國總司令麥克阿瑟直接喊出了“感恩節前回家”的口號。為了不讓戰火波及到我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奔赴朝鮮半島,開始了抗美援朝。
中國的加入直接扭轉了戰爭局勢,原本還想著感恩節回家的美國大兵發現自己可能回不了家。當時的媒體傳播速度還不像現在這么快,為了把握國際輿論,美國一開始是封鎖戰時信息的。
直到1950年11月,當時獲得過普利策獎的攝影師弗蘭克·諾爾來到了朝鮮,他來這里是為了拍下自己下一個大作,作為知名攝影師,他20歲那年就成了美國陸軍航空攝影講師,此后先后在芝加哥每日新聞、華盛頓郵報等各大報社任職,1937年正式加入美聯社,來之前領導向他承諾說只要能拍下美軍獲勝的照片,就會給他一筆豐厚的獎金。
作為知名記者,諾爾在軍隊中享受上尉待遇,美聯社專門給了他一輛軍用吉普車,他身著軍裝,腰間掛著左輪手槍,帶著自己的徠卡相機,跟隨美軍一同向鴨綠江進軍。
沒走多久,他們來到了長津湖,路不好走,他想快點離開,突然一陣爆炸聲傳來,志愿軍神兵天降,向聯合軍沖鋒,諾爾腦子一片空白,不過作為一個多次拍攝戰爭場面的攝影師,他還是憑借自己的第一反應跳下車,拔腿就跑,不過還是被我軍俘虜了。
他被帶到了一處軍營里,面對審訊,他不承認自己的上尉身份,表明自己只是個記者,要求我軍按照聯合國國際公約立即釋放他,可他身上的美軍上尉服裝和腰間佩戴的左輪手槍顯然無法證明。
之后他被送到了朝鮮碧潼郡戰俘營,在此期間他一直都膽戰心驚,在美國的時候,廣播中到處都是中國軍隊如何殘暴的宣傳,諾爾憂心忡忡,害怕自己真的被做成人肉標本。并且他當年在編輯部,可是看過日本人對待戰俘的照片,而中國打敗了日本,在他看來中國只會更加可怕。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好像并不是這樣,志愿軍不僅沒有傷害戰俘,甚至也沒有強迫讓他勞動,只是吃的有些差,不過沒多久飲食水平就大大提升了,后來他才知道,前段時間吃的差是因為美軍炸斷了志愿軍的運輸線路。
一天他看到戰俘營里有位軍官手里拿著一個相機,一下就激動了,拿起相機一頓拍,立刻技驚四座。其實這也是我軍為了試探他的真實身份,雖然做上尉是業余的,但他拍照可是世界級的。
又一次干回了老本行,諾爾的心里滿是對專業的渴望,他提出要為戰俘們拍攝照片寄回家中,以此消除家人們焦慮的心情。當時,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朝鮮半島,美英等國經常在俘虜問題上大做文章,誣蔑志愿軍虐待俘虜。諾爾如果真的能夠把自己拍攝的照片寄回美國,并在雜志上發表那無疑能夠戳破這些謊言,于是在征得上級同意之后,諾爾成為了戰輔營的“編外攝影師”。
當時很多戰俘請他給自己拍照片,諾爾來者不拒,這些照片寄回去之后,美聯社才知道他還活著,并迅速嗅到了里面的商機,他們找到了一個澳洲的共產黨記者,作為中間人聯系到了諾爾,并為諾爾專門在東京開設了一個銀行賬戶,約定每發一張照片就存入一筆稿費。
當時我軍承諾,諾爾享有報到自由,他也不負眾望,拍的照片五花八門,什么戰俘裸泳、戰俘奧運會、聚餐、打球、拉小提琴、做禮拜,圣誕節時他們吃的也非常好,炸面包、啤酒、餡餅、雞排,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每個人的臉上絲毫沒有被俘的陰霾,全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雖然美聯社對于諾爾的照片很開心,但美軍方面就不樂意了,他們特地在新兵訓練時加入一條“不要再幻想成為中國人的俘虜”。
靠著那些照片,諾爾在俘虜營里就成為了百萬富翁,當時也有人勸他說,你不害怕回國后被美國政府找麻煩嗎?他當然害怕,但是美聯社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1953年8月,隨著戰爭的結束,諾爾回到了美國,由于害怕被迫害,他一改口風,顛倒黑白說了不少志愿軍的壞話,不過他說的這些并沒有圖片作證,所以人們也不愿意相信。
雖然他沒能堅守事實,但作為一個歷史的見證者,他用手中的相機向世界展現了真正的志愿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